蘇教版必修一語文教案及練習題全冊3
此詩為劉長卿山水詩的名篇。詩人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勾畫出暮雪中的山村圖景,直敘旅途中雪夜投宿的見聞,不加渲染,而意思曲折、深刻。開篇即是一組靜物,日薄西山,蒼山隱隱,空曠的山野中惟有一座茅屋立于風雪之中。詩人極盡旅途之苦,風雪中得入柴門,頓時帶來一股溫暖的氣息。蒼山、風雪、白屋、柴門、歸人,層次分明,有遠有近,有聲有色,形成一幅淡雅的雪夜客至圖。
4.齊己《早梅》: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萬木經受不住嚴寒的侵襲,枝干將被摧折。梅樹的孤根卻吸取地下的暖氣,恢復了生氣。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獨開。它的幽香隨風飄散,一只鳥兒驚異地看著這枝素艷的早梅。我想寄語梅花,如果明年按時開花,請先開到望春臺來。
齊已是鄉下貧苦人家的孩子,從小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學習非常刻苦。幾年后,能夠吟詩作賦,被寺院長老發現,收進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清晨齊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幾只報春的蠟梅花引來了報春鳥圍著梅花唱歌,齊已被這景色驚呆了,回寺后,馬上寫下了《早梅》這首詩。
這是一首詠物詩。全詩語言輕潤平淡毫無浮艷之氣,以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艷的風韻,創作了一種高遠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蘊深刻。
十四 西地平線上
【本課意義】
親近大自然,是進行審美教育的良好途徑。本課屬于“欣賞自然”板塊中的另一篇,主要任務便是讓學生欣賞與表述自然之美,并啟發學生:自然之美來自于個人感情的直接參與,同時讓學生了解想象、聯想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 教學目標
1、 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
2、 理解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二、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 教學過程
1、導語設計:
20年前,當代著名作家路遙曾經說過“我勸你們注意高建群,這是一個很大的謎、一個很大的未知數”。高建群這個謎什么時候能夠被完全解析、徹頭徹尾地浮出水面呢?今天我們就讓這篇文章走近他的世界。
2、文章解讀:
高建群,一位被公認的中國文壇罕見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義色彩的寫作者,他的創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詩風格。在他的創作題材中,始終激情高唱著生命的贊歌,營造一種生命中最為壯麗的風景,同時也融入了作家對生活,對生命的思考。高建群認為,作家必須要體驗生活,而體驗生活準確的說是體驗生命。正因為如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作家向往西部生活,總是對西地平線的那塊土地情有獨鐘,是的,正因為那里充滿了對生命的考驗,他鐘愛這個地方,就像鐘愛他的生命一樣,因而他能夠發現那里的美,因為那里的景物都充滿了生命,處處洋溢著感動因子。而西部景物中,最難忘,最令作者震撼的便數落日,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領略西地平線上的三次落日景象。
3、文本探討:
第一段介紹了“在所有雄偉的風景中,落日大約是最令我震撼的了”的總體感受,于是便簡約地記述起三次落日。這一句整個文章結構中,起著總領全文地作用。
第一次落日 地點:定西高原
發現落日 “在蒼茫地遠方,弧狀地群山之巔,一輪血紅地落日像一輛勒勒車地輪子,靜靜地停駐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