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長沙
c、古人多悲秋怨秋之作,為何毛澤東筆下之秋卻“別有懷抱”、“與眾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作者的這種獨特的情懷和詩人的哪些方面有關?
與詩人所處的那個革命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與詩人的志向、胸襟、性格密切有關。(時-情-景) 毛澤東最與眾不同的是什么?他僅是一介書生嗎?不是。他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是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著經天緯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見落花而流淚,見流水而長嘆),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練習二首詠梅題。詠蛙三句何是毛的?比較拓展:比較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體會“景語皆情語”以及寫作賞析文章的方法。
1、 毛澤東筆下的梅花是樂觀、無私的,而陸游筆下的梅花則愁苦、寂寞但又孤芳自賞,至死不渝。2、為什么會表現出這種不同呢?因為毛澤東是一個具有寬廣胸懷的革命家,樂觀而又無私,陸游則是一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一生以抗金收復失地為自己的生命,但一直不得志,而他卻一生都沒有改變自己的志向,直到將死還寫下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句,所以他筆下的梅花就呈現出雖寂寞愁苦但又孤芳自賞的品格。3、作家的作品往往就是作家人格的寫照,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反映了作家的內心世界。
4、寫景詩句和其后的“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一句有什么聯系?
秋景如此奮發!江山誰來主宰?(寫景抒懷)
5、你能在“同學少年”前加一個修飾語嗎?(這是一批什么樣的青年?)
從詩人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聯想到怎樣的形象呢? 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明確:憶的是“同學”、“書生”,站在我們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舊世界宣戰的斗士。
6、 你覺得“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一句是在問誰?“擊水”一詞有何含意?你能點評一下編者改“向”為“到”的妙處嗎?
用只身江心,搏擊風浪 急流勇進,不怕艱險 堅持到底。中流擊水的氣魄給同伴們更強烈的傳達出“以天下為已任,改造舊河山”豪情壯志。有人會問,既是如此,為何不直說:“天下大任舍我其誰,改造河山系于我輩”?為何偏要引人回憶擊水的情景呢?這是因為詩歌要運用形象思維,要把一個主觀意念用具體的形象的畫面表現出來,而不是赤裸裸地說出來。詩歌的奧妙就在于用形象闡發抽象的思想,她生來偏愛婉曲而最忌直露。
7、你覺得“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這句話的正常語序該是什么?為什么作者卻寫“獨立”而不是“站立”呢?(為什么作者要獨自一個人,站在橘子洲頭,而不是三五成群,要求學生結合作者創作這首詞的背景談談)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最美麗的花朵”。現在看誰的腦海中能綻開最美麗的想象之花。現在請同學設身處地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時的情景,把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手該怎么放?(讓學生模仿毛澤東的動作)視角轉得快點好還是慢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