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課 詩二首
②找出詩歌中能體現作者超脫塵世、悠閑自得心情的詞句,進一步領會這首詩所表現出的意境。 ①在閱讀的基礎上,分小組討論。②朗讀、思考。發言:說出作者歸隱后的心境。 ①本部分是兩首詩歌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②在學生反復的閱讀過程中思考和發言,既能夠讓學生形成對詩歌的正確分析和理解,也能夠比較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 抒情方式的探究 ①左思詩歌中以松為抒情的意象,分析這一意象與作者的情感之間的關系。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詩所體現出的“無我之境”的分析。思考、發言。 這一部分是屬于詩歌鑒賞方面的知識,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布置作業 朗讀、背誦兩首詩歌。朗讀、背誦。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感受詩歌的意境。 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思路點撥這兩首詩歌的學習都可以從時代背景出發,通過介紹作者的身世、經歷、個性和情趣入手去閱讀、賞析。選擇一個切合的角度展開教學,比如《詠史》詩可以從寫作特點入手,先理解詩句的含義,再探討詩歌意境。《飲酒》詩則可以從“此中有真意”這一詩句的研讀為切入點,先理解“此”所指代的內容,然后分析這些內容所表現的“意”在何處。練習舉隅1、從“意”與“境”的關系這個角度,說說這兩首詩有什么不同。2、聯系《飲酒》詩的意境,體會下列詩句的含義,并回答問題。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志趣?②“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畫面與前兩句詩所表現的志趣是怎樣和諧地統一起來的?3、請舉出你所看到的有關“松”的文章、詩歌或繪畫作品,比較、分析與左思筆下的“松”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