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樣思考 新課標教案(含教學反思)
像山那樣思考
一、教材簡介
這篇課文是蘇教版第一模塊第四專題“像山那樣思考”的一篇同題散文。這套新教材最大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以專題為基本結構單位,圍繞專題進行設置。這篇課文所在的專題是“人與自然”這一向度,共分為有層次的三個板塊:諦聽天籟(自然純美展示),感悟自然(人生感慨抒發),湖山沉思(生態憂患思考)。它是屬于最后一個板塊中的文章,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二、專題解說
1、主題內涵:本專題旨在加強自然美的審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時,陶冶學生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礎上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2、學習方式:文本研習。
三、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體味此篇文章詩意的語言。
2、通過研習,把握作者的生態倫理觀念,加強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
四、教學構想
此文是美國生態倫理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的代表作《沙鄉年鑒》中的一則隨筆,文章語言簡潔傳神,挾裹著作者深深的憂患意識。開篇就是對一聲“深沉的、驕傲的”狼嗥的特寫,這也是此篇文章的文眼,作者把詩意的敘寫和深刻的生態憂慮雜糅在這聲狼嗥中,給人以震撼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就準備以此為著眼點和突破口,緊緊圍繞這一聲飽含有生命意義和生態價值的號叫,展開和深入全文。同時,由于本文的語言充滿著詩意美,因此可通過反復閱讀的方式讓學生來體味。
五、實錄部分
(一)導 語
各位同學,今天我們將進入這本書的壓軸之戲。在這本書的最后一個專題中,我們涉及到了人與自然這樣一個人文話題。也許大家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和感觸:大自然,她是美的源泉,她蘊涵著各種各樣的美。她崇高而又優雅,雄渾而又柔和;她時而狂放不羈,時而靜謐深遠。
面對大自然,有的人諦聽天籟,描寫風景千變萬化的美;有的人感悟自然,詠懷風物的變遷,抒寫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的人反思生態環境的惡化,思考在物質文明日益進步的今天,人類該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這同樣也是值得我們去深切關注的。
下面請看一組圖片。我們先來看一下第一幅畫面,大家看到了什么?(齊說:近處一只海豹倒在了血泊之中,不遠處就是這起“兇殺案”的制造者——一位獵人,手里還拿著“作案工具”——獵槍,并且他的眼睛似乎還在盯著大海,盯著下一個目標的出現。)(背景介紹:這是發生在加拿大圣勞倫斯海灣的一件司空見慣的事,加拿大出于商業的目的獵殺海豹已長達三十多年,一直為世人所爭議。)
再來看下一幅圖片,大家看到了什么?(齊說:一頭藏羚羊,一頭神氣活現的藏羚羊。它抬著前蹄,似乎在狂奔,地上還揚起了灰塵,這就將這頭藏羚羊的生機活力,神氣活現的模樣展露無疑。)(背景介紹:其實就在一個多月前,它還是一頭躺在冰面上的,奄奄一息的,接近死亡邊緣的可憐的小羊。后來被當地的巡查人員發現后,經過及時救治和精心護理,終于使它得以再現昔日的風采。這就是當時工作人員將它放歸大自然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