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綠記》3
《囚綠記》教案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散文的相關知識,包括敘事散文的基本特點,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現手法。
2.體會作者表達的深刻的思想內涵。
3.了解如何運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寫作中進行模仿。
◆過程與方法
1.介紹本文的寫作背景,即作者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以便學生能夠準確、快速地理解本文的內涵。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對“綠”的認識、感受和理解。
3.設計問題,結合學生對“綠”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本文作者對“綠”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發的對不屈服于黑暗、頑強抗爭的精神的贊美。
4.結合作者的身世,引導學生加深對本文內涵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中華民族和一切進步勢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勢力、頑強抗爭、永不氣餒的民族精神。
2.樹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散文,尤其注意節奏和語氣的運用。
2.體會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寫作特點,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寫作手法。
3.體會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內涵美及其象征意義。
◆難點
1.理解“綠”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賦予“綠”的深刻思想內涵。
2.結合作者贊美“綠”的歷史環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教學突破
1.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分組討論“我心中的綠”。
2.通過講解,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寫作手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課前將學生分組,提出預習內容和要求,讓學生查找有關贊美綠的文章,并將本文與之進行比較;查找有關抗戰前期中國歷史的資料。
2.搜集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與本課在寫法、語言上進行比較。
◆學生準備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自己對于綠的認識,并與作者的認識進行比較;標出課文中難理解的字詞句,以便共同討論。
2.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準確地把握本文的寫作目的和贊美對象,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1.以人們對綠的認識導入新課。
2.朗讀教學,指導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
3.組織學生探究作者的用詞技巧。
4.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回答。
學生活動
1.進入新課學習。
2.學習有感情地朗讀散文。
3.探究作者的用詞技巧。
4.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并思考原因。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新課 (約 分鐘)
教師活動
1.提出上節課所學的有關散文的知識,并請學生回答。
2.總結學生的回答,從人們對綠的各種不同認識人手,導入新課。
3.結合學生的回答,介紹現代散文作家陸蠡及其寫這篇文章時的社會、歷史環境,然后放《囚綠記》的朗讀帶,或者教師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字音、停頓、重音和朗讀的技巧。
4.給學生3—4分鐘時間默讀課文,細細體會文章表達的意境。
學生活動
1.根據所學內容,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
2.積極發表自己對綠的認識和看法,如有的說“綠象征聲睨”,有的說“綠象征希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