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式是傳統教學的軟肋,而課本中精選的文章極大部分文質兼美,千古流傳,堪稱典范,強調對文中表達方法的領會,進行必要的拓展遷移,是四兩拔千金,切實提高學生閱讀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鴻門宴》教學中我們這樣安排:
⑴ 在學生深刻地創造性地領悟了人物形象之后,再回溯文中敘描的絕佳之處,如鴻門宴時的座次排定,項莊舞劍,樊噲闖帳,項羽的婦人之仁,學生均表現出少有的盎然情趣,專心致志。
⑵ 類比情境,遷移拓展。教學時一改往日的陳腐之氣,人云亦云,大膽地利用多媒體和雙向閉路電視,發送了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的影視片段和背景資料,要求同學就此歷史事件類比鴻門宴,當堂見仁見智,其深刻,其難度,其獨創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學生的參與激,理性與人性的思維都是空前的。遷移拓展的過程幫助學生鞏固了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而且始終使學生處在意義建構的主體位置,真正達成了現代素質教育理論的要求和目標。
因此,從《鴻門宴》教學的實踐來看,按“激趣,曲徑通幽──造勢,順流而進──協作,深研專題──領悟,遷移拓展”的思路進行教學的這一模式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精神,內在潛能,創新思維,有效促進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的可嘗試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
在掌握和運用這一模式實施閱讀教學時,從實踐來看,有如下幾個問題要引起注意。
1、切實轉變教學觀念:
在新模式中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區別于傳統: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強調“協作學習”;強調對學習環境(而非教學環境)的設計。所有這些都是為實現一個目標: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迸發創造潛力的源泉。
2、必須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
這一點,目前我校能基本做到,計算機多媒體教學,雙向閉路系統,充足的影音資料,藏書頗具規模的圖書館,都為擴大學生信息的接收量,創設多元化思想,較為系統地進行意義建構,使課堂結構呈現開放性,最終支持學生的“學”(而非“教”)提供了充分的保證,這也是研究性閱讀教學的關鍵之一。
3、最大可能地使用現代教學媒體:
研究性閱讀教學過程的核心,就是造勢設境,協作探索。多媒體影音資料的可看性、可聽性、豐富性、深刻性、煽情性均具有傳統資料無可比擬的優勢,是激發創造潛能和創造熱情的最佳手段,《鴻門宴》教學中,漢末農民起義的歷史資料(節選自《中國通史》),《項羽本記》全篇,《漢書•高帝紀》中記鴻門宴的一段,《史記•高祖本紀》劉邦論天下得失緣由的片段等閱讀資料,全部都儲存于課件之中,學生可隨意點擊,這樣,學生閱讀資料,鉆研資料和表達欲望都會隨著他占有材料的數量增多而增強,從而達到研究性學習的終極目標,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過程完成具有獨創性的意義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