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第二課時必修一
希望通過此文的學習能夠對大家的靈魂有那么一點觸動,那么我想即使王安石已入土為安,但他還在充分發揮他的余熱。
三、研讀課文
1、齊讀第二自然段:
⑴ 互動探究字詞,共同解讀題難字詞句:
問其深,側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擁火以入
不出,火且盡
蓋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則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時
余之力尚足以入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⑵ 略寫什么?詳寫什么?運用了哪些對比?有什么作用?
用19字就將前洞的相關情況一筆帶過,作者在這邊卻用了較多的筆墨寫了后洞的特點,及游洞后的所見所感。這一段中的對比也呼之欲出:
① 前洞平曠與后洞幽深對比。
② 前洞記游者甚眾與后洞,“來而記之者少”,“其至又加少”對比。
③ 余所至之淺與好游者所至相比。
④ 進洞時,其見愈奇的欣喜與出洞后因“不得極夫游之樂”的懊悔相比。
作用:為下文的議論作鋪墊。
⑶ 進洞時那種好奇以及進洞后所見的欣喜轉化為出洞的內疚與后悔。那么為什么后悔?是不是自己能力不夠?是不是沒有相應的條件?
因為余之力尚是以入,火足以明也,卻隨之出,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根結在于他的意志不堅定,最后一句對下文抒發議論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⑷ 學習文章,不光光掌握一些基礎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悟,這才是關鍵所在。
2、齊讀第四段:
⑴ 在后悔自己選擇的同時作者又反醒自己做了深層次的思索:
① “于是余有嘆焉”承上啟下,進一步具體闡述作者后悔心情背后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