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
再讓學生誦讀、感悟。
“故都”兩字指明描寫的地點,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著一種文化底蘊;“秋”字確定描寫的內容,與“故都”結合在一起,暗含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一種境界。題目明確而又深沉。本文通過對北平秋色的描繪,贊美了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了向往、眷戀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憂郁、孤獨的心境。社會風云和個人遭際在作者心里投下陰影,以致對故都清秋的“品味”夾雜著一些苦澀。
五、理清結構,把握思路。
讓學生發言,討論。
文章開頭和結尾都以北國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對比,表達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間主體部分從記敘和議論兩方面描述故都紛繁多彩的清秋景象:記敘部分采用并列結構,根據“清”“靜”“悲涼”的三個層次,逐一描繪故都的自然風物,共有五種景況,即清晨靜觀、落蕊輕掃、秋蟬殘鳴、都市閑人、勝日秋果;議論部分,從喻理的角度,進一步贊頌自然之秋,贊頌北國之秋。首尾照應,回環往復;中部充分展開,酣暢淋漓。
①寫作者對北國之秋的感受與向往
1.總起
②江南之秋不能讓人滿足
①清晨所見、牽牛花
②槐樹落蕊
故 記敘 ③秋蟬殘聲 前
都 2.分寫 ④秋雨話秋涼 后
的 ⑤棗樹奇景 呼
秋 議論:凡是有情趣的人,對于秋 應
總是一樣地能引起深沉、
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覺
①寫南國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國之秋
3.總寫
②直抒作者對故都之秋無比眷戀之情
六、布置作業
誦讀課文,深切感悟。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美讀
引導學生朗讀,力求聲情并茂,抑揚頓挫。可用多種形式。
二、鑒賞
1.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