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②為什么又要寫,報道了這篇新聞?
——但作者還是要寫,因為他此時已經不只是一個記者,更是一個被深深震撼的參觀者,感到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感情驅使作者必須為它寫一點東西,以祭奠亡靈,揭露罪惡。
2、思考比較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報道與我們在報紙上看到的一般報道有什么不同之處?
一般報道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時效性 最新發生的事件
時效性不強
報道
內容 客觀事件
個人感受
情感
傾向 客觀
個人情感濃厚
這篇報道突破了新聞“零度寫作”原則(全面、客觀、實在地向受眾提供生活與人生定位的新聞),著眼細節,以冷峻的視覺,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的感受當作文章的主要內容來寫,字里行間灌注著個人的情感。作者無一句正面控訴,卻強烈表達出自己的憤懣,字字句句敲打著讀者的心,讓讀者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
3、歸納主題
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靜的敘述中抒發了對德國納粹殘酷暴行的沉重控訴,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平與祥和的向往。同時,也是為了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訓。
六、小結
奧斯維辛恢復了平靜,南京大屠殺也已經過去73周年了,但我們不能忘記,因為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列寧
歷史不容忘卻!牢記國恥!振興中華!
七、作業設置
“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又在想什么呢?”
請你寫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內心活動。
八、板書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毒氣室 ---- 焚尸爐 ---- 女監房 ---- 實驗室 ---- 紀念墻 ---- 絞刑室
控訴罪行
向往和平
牢記歷史
別了,不列顛尼亞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知識。
2、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3、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1、了解新聞知識。
2、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
教 具: 多媒體課件
課 型: 新授課
課 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有一首歌這樣唱:“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大家知道這歌里唱的“東方之珠”是什么地方嗎?
香港。
1997年7月1日,在外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游子終于回到了母親的懷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是中華民族洗雪百年恥辱,長民族志氣、振國家聲威的喜慶時刻。為了報道并見證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盛事,世界各大新聞傳播媒體紛紛聚集香港,其陣容之大、人數之多,是世界新聞史上所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