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學案
【學習目標】1.準確認讀課文下注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義。
2.了解排比、反復、對比的修辭方法在詩的運用和作用。
3.學習用詩歌的形式描寫并抒發感情。
4.學習、把握詩的節奏和旋律,體驗詩人對勞動人民真摯、熱烈的感情以及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提高審美能力。
【學習重、難點】
【重點】
1.學習排比、反復、對比等修辭手法在詩中的運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學習詩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難點】
使學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詩歌中的真情實感,體會作者用情作詩的方法和重要性。
【 學習方法】
應在反復朗讀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會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然后針對某一具體段落仔細推敲,體會作者抒情方式與寫作手段。
【學習流程】
知人論世
1、作者:艾青, 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原名蔣海澄,19xx年生于浙江省金牛縣畈田蔣村。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歡呼集》、《寶石的紅星》、《黑 鰻》、《海岬上》等。他的詩運用散文化的語言,抒發思想感情,刻畫藝術形象,語言樸素清新,韻律和諧,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2、寫作背景:
艾青出生時難產,一位算命先生說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貧農家里撫養。5歲被領回家中開始讀書,但依然受到冷遇,不準稱自己的父母為爸爸媽媽,只準叫叔叔嬸嬸,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視的空氣里長大”的。
艾青的保姆沒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華縣大葉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葉荷,浙江方言“大葉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樣。作者在詩里寫道: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媳。”
課前熱身
1、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詞:
fēi chì líng wǔ qī bō niǔ ní xī
瓦菲 叱罵 凌 侮 凄苦 火缽 忸 怩 悉索
jīng jí huī huáng lún shī diǎn yā
荊 棘 輝 煌 天倫 虱子 典 押
2、詞語解釋:
荊棘:泛指山野叢生的帶刺的小灌木。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樣子。
叱罵:責罵。
整體感知
1、作者的思路:
明確:這首詩以追憶往事為線索展開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壓著的墳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運——贊美詩呈給大堰河及所有勞動人民。
2、全詩共13節,根據詩人感情的變化,大體可以分為哪四個部分?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
明確:第一部分(1—3節):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與“我”的關系,表現詩人對乳母的深切懷念與痛悼。——懷念與痛悼。
第二部分(第4—8節),回憶大堰河辛勞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畫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德,抒發眷戀與感激之情。——眷戀與感激。
第三部分(9—11節):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社會。——同情與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