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復習資料匯總1
并駕齊驅:比喻齊頭并進,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望塵莫及:只望見走在前面的人帶起的塵土而趕不上。比喻遠遠落后。
鞭長莫及:原來說雖然鞭子長,但是不應該打到馬肚子上,后來借指力量達不到。
截然相反: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得天獨厚:獨具特殊優越的條件,也指所處的環境特別好。
自詡:自夸。
孱頭:懦弱無能的人。
禮尚往來:禮節上重在有來有往。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莊嚴或正大的樣子。
殘羹冷炙:吃剩的飯菜,借指權貴的施舍。
故弄玄虛: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手段。
二、作家作品。
1、黃藥眠(1903-1987),原名黃訪、黃恍,著名的教育家、文藝理論家、美學家和作家。他以學術上鮮明的傾向、獨特的見解、豐碩的成果而享譽國內外。著有長詩《桂林底撤退》,小說集《暗影》《再見》,論文集《論走私主義者的哲學》等。
2、雅—伊瓦什凱維奇(1894—1980),波蘭當代杰出的詩人和小說家,也是非常優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派,自然流暢,真切中見精神,樸素中有華彩。
3、聞一多:原名聞家驊,號友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的大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講》,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4、艾青:中國現代作家,原名蔣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成名。
5、舒婷(1952— ),原名龔佩瑜、龔舒婷,福建泉州人。當代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等。舒婷的詩既有鮮明的時代叛逆精神又有執著而深切的愛國之情,被人譽為“心靈世界的歌”。
6、朦朧詩是新時期詩壇上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一個詩歌浪潮,也是一個取得了相當高藝術成就的詩歌流派。它于70年代后期產生。朦朧詩強化現代意識,突現創作主體,拓寬了詩歌的表現領域,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法,給詩歌帶來了更多撲朔迷離的意象和暗示意味,顯示了與30年代詩歌決然不同的特色。朦朧詩的代表作家有舒婷、顧誠、江河等。
朦朧詩的特點:構思上,強調內在思維;表現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將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并用,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
7、阿赫馬托娃:俄羅斯文學史上著名的女詩人之一。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時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人稱“俄羅斯詩歌天空的月亮”。早期的室內抒情詩以“巫性思維”窺測人性,晚年將自己定位為“塵世的圣母”,醫生持續表達對人的終極關懷和愛。
8、“楚辭”:“楚辭”這一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是戰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淵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建立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標志著我國文學史上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作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辯》等。
9、屈原,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紀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紀念。屈原是一個政治家,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博聞強識,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深得懷王信任,但為小人所讒,兩次被流放,最后悲憤絕望,相傳投汨羅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