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教案(通用3篇)
《呱……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寰、崢嶸、搖曳等字詞的音、形、義。
2.了解、識記屠格涅夫的相關文學常識。
3.理清文章脈絡,了解作者情感的轉變過程,以及作者表現情感的方式。
4.理解文章的主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理清作者情感脈絡,理解文章的主題
【教學方法】
文本研習、交流討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與地壇》中我們了解到史鐵生曾想要放棄一切,結束生命來解脫殘疾給他帶來的痛苦。但在與地壇一次一次的交流中,史鐵生了解了生是一個不可以討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而死亡是上帝在交給我們生時就已經保證了地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同時史鐵生總是到那個古園去,去默想,去呆坐,去推開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看自己的靈魂,去思考、了解怎樣活。地壇給史鐵生以觸發,使他驚醒,讓他理解了生命。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個類似的故事,看看是什么給作者以觸發,一語驚醒夢中人。
二、作者簡介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1883)出生于貴族家庭,彼得堡大學畢業后到德國留學,研究黑格爾哲學。早年醉心于浪漫主義詩歌。隨著俄國農奴制危機的加深,他在別林斯基的思想影響下,發表了反農奴制的《獵人筆記》,走上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他曾擔任《現代人》的撰稿人,但他始終是一個溫和的貴族自由主義者,擁護沙皇政府的農奴制改革。正如列寧在一九一八年所指出,“六十年前屠格涅夫羨慕溫和的君主制的和貴族的憲制,而厭惡杜勃羅留波夫和車爾尼雪夫斯基所主張的農夫民主制。”五、六十年代之交,他和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發生了分歧,終于在一八六○年脫離《現代人》雜志。屠格涅夫長期僑居西歐,自七十年代起定居巴黎,和流寓西歐的民粹主義者往來,并時常資助他們,把他們看作一種能迫使政府實現漸進性政治改革的力量。一八八三年,屠格涅夫在巴黎病逝。契訶夫對屠格涅夫及其作品評價很高。
屠格涅夫的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獵人筆記》(1847—1852)包括二十五個短篇。作者采用一個獵人到鄉村行獵時所寫筆記的形式,描敘了農奴制度下的外省城鎮和鄉村各個階層的生活,如不同類型的地主、農奴、磨坊主婦、縣城醫生、在草原上看守馬群的農家孩子,直至脫離現實、脫離人民的貴族知識分子等。其中也有純粹描寫大自然景色的抒情散文,如《森林和草原》。這部作品的題材多種多樣,但大都貫串著一定的反農奴制思想。
屠格涅夫的主要作品是長篇小說。《羅亭》(1856)和《貴族之家》(1859)反映了三、四十年代俄國社會特別是貴族知識分子的生活。羅亭是“多余的人”行列中的新典型。屠格涅夫力求在五十年代新歷史條件下,探索“多余的人”性格的社會根源,評價三、四十年代進步貴族知識分子的歷史作用。
《父與子》(1862)是屠格涅夫最著名的長篇小說。小說反映了農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義陣營和自由主義陣營之間的尖銳的思想斗爭。
屠格涅夫晚年還寫過一些以《散文詩》(1878—1882)為總標題的小型作品。這是他長期觀察生活的成果。其中有的雖然帶著悲觀主義情緒,但大部分作品的基調是健康的。特別是《門檻》一篇,刻劃了一個俄國女革命家的動人形象。《俄羅斯語言》則表明作者臨終前不久對祖國和人民的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
屠格涅夫小說最顯著的藝術特點是濃厚的抒情風格。他以溫情脈脈的筆調抒寫男女主人公的悲劇命運,這種感傷情調是他的貴族自由主義和悲觀主義思想的表現。他善于體察大自然的細微變化,并使之和人物的情緒溶為一體,往往帶有悵惘柔弱的色調。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文章內容。
1.檢查預習:注音
頗( ) 人寰( ) 崢嶸( ) 凜冽( ) 搖曳( )
2.請同學復述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注意對文章中的語句的整合利用)
明確:文章講述了在年輕時我曾一度感到無聊,感到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毫無價值的,庸俗的,我懷著孤傲的愁苦、絕望和蔑視一切的心情想離開人寰不想再活下去,但就在我走向死亡的途中,嬰兒那充滿生命力的呱呱的啼哭聲讓我收回了腳步,治愈了我內心的創痛。
四、文本研習(分析、討論、交流)
1.請同學找出文中表現我思想轉變過程的語句,并解釋緣由。
例:“我胸中的血液在沸騰…”——“一種隱秘的恐懼使我全身冰冷 …”
2.討論分析為什么我的思想會有這樣的轉變?
明確:一個剛剛誕生的生命的充滿活力的啼哭聲拯救了我。
3.為什么嬰兒能拯救我,請對我和嬰兒加以對比分析探究緣由。
明確:同:我和嬰兒一樣什么也沒體驗過
異:我是一個有思想意識的人,我想自殺。嬰兒沒有什么思想意識,但卻有著最原始的生命活力,他還不了解生命將面對什么,但對生命卻有他的渴求,也發出生命的最強音。
4.鑒賞寫法:討論作者通過什么描寫來凸現作者的思想?各有什么特點?
明確:作者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描寫來表現作者內心的思想。如文章的第五小結的環境描寫,突出表現的死亡的寂靜和恐怖。文章14小結的環境描寫,表現了生的溫暖。
5.思想探究(分析、討論、交流)
⑴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明確:對生命的禮贊
⑵哪些因素影響了我,讓我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明確:如:自尊心強,又十分孤獨;生活艱苦,很不愉快;無聊,意志消沉;覺得世上一切都毫無價值,庸俗;想證明或報復什么;我所崇拜的偶像對我影響…
⑶請同學從分析出的原因中選取一個你認為最重要的緣由結合現實的現象加以詳盡的闡釋。
四、小結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長于抒情。作者在這篇只有千字左右的散文詩中,不僅完整地敘述了一個故事,而且時而描寫,時而議論,時而抒情,寫出了“我”的心理活動、“我”的思想轉變和“我”對嬰啼的贊美。
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它像散文一樣自由,不受格律的約束,不分行分節,同時又有詩的精練、意境和韻味。這篇散文詩既保留了散文的敘事的特點,又因詩歌因素的介入而獲得更為輕靈活潑的形態,雖然以故事和人物的活動為主線,但抒情成分非但沒有削弱反而更具有感染力。獨白的語言,詩的節奏,言簡意賅,意味深長。
五、 作業
請談談你對生命的態度或認識。
《呱……呱……》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旋律,學習按音樂的節奏做動作。
2、啟發幼兒創編各種動物的叫聲并作動作。
3、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感受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啟發幼兒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各種動物的叫聲并作動作。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教師扮演魚媽媽帶小魚寶寶們入場
師:跟著媽媽去池塘玩吧,我們去看看池塘里有些什么呢?(雙手合掌做魚兒游動作)這里有荷葉,我們游到荷葉那里去休息一下吧!
二、小青蛙出場創設情境
1、對話引起幼兒興趣
小青蛙:嗨!小魚,你們好!
師幼:小青蛙,你好啊!
小青蛙:你們玩的真開心,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游戲嘛?
師幼:好,一起玩游戲吧。
小青蛙:我想和你們玩捉小魚的游戲,等會請你們仔細的聽音樂,當歌詞出現“捉魚蝦,捉魚蝦”時,我會做什么動作,記住咯!
2、播放音樂,小青蛙在捉魚蝦歌詞出現時雙手做抓的動作。
三、師引導幼兒隨歌詞創編動作。
1、師:剛才呀,小青蛙在和我們玩捉小魚的`游戲,當歌詞出現“捉魚蝦,捉魚蝦”的時候,小青蛙做了一個什么動作啊?(幼回答)他想干嘛呀?(幼回答:他想捉我們)那我們能不能讓他捉到啊?不能,我們要想個辦法,媽媽這里有一個好辦法,可以讓小青蛙捉不到我們。你們仔細的聽,認真的看,媽媽是怎么做的。
2、師幼隨音樂創編動作。
師:剛才,媽媽學的誰在唱歌?
幼:小青蛙
師:小青蛙怎么唱的?
幼:呱呱呱,呱呱呱。
3、邊唱邊做左右拍手動作。
師:我們學會小青蛙的叫聲,小青蛙就不知道我們躲哪兒了,那我們再來學學這個本領吧。
媽媽學了小青蛙的叫聲之后做了什么動作?
幼:躲起來
師:我做了一個像山洞的動作躲起來,我們再來學學這個本領吧。
4、請幼兒示范做動作。
5、請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6、跟隨音樂邊唱邊做動作。
四、捉小魚游戲
1、師:請小青蛙出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吧!
2、播放音樂開始游戲
3、師引導幼兒創編其他動物聲音
師:剛才我們學小青蛙的叫聲,他就沒有捉到我們,現在小青蛙回去向辦法了,那我們也來想想辦法吧。我們要是能學更多的小動物的聲音,那小青蛙就更找不到我們啦,我們想一想小池塘里還有哪些小動物?
1、創編小鴨子的聲音并帶入音樂中。
幼:小鴨子
師:小鴨子怎么叫的?
幼:嘎嘎嘎
2、創編小牛的聲音并帶入音樂中。
3、創編恐龍的聲音并帶入音樂中。
4、請小青蛙再出來做游戲,將剛才創編的聲音加入游戲中。
5、隨音樂下場,活動結束。
師:我們有沒有被捉到,我們再去找更多的寶寶一起玩吧,跟媽媽一起喝池塘里的小動物說再見。
《呱……呱……》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一)嘗試看步驟圖折紙青蛙,能自己解決困難。
(二)樂于運用自己的折紙作品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折紙的樂趣。
二、活動重難點
(一)重點:學習看步驟圖折紙青蛙,并樂于運用自己的折紙作品與同伴合作游戲。
(二)難點:能嘗試自己探究步驟圖中各種符號的意思,根據步驟圖獨立折紙青蛙。
三、活動準備
(一)青蛙范例,綠色正方形紙張若干。
(二)《美工》第27頁。
四、活動過程
(一)有趣的紙青蛙。
出示青蛙范例。
——這是誰?青蛙有哪些本領?(教師演示青蛙跳遠和跳高。)
——這只青蛙是用什么做的?想知道它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二)我的紙青蛙朋友。
1.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美工》第27頁中的步驟圖,理解折紙標記。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圖學折青蛙。請你仔細看看書中折青蛙的步驟圖,你看懂了哪幾步?哪里看不懂?(在此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講解實線、虛線、箭頭所表示的意思。)
2.幼兒自主嘗試折紙。
——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嗎?誰能來幫助他?(鼓勵幼兒大膽提問自己不清楚的步驟,教師或同伴作答。)
——如果在折紙過程中有什么地方忘記了,可以把小青蛙拆開來仔細瞧瞧。(每組提供1~2只折好的青蛙,鼓勵幼兒通過觀察、拆看范例,探究不清楚的步驟。)
3.教師巡回指導,并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幼兒,由教師帶領學折。(第一步:將正方形對折再對折,變成小正方形。第二步:用一只手將上面一層的正方形撐開變成三角形。強調三角形的底邊要與下面正方形的底邊對齊,然后壓平三角形的斜邊。第三步:用相同方法把另一個正方形也變成三角形,強調兩個三角形的邊要對齊。第四步:將上層三角形的`兩個角對著中線方向往上折,形成前腿。第五步:把下層三角形的兩個角沿中線方向向下折,形成后腿。
(三)青蛙運動會。
1.跳遠比賽。
——將青蛙身體的隔層略打開,朝打開部分吹氣。(教師示范。)
——比一比,看誰的青蛙跳得遠。(幼兒自由結伴。)
2.跳高比賽。
——手掌并攏拍桌子,看看誰的青蛙向上跳得高。(教師示范。)
——比一比,看誰的青蛙跳得高。(幼兒自由結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