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引起孩子不高興的方法
他們不帶我玩!”
——揚揚又“落魄”了……院子里跑著的一群玩兒滋水槍的小男孩里面沒有他。他無聊不滿又不服氣地回到家里。叫洗手不洗,叫喝水不喝。沖著那個玩具熊就是一腳!
沒有被邀請參加生日聚會,或者沒有成為某個小團體的成員,都會讓孩子感到被冷落和被孤立,從而難過甚至產生嫉恨的情緒。
這時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讓他和媽媽一起吃一大杯冰激凌、和爸爸到操場上去玩籃球、全家一起做游戲,等等。這些都能沖淡孩子被其他孩子“丟下”的孤單感。
* 除了安慰孩子之外,還應該全面地想想這件事情——是因為偶爾的疏忽,才被其他小朋友忘記邀請了?還是因為孩子和別人打交道時有些困難?對于前一種可能,要教會孩子放寬心胸,學會理解別人,學會不總是把自己當作考慮事情的重心。如果是后一種情況,可以通過一些主動的行為,比如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里聚會,來幫助孩子學習與人交往,學習如何做個合格的小主人。
“趙老師一點都不好!”
“今天可以不去幼兒園嗎?”“為什么?”“我難受!”“可是你好好的!”“我不想去幼兒園。”“為什么?”“我不喜歡幼兒園……”“為什么?”“我不喜歡趙老師……”
早上突然肚子疼、晚上不愿意睡覺、不喜歡幼兒園里教的手工或者詩歌……這些可能都只是表面現象,而真正的原因,是孩子對他的老師有意見。幼兒教育
這時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 你要找機會與老師談次話,客觀地談談你的孩子的表現。當然,不是要責備老師,而是也聽聽老師從他的立場講講孩子在幼兒園時的狀況,以及對于他們關系的解釋。成年人交談總會比孩子更客觀和有建設性。幼兒親子
* 也要和孩子談談話,但一定要表現出你是與他合作的,給他支持的,而非和老師成為“一伙兒”來教訓他的。來自父母的合作會讓孩子的壓力小好多,心情也會明朗些。告訴他你和老師的交談,讓他明白,老師并沒有把他當成“壞小孩”與他作對。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作用,老師也是愛他們的,但和父母的愛表現形式不會太一樣。
“我的小貓生病了!”
——朵朵心愛的的小白貓不吃不喝,像是得了病。朵朵從爸爸媽媽下班開始就不停地問他們怎么辦。爸爸沒辦法,只得答應明天請半天假去帶小貓上醫院……親子教育
如果家里養的小寵物生病了或走失了,會令孩子非常擔憂和傷心。它們對孩子來說不是寵物,而是家庭成員。
這時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 這時,僅僅安慰是不夠的,而是要采取行動。帶著小動物去看醫生,或是發布尋找小動物的啟事,請求鄰居和好朋友共同行動。這些會使為小動物擔憂的孩子感到,全家人都在努力采取行動。——這對孩子很重要。親子教育
* 最不好的結果是,小寵物沒有被找到,或者醫生也無能為力。但你還是要告訴孩子實情,并告訴他大家都為此傷心。答應他,你會為他找到“它”的小伙伴來陪伴他,這樣孩子就會有所寄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