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最佳的幾種境界
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可以說是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了,家長對待這件事也是很上心的,對于一些比較關鍵的問題家長還是不是很了解的。家長可以先是了解一下我們的內容來幫你一把。
第一種境界——精于育兒之道
精于育兒之道的家長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培養的,而是先后天合力發展的成果。他們育兒不僅動手、用眼看,更會用頭腦思考,更懂得用心感悟。他們能夠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理解寶寶的需求,懂得引導的辦法,明確發展的方向。對這些稱得上“育兒師”的家長來說,做每一件事情都不僅僅為了這件事情本身,他們的每件工作既顧及到昨天,適應于今天,又服務于明天,因為他們更懂得從全局的角度,從長遠的目標去看待和對待孩子的發展,對待現實問題最大的優勢在于不求完美又懂得取舍。幼兒親子
第二種境界——忙于育兒之事
忙于育兒之事的家長埋頭于具體的事物,但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們只管自己努力做事,很少顧及寶寶的真正需要和體驗,常常犯下過度保護或給寶寶施壓的錯誤,不遇到問題還好,真的遭遇麻煩就大有一招走錯功虧一簣的危險。
這個圈子中,有些家長很自信,因為他們熟練的象個“八級工”,飲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條,吃喝拉撒照顧的得心應手,書桌上擺著育兒條例一二三,身后還站著頭戴各種專家高帽的人士擔當后盾,以至于自信得四處傳播自己的育兒“條例”,自信到聽不進任何逆耳的忠告,直到孩子被判定有情緒行為問題、缺乏創造力、交往困難,甚至智力發育遲緩或存在各種健康問題時才大夢初醒。
還有的家長正相反,他們常常滿腹狐疑,因為自己潛心學來的招數在寶寶那里總是碰壁,明明書上寫著向東,可寶寶偏偏就要向西,而且那么多的現象都跟寶寶有“毛病”似的,于是難免有病亂投醫,東家的膏藥西家的湯、南家的法寶北家的秘方,一股腦灌到孩子身上,結果只見東邊日出西邊雨,問題去了還復來。幼兒親子
整天埋頭育兒之事的家長是個“育兒工”,發達了四肢簡單了頭腦。這本也無可厚非,帶孩子就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嘛,可怕的是假如他們的“專家顧問”也是個“育兒大工”,不管張三李四青紅皂白,就是甲乙丙丁那么一套方子。結果受牽連的只能是孩子——不在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消亡”。
第三種境界——長于育兒之術
長于育兒之術的家長多長了一雙眼睛,發現自己的寶寶原來不是個機器,而是那么生動和多變的一個生命。家長知道是生命就有個性,就不能照本宣科的對待,于是認真學習各種育兒的方法和技巧。
這個圈子中,有自信的家長,但這時自信不再盲目,他們知道隨機應變,懂得舉一反三,只是容易陶醉于眼前的成績,而可能忘記經常抬頭望望遠方以保護視力。有些時候家長也會喪失自信,因為寶寶變的太快了,昨天還很靈驗的妙方可能突然間毫無功效了,但問題還必須解決,于是挖空心思變招兒,這一變也許就成了,也許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真正長于育兒之術的家長是個“育兒匠”,追求雕琢出精妙的作品,他們也有這個本事,于是不小心就會被戴上漂亮的榮譽桂冠成為別人的榜樣,對于家長來說得了榮譽只要不沾沾自喜,仍然知道進取的話也不是壞事,但若一門心思維護名譽那就是另外一種景象了。親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