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女孩的教育筆記
2. 兩性是平等的
當孩子們注意到異性伙伴和他們不一樣,要引導他們平等地接納這種差異,消除“誰的更好”這一疑問,使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感到滿意。要幫助孩子樹立兩性平等的觀念。
3. 健康的性別榜樣
如果家里擁有健康的性別榜樣,孩子就能培養(yǎng)起健康的性別認同。這與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有關,也與父母之間如何相處有關。現(xiàn)代社會雖然性別差異正在被縮小,母親卻依然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如果父親每天來去匆匆,很少照顧家庭,而母親感到委屈和氣惱,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也會有相同的感受。
4. 不同性別,不同游戲
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當你發(fā)現(xiàn)兒子過多地待在家里,缺少更活躍的運動,或者和小朋友玩耍時,其語言表達、情緒反應如女孩子般瑣碎、纖弱,或許,是父親有些“失職”了,常和母親在一起、父親“失位”的男孩,其性別特征常常發(fā)展遲緩、不夠鮮明。男孩需要在父親帶領下游戲和活動,父親的理性、權威、粗獷及競爭性,是男孩子最需要學習的性別角色要素。女孩子倒并不缺乏性別學習的榜樣,母親、女老師常在身邊。不過,女孩子經常跟父親交流,也是相當有益的。
媽媽關心的熱點問題
q兒子喜歡玩女孩子的洋娃娃,可以讓他玩嗎?
a 男孩玩汽車,女孩玩娃娃,這是一種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這種刻板盡管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融入同性游戲,但也有其局限性。當代心理學家對單維的男性化或者女性化提出了挑戰(zhàn),認為任何一個個體都可以用雙性別的特征來描述,一個兼具男孩子的堅定有力與女孩子的善解人意的人,能夠更加靈活地適應社會。幼兒教育
q 奶奶總喜歡把兒子打扮成女孩子,會對寶寶有影響嗎?
a 把男孩當女孩養(yǎng),或者相反,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性別認同方面的問題。幼兒對性別的認識是從自己的外形、裝扮、玩具開始的,身為男孩的寶寶經常被打扮成女孩,他的性別認同會如何呢?他是否會迷惑:“我到底是女孩還是男孩?”奶奶“重女輕男”的態(tài)度,會不會使寶寶對自己的性別不滿意?變性專家陳煥然博士指出,父母把女孩當男孩或者把男孩當女孩來養(yǎng),會人為地造成孩子心理性別上的混亂甚至扭曲,他所接觸的要求變性的案例中,30%由此原因造成。幼兒親子
q 寶寶最近開始玩自己的小雞雞了,怎么辦?
a 孩子有時會沉溺于觸摸生殖器所帶來的愉悅中,這是他探索身體、進行性實驗的一部分,再自然不過。孩子通過這一行為在孤獨時找到安慰,在無聊時自我消遣。當然,寶寶玩弄小雞雞,不同于幼兒自慰。說得遠一些,幼兒的自慰行為大多數(shù)情況也是由于太無聊或環(huán)境太單調的緣故。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自慰,切勿驚慌,更不要責備孩子,以免過度的反應使孩子受到驚嚇,產生負罪感,也避免使用“好色”、“臟死了”等字眼,要知道成人此時的態(tài)度會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評價。
q 三四歲的寶寶玩檢查身體或打針的游戲,怎么處理?
a 檢查身體或打針的游戲,屬于孩子們正常的身體探索類游戲,他們不僅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好奇,也對別人的身體興趣盎然。扮演醫(yī)生檢查身體,或者商量著“把你的給我看,我就給你看我的”,有時父母會撞到兩個孩子赤裸著下身,互相窺視甚至觸摸。此時可以適時對寶寶進行性別教育。平靜地告訴寶寶:“對別人的身體感到好奇是很正常的,但是,撫摸別人的隱私部分,或者讓別人撫摸你的隱私部分,都是不對的。”告訴寶寶什么是身體的隱私部分:“游泳衣遮住的那些部位。”和寶寶談論這些問題時,要坦然自在。寶寶了解身體的隱私是美好而不可“侵犯”的,可使其性別意識更多一份莊重和自我護衛(wèi)的成分。親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