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6 靜夜思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1)自學古詩,說說已經認識哪幾個字,是怎么認識的。請認識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大家把字讀正確。 (2)本課十個生字中,“床”“光”“望”“鄉”都是后鼻音,注意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生字的鞏固。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還可用“大轉盤”以游戲的形式復習生字。 (4)結合“故”的認記,認識“攵”這個偏旁。 2寫字。 本課要求書寫的4個字可分兩類。“目、耳”要注意提示橫與橫之間的距離;“頭、米”要提示這兩個字的最后一筆筆畫不同,“頭”的最后一筆是“點”,“米”的最后一筆是“捺”。可讓學生運用對比法加深記憶:大—頭。 (二)朗讀感悟 1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2小組合作,試讀詩歌,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學生自由讀,說說在讀這首詩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啟發想象,熟讀成誦。播放柔和的音樂,創設一種意境,讓學生配上簡單的動作邊做邊讀,熟讀成誦。 (三)課后練習 “我會說”,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觀察和說話。在學完這首詩后,布置學生留心觀察夜晚的天空。通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說一說。注意保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及時糾正發言時的一些語病。同時還要注意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說話的內容更加充實。 (四)實踐活動 古詩朗誦會:每個同學準備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進行一次古詩朗誦比賽。 (五)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一)自我展示,激發學習興趣 請學生背誦自己已經學過的古詩,讓學生在自我展示中產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了解詩歌大意 1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2自由讀古詩,圈出不認識的生字。 3請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的字音。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記字方法,說說怎樣朗讀古詩比較好。 (三)一邊讀,一邊想象詩歌畫面 1互相交流,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在什么時候見過“霜”;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示“低頭”“舉頭”的意思。 2配樂朗讀《靜夜思》,想象詩歌畫面。 (四)朗讀指導,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練習朗誦,教師隨機指導。 2朗讀反饋,練習背誦。 (五)復習生字 1將生字與音節打亂,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復習鞏固要認的生字。 2小組合作,認記生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識字競賽,并評出優勝者。 3全班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 4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復習本課的生字。 (六)書寫指導 1觀察范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2描紅、臨寫,并提醒坐姿與執筆姿勢要正確。 3展示學生作業 ,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七)實踐活動 觀察夜晚的天空,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勵學生發揮想象,還可用圖畫來展示。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是盛唐時期的典型代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而奇特,風格飄逸而豪放,是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現存詩歌近千首,有“詩仙”的美名。他與杜甫齊名,合稱“李杜”。 名詩欣賞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