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25日,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計算機系學生linus torvalds 在互聯網上發布了linux的第一份開放源碼,從此引發了軟件發展史上一場非常奇特而且頗為壯觀的開放源碼運動。盡管開放源碼運動還可以向前追溯到1984年richard stallman發布gnu的unix克隆版本和其他很多的開放源碼軟件,但是迄今為止在商業世界獲得最大成功的可以說只有linux。
根據idc的報告,去年的服務器操作系統市場份額的分布情況是:windows,41%;linux,27%;netware,17%;unix,14%,其他,2%。linux經過10年的發展,其挑戰服務器操作系統霸主地位的勢頭已經不容任何人懷疑或者忽視了。
那么,linux為什么會成功?分析家們以及linux社區的成員總結出了這樣幾個因素:(1)業內對微軟的普遍反對情緒;(2)intel架構計算機性能的迅速提高;(3)linux本身的開放性和靈活性;(4)全世界各地大批的程序設計人員對于通過互聯網可以進行廣泛的合作充滿了興奮和熱情;(5)創始者linus torvalds本人的務實精神和性格上的親和力。
linux在眾多志愿的軟件設計人員的細心呵護下成熟得非常之快,呈現出極強的發展活力。linux是軟件發展史上成熟得最快的操作系統。它在管理性能的許多方面,都遠遠超過了其他的操作系統。
我們還可以指出,很多企業尤其是一些大企業的支持,是linux走向成功的又一大關鍵因素。red hat、caldera、suse和turbolinux等直接經銷linux產品和服務的企業經了linux走向商業化以第一次強勁的推動,而像oracle、ibm等企業巨頭對它的支持則為linux成熟的商業發展提供了持續的動力。ibm已經決定為它自己的linux企業架構推廣計劃投入1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ibm支持linux的理由是它可以跨各種硬件平臺運行,ibm自己就有多種不同的硬件平臺。linux的跨平臺性能顯然為它提供了更為靈活的發展機會。
但是,一種商品或者產品能否獲得成功,主要取決于(1)該商品或產品能夠創造的市場需求到底有多大,也就是說它的機會大不大;(2)它在與其他產品進行同質的或者異質的競爭時本身所具有的競爭優勢有多大,也就是說它的性能好不好。如果本地的電話通信費用總是降不下來,而且服務質量總是提高不了,那么對其他通信方式比如ip電話的需求就會上升。同時,如果替代品的質量不好,或者使用起來很不方便,那么它所能獲得的市場需求也不會太大。消費者總是希望以最小的成本獲是最大的滿足。
在服務器操作系統市場上,由于windows和其他主流產品的價格始終降不下來,而經銷這些產品的廠商比如微軟對于自己產品的缺陷又往往解決不力,因此自然地導致了對linux等產品需求的上升,而linux的性能又恰恰是可替代品中最好的。
現在要預言linux肯定會超過windows而成為服務器操作系統市場霸主還為時尚早。以后的競爭將取決于(1)微軟對來自linux威脅的反應是否積極并愿意采取較強的措施,比如大幅度降低產品價格和許可證費用;(2)linux能否盡快地完善自身并充實其應用軟件的武器庫,以便在更多的應用領域同windows及其他操作系統展開持續而有效的競爭;(3)繼ibm等企業之后是否會有更多的大企業轉而支持linux,這種可能并不是沒有,因為linux的轉移成本不大,而且以后的升級成本更小,在美國經濟已不可逆轉地進入衰退期的時候,這種需求的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