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安全帶回家演講稿(精選3篇)
我把安全帶回家演講稿 篇1
校園是我們每天生活、學習的地方,每天大約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所以說校園的安全與我們緊緊聯系起來,它關系到同學們能否健康的成長,能否順利地完成學業,也關系到我們每一個家庭的利益。可往往有的同學認識不到這點,隨便在校園里打鬧、在上體育課時不按老師的要求去活動,甚至還有的放學后在樓梯上故意擁擠同學等等,這樣很容易造成無為的傷亡,一旦悲劇發生,就會給家庭帶來傷痛,給自己造成損失或影響學習。這樣的慘痛教訓是不少的。
20xx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中小學生傷亡人數超過二萬五千人,平均每天有將近12名中小學生喪生在車輪之下。在其他安全事故方面,比如食物中毒、運動傷害、火災、溺水等,每年大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說每天將有一個班的學生在地球上“消失”。同學們,這是多么觸目驚心的數字。
“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再也無法挽回。”大家知道,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永恒的主題,生存是一切的根本。我們的每一位同學,都應牢固樹立“珍愛生命警鐘長鳴”的指導思想,加強和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一切源于生命,生命如此寶貴,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祖國的美好未來等著我們去創造!當你攀爬圍欄的時候,當你在橫穿馬路是時候,當你給別人帶來危險的時候,請你記住:“生命只有一次!”同學們,我們是冉冉初生的太陽,充滿著青春與活力,散發著蓬勃朝氣,讓我們在新交規的陽光下,享受如花的生命吧!遵守交通安全,遵守校園制度,珍愛生命——讓安全與我們同行!與生命同行!
我把安全帶回家演講稿 篇2
同學們,交通安全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關系著數萬人甚至數億人的生命。
同學們,當駕駛員在超速行駛時,你們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喪失生命嗎?
不論大人還是小孩,不論是自行車還是摩托車,請大家不要超速,不要闖紅燈。我來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一天,亞芝阿姨去領證,北京車太堵,她便直接下車打算走過去,她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時,看見一個推著嬰兒車的女人在對面打電話,可突然,一轉身,不留意,嬰兒車滑了過去,正好一個不想等紅燈的車準備往前走,說時遲,那時快,亞芝阿姨連忙沖過去推開嬰兒車,為了搶救嬰兒車,她卻喪失了生命……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這句口訣是我們從學牙牙口語時就教了,可是有些人卻只記得句子,而忘了執行,使許許多多的人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你們知道嗎?我國每年都有20多萬人因交通事故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所以,為了人們的安全,我制定了十項安全知識:
一、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二、不能闖紅燈
三、有車時靠右行走
四、公交車載人不要超載
五、不要在馬路上追逐打鬧
六、過馬路時要看左或右邊有沒有車
七、不要在規定不讓停車的地方停車
八、不要酒后駕車
九、開車時注意力集中
十、如果旁邊有小孩要看好,不要讓他亂跑
這點小事誰不知道,誰不會做呀,有必要重復這么多遍嗎?有必要!生活往往有很多事,但那怕很小很小的一件事,也都要做!因為就像飛機少了一個小小的螺絲釘,它不可能飛上藍天;就像樓建房只有一塊塊磚頭,可卻沒有粘磚的泥巴,再結實,再好,也不會建成一幢漂亮美觀的高樓大廈!
交通安全,人人有責!同學們,不要把安全只掛在嘴邊,讓我們把交通安全時時刻刻放在心中。安全伴我們成長。
我把安全帶回家演講稿 篇3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體現著家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家風也是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在生活點滴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
家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有人形象地將父母比喻成青山綠水,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毋容置疑,在我們身邊也有的父母表現出兩面性,讓孩子面對一些社會現象出現焦慮和困惑。春晚小品“扶不扶”以幽默的語言、滑稽的動作勾勒出面對跌倒的老人究竟應該選擇“扶”還是“不扶”的矛盾心情。“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起來了!”在金錢和良知面前,我相信更多的人會選擇良知。同時也呼吁:面對人們為自己不受冤枉之災而置跌倒老人于不顧時,面對跌倒的道德,當社會無力扶起時,法律應該幫一把——讓好人有好報。
作為六十年代出生的我,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把“勤奮、努力、勤勞、節儉、正直、和善”作為家風用來規范自己的行動和價值觀,并影響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們夫婦雖然都是普通而平凡的石油工人,但我們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用努力和奉獻在平凡中詮釋人生的精彩。在視“分數”為至尊、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時,我們的觀點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激發孩子的興趣,步入高中生活的兒子學習很緊張,可當兒子提出“要參加校學生會干部競聘”時我們選擇尊重的同時提醒兒子要合理安排時間,妥善處理學習和活動之間的關系,一個學期下來,擔任學生會主席的兒子在搞好學校活動的同時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電視前、餐桌旁,我們也曾談論一些熱點新聞和校園趣事,“在拔河比賽中**班因作弊導致兩班同學大動干戈”,“**班同學因談戀愛被開除”……有時我也會將群里看到的“*男生在校遭女同學騷擾,成績下滑被父母誤認為談對象而離家出走”、“*女孩因討厭英語老師而 ”等問題與兒子交流,“如果換成是你,你該如何處理?”“做為家長,我的觀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聊自己的觀點,在溝通中固化了平等、尊重的家風,增進了母子感情。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也許不能給予孩子豐厚的物質條件和寬泛的人際關系,但我們會努力將父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為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影響并引領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