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優良家風帶回家講座演講稿800字(精選6篇)
把優良家風帶回家講座演講稿800字 篇1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表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么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出現一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導師。
每一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覺得每天的這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爸爸對我說:“1.吃飯不能翹腿 2.不能狼吞虎咽 3.要自覺幫家長盛飯,盛湯 4.也不能慢吞吞地吃......”但盡管爸爸對我說了無數遍,吃飯時我還是把它們拋在九霄云外了。爸爸見了,就會語重心長地說:“一個女孩子,怎么能不聽家長的話呢?女孩子,就要有淑女樣!我誠懇地說:“對不起,爸爸,以后我會記住的。”
媽媽也嘮叨起來:“做人首先要懂禮貌,見到叔叔阿姨要問好。你送別人一個微笑,別人也會送你也一個微笑。”一個阿姨夸我懂禮貌,還要求她的女兒向我學習。客人走了要送客,這也是禮貌的一種。一次我沉迷手機,客人走了,我并沒有送客。結果爸爸訓導了我,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我錯了。
做人還要學會寬容,原本斤斤計較的我在爸爸的影響下,也逐漸學會了寬容。同學們之前有種“甩筆”游戲,經常把墨水弄到衣服上。因為寬容,我沒有到辦公室跟老師告狀,而是接受了同學的“對不起”,我也用“沒關系”化解了雙方的矛盾。
再次要學會忍讓,以前的我不會忍讓,總以為別人侵犯我,我也一定要反擊。一次在沙灘上玩耍時,一個小妹妹無意間踩踏了我的“寶塔”。我并沒有生氣,而是告訴自己她是無意的。可是她卻向我撒了一把土,我生氣了。伸手就要打小妹妹,爸爸阻止了我。爸爸對我說:“別人不理解,會認為你沒素質,沒教養。通過這件事,我理解了忍讓是提高自己素質的一種途徑。
文明之風,就是我的家風,它會在我成長的路上伴我而行。
把優良家風帶回家講座演講稿800字 篇2
家風是陽光,我是小草,沒有它我無法生長。家風是藍天,我是小鳥,沒有了它,我無法成長。家風是一盞燈,照亮我前行。家風是無言的朋友,伴我成長。
在美國,一個調皮的孩子拿著爸爸給他的一把漂亮的小斧頭后,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很生氣。孩子見闖了禍,他雖然害怕,但他是個不說謊的孩子,就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愿損失一千棵櫻桃樹,也不愿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后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這個誠實的孩子就是喬治·華盛頓,也許就是這樣誠實的性格讓華盛頓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偉大總統。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孝順、能堅持的人。這句話我銘記于心。可我小時候并不懂什么是孝順。
每個周末,都能聽見爸爸媽媽說同一句話:“看看,鄰居家的小孩多孝順,幫爸爸媽媽做家務”!我努了努嘴。心想,做家務有什么了不起,我也會。我決定做家務孝順爸媽。可是,并不那么容易,打掃完客廳,我就累得滿頭大汗,癱在床上,喊不干了。當我一想到,爸爸媽媽做的家務比我還累,可卻什么的沒喊。我就繼續對付“天敵”。打掃完,爸爸媽媽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夸道:“我們家的孩子最棒,最孝順”。我頓時感覺不累了,心里暖暖的。在以后,當爸爸媽媽上班累時,我會給他們捶捶背。
堅持。我們家流傳一句話“堅持就是勝利”。我一直以為勝利,是物質上的勝利,后來我發現,我錯了,它是精神上的勝利。
夏天,蟬兒唱起了歌謠,夏天的太陽和風烘烤著我們這群“螞蟻”。夏季運動會是夏天的標志,夏天的炎熱讓同學們懶洋洋,作為班上的跑步干將之一,我主動的報了800米長跑。在等待比賽來臨的期間,我們被老師進行了“魔鬼訓練”。一到操場,大家就覺得“世界末日”來了。我們一圈,一圈,又一圈的跑著,汗如雨揮灑著,我們累得氣喘吁吁。都打算下次訓練裝病不上了。我把這件事告訴爸爸媽媽。爸爸一頓數落:“你做事三分鐘熱度,不會堅持,你忘了我們的家風了嗎?”我搖了搖頭。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堅持就是勝利!”我刻苦的訓練,努力的堅持到運動會開始。我奮力一搏,用風一般的速度奔跑著,我們努力不是為了名次,而是為了證明我們的努力沒白費。雖然到最后,我拿了第四名,但是,我沒有輸,起碼在堅持和精神上我贏了,戰勝了以前的我。
家風是改變一個人的力量,家風是堅持,是我的朋友。在這個快樂文明溫馨的家,我頑強的面對風雨,茁壯成長著。
在這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我又有一個好朋友——家風。
把優良家風帶回家講座演講稿800字 篇3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體現著家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家風也是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在生活點滴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
家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有人形象地將父母比喻成青山綠水,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毋容置疑,在我們身邊也有的父母表現出兩面性,讓孩子面對一些社會現象出現焦慮和困惑。春晚小品“扶不扶”以幽默的語言、滑稽的動作勾勒出面對跌倒的老人究竟應該選擇“扶”還是“不扶”的矛盾心情。“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起來了!”在金錢和良知面前,我相信更多的人會選擇良知。同時也呼吁:面對人們為自己不受冤枉之災而置跌倒老人于不顧時,面對跌倒的道德,當社會無力扶起時,法律應該幫一把——讓好人有好報。
作為六十年代出生的我,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把“勤奮、努力、勤勞、節儉、正直、和善”作為家風用來規范自己的行動和價值觀,并影響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們夫婦雖然都是普通而平凡的石油工人,但我們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用努力和奉獻在平凡中詮釋人生的精彩。在視“分數”為至尊、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時,我們的觀點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激發孩子的興趣,步入高中生活的兒子學習很緊張,可當兒子提出“要參加校學生會干部競聘”時我們選擇尊重的同時提醒兒子要合理安排時間,妥善處理學習和活動之間的關系,一個學期下來,擔任學生會主席的兒子在搞好學校活動的同時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電視前、餐桌旁,我們也曾談論一些熱點新聞和校園趣事,“在拔河比賽中**班因作弊導致兩班同學大動干戈”,“**班同學因談戀愛被開除”……有時我也會將群里看到的“*男生在校遭女同學騷擾,成績下滑被父母誤認為談對象而離家出走”、“*女孩因討厭英語老師而 ”等問題與兒子交流,“如果換成是你,你該如何處理?”“做為家長,我的觀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聊自己的觀點,在溝通中固化了平等、尊重的家風,增進了母子感情。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也許不能給予孩子豐厚的物質條件和寬泛的人際關系,但我們會努力將父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為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影響并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把優良家風帶回家講座演講稿800字 篇4
大家好!我國自古以來就倡導尊老愛幼、謙虛禮讓。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好家風,培育好家訓》。好的家風是一所學校,它是孩子行為規范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雖然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那又何談熱愛祖國和人民。下面讓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中國古代有名的孝心故事:《陸隴其,孝行感少年》
陸隴其,字稼書,清,浙江平湖人,陸隴其素以孝聞名。據說,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京城趕考,得知父親去世消息,立刻赤足步行日夜兼程的往家趕。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內室,只是席地而臥。
他在靈壽當知縣的時候,為政清簡,深得人民愛戴。一天,一位老婦人狀告她的兒子不孝。陸隴其對老婦人說:“我還沒有侍從,你的兒子正好合適,如果找到合適人選,就給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就這樣,這位青年成了陸隴其的侍從。每天早晨,陸隴其都恭候在老母門外,等母親起床后,就照應著母親洗漱、吃早飯。午飯的時候,他在旁邊服侍著,時常逗母親開心,母親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飯菜。晚飯也是如此。只要有點空余時間,就前來陪母親說笑。母親稍有不適之感,立刻找醫生,買藥煎藥,日夜守候在母親左右。這樣過了幾個月,這個青年突然跪在陸隴其面前,淚流滿面,請求回家看望母親。陸隴其問:“你不是討厭你的母親嗎?年輕人哭著說:“過去我不懂事,對母親不好,現在好后悔啊!”青年跟母親回家后,與以前判若兩人,還因為孝順在鄉里聞名。
家風不僅是一個家族的性格特征,也是一種家庭內部的道德規范。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家庭關系不和諧,互相指責、埋怨、爭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
好家風是優良品質形成的關鍵,是良好習慣養成的基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就要同時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好家風。我們要從孝親敬老做起,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把優良家風帶回家講座演講稿800字 篇5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的地位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創造新的社會風尚。所以,一個好的家風的構建和傳承不是一件小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反而害人害社會。
好的家風是家庭中優良品質的積累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代有仁,有智,有禮,有義,現在有勤,有孝,有謙。好的家庭風格因背景不同而各有千秋:或善良慷慨,父子孝順,兄弟和睦,鄰里情誼;或者勤儉持家,往往帶著來之不易的粥飯思想,靠勤奮建立家庭,聚攏生意,講節約,精打細算;或者做一個盡職盡責的人,不以財富為動力,以應有的勤奮尊重事物,以真誠待人。以上種種,無形中影響著家庭,使孩子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良好家庭風格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熏陶和積累。教育要加強,反復訓練要重視,要成為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一種是有意識的培養。要明白,代代相傳的不僅僅是家庭財富和地位,還有和諧的精神。繼承和傳承老一輩人留下的優良品德和作風,是造福今世后代的大事。手中拿著接力棒,我有自己的責任把好的家風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第二,要在家庭中營造崇尚學習的氛圍。古人云:“不學則不學,學則不學。”懂書才能開悟,學了才能升華。讓家人多一點書的香味,多看書,多看報,多談事情,讓家人得到更多的啟迪和啟迪。當然,家庭學習不同于組織,沒有必要有計劃地開展任何活動。但是,在安靜的家庭環境中培養家庭成員在書海中閱讀和游泳的興趣,總能給人一種平靜的心情,讓人有所收獲,有所感悟。
三長老要傳,要照顧。父母是塑造孩子的無形力量,眼睛和耳朵影響孩子世界觀的形成。你的衣著,舉止,見解,以及人們的態度,都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上上下下,接近朱者赤的都是黑人。這種道德應該是大家都懂的。
第四,要營造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家里里外外,干凈、明亮、整潔有序。去朋友家做客,有的`家庭非常注重家庭作風和家庭教育文化,掛著勵志感人的家訓,如“積金積玉不如積書教子,寬以待人”、“勤而深遠是福,虧而不盈是福”、“家而事事順遂”等。讓人感覺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油然而生。
好的家風就是好的學校,它的教育模式滲透在親密接觸的方方面面,有認真的誘導,有親切的教導,有熱情的鼓勵,有嚴格的要求,這些都影響著家庭的每一個成員,也影響著鄰里和社會。讓大家關注家庭文明建設,留下和諧溫馨的社會。
把優良家風帶回家講座演講稿800字 篇6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學校。因為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為規范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范。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后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向兩極發展著。所以說,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子女的成才與否。
我的家風是“發揚民主、平等協商”。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家庭關系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要善于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盡量不當著孩子面吵架;要發揚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協商;在大人的正確引導之下,讓孩子自由地成長;開朗、樂觀地和和孩子一起玩,讓家庭充滿歡樂情趣。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和諧、溫暖和相互關愛的人際關系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