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誠信的重要演講稿(通用3篇)
關于誠信的重要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王丹倩。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誠信,永不凋零的心靈之花》。
20__年5月,《揚子晚報》刊登過這樣一條新聞:安徽滁州一位50多歲的老農民來到南京,等他打算回家時才發現,口袋里的錢買車票還差5元。他在南京舉目無親,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向玄武區的一位民警借了5元錢。5元錢,也許,誰也不會放在心上,更何況是一個被城里人認為素質并不高的農民借去的呢?但是,第二天一大早,這位農民卻將5元錢給這位民警送來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沒什么曲折離奇、扣人心弦的情節,但它透露出來的質樸,折射出來的誠信,卻不能不震撼人們的心靈。
《狼來了》的故事我們實在聽得太多太多了。然而,因丟誠信而失羊的痛苦教訓,你吸取了嗎?親愛的朋友們,請吸取放羊娃的教訓!不要再愚蠢地認為在丟失誠信后還可以再挽回。難道被狼叨走的羊兒還無法喚醒你的覺悟嗎?難道你愿意過那種除了欺騙,還是欺騙的生活嗎?假如你的回答是不的話,那么,請你把“誠信”時時放在你心中吧!
誠信,是春天的花兒,只有開過花,才會結出完美的碩果;誠信,是建房的泥漿,缺少它的粘合,便不會有牢固的大廈;誠信,是植物的肥料,沒有它的注入,就不會有茁壯的綠物。
魯迅先生說過:“誠信,為人之本也!誠信,比金錢更具有吸引力,誠信,比美貌更具有可靠性,誠信比榮譽更有時效性!”
是啊!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源源不斷的財富;誠信,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聰明。
誠信,像永恒的星輝,獨放光彩,誠信,以水滴石穿的堅毅滲入人心,誠信,用春風般的胸懷感召著眾人!
誠信,是刺眼璀璨的陽光,他的光線普照大地;誠信,是廣闊無垠的大地,他的胸懷承載山川;誠信,是秀麗神奇的山川,他的壯麗凈化人們的心靈;誠信,是最漂亮、最圣潔的心靈,他讓人問心無愧、心胸坦蕩。
誠信,如此珍貴,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誠信的種子,在我們的心田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同學們,讓我們守住誠信的陣地,讓誠信之花永遠絢麗,永遠綻放!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關于誠信的重要演講稿 篇2
老師、同學們:
每個人都有誠實,但每個人都有謊言。誠實對每個人來說都像時間一樣寶貴,而謊言對每個人來說都像流水。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你珍惜誠實,就像時間一樣,每個人都會快樂地度過每一分鐘。
比如有的同學明明沒寫作業,卻騙老師說,我忘在家里了,沒帶。老師生氣了,你卻因為撒謊而心煩。如果你是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你應該用誠實的心向老師承認你的錯誤。如果不是我做的,老師會說既然你是學生,就一定要做作業。如果你不做作業,你就不是一個好學生。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想好,我下次一定要完成,免得讓老師失望。所以,誠實會讓你快樂,自信,上進。
一些學生批評他考試不及格,但他暫時感到害怕。回到家,父母問他,他卻畏畏縮縮。也就是說,老師收了卷子,然后他父母可能會給你一點小獎勵,讓你去買好吃的。作為一個誠實的孩子,他不誠實。他一直在撒謊。如果你馬上告訴父母我沒考上,這是父母會說的,只要你能實現自己。誠實守信的學生會變得更有進取心。要更有朝氣,更向上,生活中的每一次都要開心,記住。反之,謊言會讓人虛偽,會讓人有上進心。也許謊言會讓你走上一條記住錯誤就無法回頭的路。在這個美好的時刻,我們應該更加誠實守信。應該以誠實守信為榮,以撒謊為恥。在這個美好的時刻,讓我們用誠實彌補謊言的壞心,用誠實完善一顆善良的心。請不要忘記這一點。誠實和謊言有很大的區別。記住,誠實會讓你成功,謊言會讓你永遠失敗。
關于誠信的重要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以及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誠信與道德》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商業化氛圍日益加重的時代,社會上對于食品安全問題、虛假廣告問題、制假造假問題的報道層出不窮,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其說是生產者或經營者的誠信問題,不如說是公然違反法律規定更加的確切!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追逐利益的本性使然,使得道德約束力在市場行為面前顯得愈發的蒼白無力,當誠實守信的良好美德在社會中飽受排擠時,想要在這樣一個社會的染坊里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誠實,僅僅靠人們的自律與自我約束是遠遠不夠的。
近年來,人們對于誠信的呼吁越來越強烈,這也許并不是說以前人們的誠信記錄比現在要好,而是現在的人們對于誠信的意識正在逐步的蘇醒。什么是誠信?顧名思義,誠信就是誠實守信。這是作為有著上下5000年濃郁文化氛圍的中華文明古國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都受到炎黃子孫的自覺信奉和推崇。然而,時至今日,我們有為何又重新呼吁誠信?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喪失么?不是,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充斥了太多的假冒偽劣產品、太多的隱瞞與欺騙。古人曾經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旦失去了誠信,必將失去發展的空間,必將失去強有力的支持,必將失去我們作為文明古國的人格魅力與大國尊嚴。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曾在“中國誠信法治保障論壇”中指出,誠信是立人之本,是立業之本,也是立國之本,誠信體系的建設關乎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而如何做到誠信體系的重建呢?這需要我們不斷加強教育體系的持續推進,不斷重視每一個公民的道德教育。然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都需要法律的保障。尤其是在傳統價值觀逐漸淡薄的今天,法律的約束與對社會道德文化的重建,對于社會信用關系的重建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誠信體系的建設要完善法制監督、政府監督、社會監督、自我監督相結合的制度體系,為人與人、人與社會、社會與國家參與誠信體系提供法律保障。
法制不健全,立法不完善,執法不嚴格是造成現如今誠信缺失的一個重要因素。社會不誠信行為得不到相應的法律約束與制裁,這就造成了違法者的有恃無恐,從而惡化了社會誠信建設發展。建立誠信社會體系的根本,在于全民提高道德水準與道德規范的認知,以一個人的轉變來帶動整個社會的轉變,從根本上確立社會誠信體系。我國在《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中指出,全社會應當以法律約束加強社會道德建設的指引。
古人言: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誠信的缺失就像是瘟疫一樣不斷的侵蝕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人際關系的和諧,所以,我們必須以法律法規來規范社會誠信建設,做到全面兼顧。將誠信建設、道德建設與法律渠道相掛鉤,在社會誠信建設中做到獎懲嚴明,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那么失信就不會出現,誠信缺失的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法律失信。誠信體系建設需要建立在法律法制的基礎上,需要法律制度作為保障。由法而誠,因為法,所以誠。我們生活在一個法制社會,正是因為有了法律法規的約束,才得以讓我們安定的生活有了保障,才會使得我們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誠信有了更加堅實的后盾。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