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演講稿700字(精選3篇)
春節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演講稿700字 篇1
同學們:
近來,有一種風氣,這就是有的人張口是過去如何,還是過去如何。這使我想到一個問題:難道xx人引以為驕傲的,只應該是過去嗎?
不錯,有悠久的歷史,也確實聞名遐邇。她是殷商的故都,甲骨文的故鄉;她曾孕育出許多舉世矚目的名將、文豪、先哲;她曾產生過許多悲壯感人的故事……安陽,真可謂人杰地靈啊!
是的,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有許多值得驕傲的過去。但是,這畢竟是歷史。作為一個青年,安陽哺育出來的80年代的大學生,能老用眼睛盯著安陽的過去嗎?我們讓四海而來的客人欣賞的難道只能是安陽先人的陳跡、遺風嗎?讓四海而來的客人帶走的難道只能是懷古的幽情嗎?社會在發展,人類在前進。嚴酷的歷史告訴我們:明天我們也得作古,今天也將成為歷史。到那時候,仍讓我們的子孫、我們子孫的子孫去炫耀“司母戊”(商代青銅鼎,1939年于安陽出土)和“甲骨文”嗎?
先人的驕傲,決不能代替今人的創造;先人的光榮,也決不能等于我們的光榮!
我們這一代青年,是跨世紀的青年。歷史不允許我們愧對古人和后人。我們應以卓越的智慧、堅強的意志、大無畏的開拓精神,使安陽展現她當代的風采!
1986年援安中央講師團的潘老師曾經說:“我在北京是搞外事的,初到安陽,就覺得安陽是塊‘風水寶地,人杰地靈’。安陽的青年含蓄、內秀。真是拿十個紐約,我們也不換給他們一個安陽。”朋友,你聽了這樣的贊譽,能不激動嗎?是安陽的青年,就要時刻想著她的現在和未來,而不要總是津津樂道于她的過去。是安陽青年,就應該在洹河岸邊,在安陽大地,為我們的子孫后代豎一座空前輝煌的豐碑!
春節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演講稿700字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再過幾天就是春節了,家家都在準備著年貨,打掃著衛生,迎接著這個節日的到來。
走在街上,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慶的笑容,手里提著大包小包,不用說肯定是新年的衣服。商場里,也是人滿為患:有小朋友牽著父母的手一起買衣服的,有夫妻倆甜甜蜜蜜買衣服的,還有兒女牽著長輩有說有笑買衣服的,總之大家都是喜氣洋洋的。
來到農村,殺豬宰羊以各自的風俗慶春節,在有的地方還開始了集市,他喊一聲買飲料,他喊一聲買衣服,這邊喊減價了,那邊喊買二送一了,各個東西應有盡有,真是琳瑯滿目,熱鬧極啦。
到了春節的大年三十晚上,春節晚會就開始了,演小品、說相聲、唱歌什么節目都有,一個節目演完臺下掌聲一片,直到三更半夜人們都困了,節目才完。節目完了,可人們還興致勃勃,因為還沒發壓歲錢、放煙花呢!等干完這一切,差不多十二點了,小孩子們都拿著壓歲錢去睡覺了大人要閑聊一陣才去睡。
第二天,人們又得起個大早,帶著買好的禮物去走親戚,親戚多的要走好幾天呢,少的也至少要走一天多。
春節真好,可以讓人們忙碌的生活得到放松,也可以為大家枯燥的事情添上一些樂趣。
我愛春節!
春節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演講稿700字 篇3
各位同學們:
我是十一年級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是世界四大古國之一。五千年的悠悠歷史筑成當今中國。其中,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0xx年的夏朝。與它的悠久歷史相對應,中國文化內涵博大精深。而如今隨著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傳統文化的保留與摒棄已在國內成為一個深度討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