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研討會發言稿
我覺得,表達方式上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小說。我比較喜歡的是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還有卡夫卡的《變形記》,以及春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那一種魔幻的、變形的東西很獨特、很神奇,也很吸引人。其實,他們作品中所表現的那一種情愫,我們也有,只是我們沒有抓住而已。
三、思想
作品只是一個載體,作者總是要通過自己的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傳遞自己的理念,所以,思想便顯得尤為重要。對一個國家和城市文明程度的考量,自由度是一個指標。自由的人應該是幸福的,但是我們卻越來越沒有幸福感。
我的職業是新聞編輯,每天,我都要接觸許多負面的新聞,這些新聞傳遞給我一個信息,那就是,我置身在一個問題百出的社會。富士康的跳樓事件、問題奶粉事件,還有教育問題、食品問題、醫患問題,拆遷問題、腐敗問題。還有,被賤踏得一錢不值的社會秩序和制度,處處需要人情去打通關節,才能在生活運行的軌跡中不至于卡殼。但是,普通老百姓呢,他們只能眼看著別人在規則之外行走自如。還有,現代社會的愛情病態的近乎萎靡,許多時候,擊中男女雙方的不是滿溢愛情的眼睛,而是對方一些銀光閃爍的副產品,當高貴的地位與閃著光澤的金錢擺在面前時,愛情便失去了它應有的力度。我曾經寫過一篇小說《我是誰?》,這篇小說表達了人與人的疏離、陌生,那種心與心的距離感很悲涼。還寫了一篇《一路歪斜》,這篇小說更像一個反諷,在一個不正常的社會中,一個清醒者往往更像一個重癥患者。總之,我覺得,我們的作品要關注人的生存境遇,關注人的心靈。魯迅曾經發出救救孩子的吶喊,那么,現在,我們需不需要這樣的吶呢,我覺得,還是需要的。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