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尊重的發言稿2篇
其次,關于高歡媽媽說的避免孩子犯錯誤、避免孩子走彎路的問題,我覺得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事情,走彎路也可能是他們必須經歷的過程。他犯錯誤、走彎路之后就印象深刻了,就永遠記住了,但你說的話他未必一次就能記住。中央電視臺名記者柴靜采訪在廣西邊遠山區支教的德國志愿者盧安克時問他:“你給他們說的對他們有用嗎?”盧安克說:“一句話可能不管用,但一起經歷過的事情,他們就記住了。”于是,他讓他們自己設計鋪村子里的路,跟他們一起拍電視劇讓他們了解少年該如何成長,他就讓他們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設計,其中犯了不少錯誤,走了不少彎路,他也不直接告訴他們該怎么做,只是做方法和思路上的引導,那些孩子對他真是服,好多就叫他老爸,那種情況真讓人感動,讓人羨慕!這可以說是尊重孩子的缺點與不足!
至于尊重的其他方面,我跟大家說件小事吧:昨天下午,我兒子從學校排練完,回到家將近五點,他爸爸接他的,按我們家平時的日程,他昨天周四是要去老師家學琴的,但到家跟我說的第一句話是:“我不想學琴了。”我一想有事情了,便問了他三個問題:“在路上,跟你爸爸商量了?”他說“沒有,我不想學了。”我又問:“是這周事情多沒練好,不想去老師家嗎?”他答:“不是,就是不想學了。”我想問題有點嚴重了。剛好他表哥在我們家,我就跟小子打岔:“那你先問問哥哥,哥哥同不同意你。”不想小子根本不給他哥說話的機會,直接就代替他答了:“同意。”然后,他繼續往里面走,走到他姐姐房門口一蹲,然后就趴在地上,書包也沒放下,像只小狗一樣,趴在那玩手機還是什么東西。他爸爸進了里間,一直沒吭聲,放了東西出來對他兒子說:小子,快點,拉琴去了!小子很堅決:我不想學了。再催,還是說,不想學了?此菢,真是可愛、又可憐、還有點可惡,不按常理出牌了,這家伙?此钦娌幌肴,我估計他是一直沒怎么練,老師交給的任務沒完成,不想去,就跟他爸爸在里面說,你跟老師請個假吧,他今天不熟悉不想去,去了也不會有啥好效果。他爸出去跟他一說:那好,今天就請假一次,起來吧!一聽這話,小子馬上來勁了,開始站起來,而且邊站邊說:“那我今天在家里拉。”晚上,做完作業后,他就開始拉琴了,我說下周可得去上課了,他也沒說什么就答應了。矛盾就化解了。而且大家也都挺開心挺滿意的!我想這可以說是尊重孩子的心情與感受吧!
其實在練小提琴方面,我們還有過一次這樣類似的經歷。我們家小子在音樂天賦上可能不是很高,如果就會齊宣王的合奏,他肯定是個不錯的樂手,但是要應付齊泯王的獨奏,他的音就不太準了。一開始,他是在集體班的,學曲子很快,老師一個新曲子出來,他很快就能上臺拉,經常得表揚。后來,我們把他轉到老師家里,一對一,老師的要求就嚴格了,他在集體班里學的,指法什么都不太標準,現在拉著拉著,老師就會喊“停、停停”,難得到表揚了,經常得到批評,受挫感蠻強烈的,于是,有些天聽到他說:“我最煩練小提琴了。”“我最煩練小提琴了。”我們心里也不是滋味,這小小年級,有了煩惱有了不快樂,怎么辦呢?放棄?他爸說不行,不能養成半途而廢的習慣,得堅持;我同事說,練了那么長時間,丟掉,可惜吧!不放棄,那怎樣讓他能繼續快樂地拉呢?我們想:讓他學琴的目的,無非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在他長大以后,在無聊的時候,能多一種方式以音樂的方式使心情得到釋放而已,又不是讓他去成名成家,也不是為了考級,不是為了考試加分,那何必讓孩子感到壓力呢?于是,我跟兒子說,那你先歇兩周吧,再去學的時候,爸爸媽媽也不給你壓力,你以前沒掌握好,哪怕你重新來過,跟老師把原來的技巧再掌握一遍都可以,老師也不給你壓力,你感覺就會好了。果然,這樣一調整,他慢慢地又找回了拉琴的樂趣,喜歡拉一些我們會唱的歌的曲子給我們聽,喜歡自己琢磨歌譜怎么拉了,就這樣,也就堅持了下來。所以,我覺得,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內心的感受與心情,并幫他們克服不快樂的感受與心情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