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活動發言稿范文(精選3篇)
鄉村振興活動發言稿范文 篇1
各位領導、同志們:
非常榮幸能夠參加全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座談會,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們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落實者和鄉村建設者,我們也親身經歷了鄉村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方面發生的巨變,下面我結合實際,就如何全面深入推進鄉村振興談談幾點認識:
一、做優特色農業,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農業、農村、農民是鄉村振興永遠繞不開的主題,要堅持以鄉村振興統攬“三農”工作,創造經濟發展強動力。
首先就是要全面實施農業“特”“優”戰略,在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特色產業的基礎上,以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堅持錯位發展,避免同質競爭;
培育一批特色、優質、安全的企業品牌和農產品品牌。
其次要堅持需求導向,深入挖掘和精準把握市場需求,拓展市場渠道,強化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形成市場細分、訂單引領、渠道通暢、生產高效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對特色農產品的分揀、分級、冷藏、冷鏈、包裝、加工、銷售等后端進行全產業鏈開發,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價值鏈,同時借助“互聯網+”挖掘特色農產品潛在市場價值。
第三要培育農業轉型發展新支柱,構建共享新營銷生態體。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推廣體系,推廣先進管護技術,提升農業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推動農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單產提高,從產量增長轉向質量提升,走出一條科技興農、科技強農的特色化產業振興道路。同時要加快農業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推進智慧農業建設,才能取得數字鄉村實質性突破。
二、發展鄉村旅游,點燃鄉村振興引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選擇具有持續增長力、綜合帶動力和廣泛包容性的產業作為突破口和長期支撐。很顯然,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唯有旅游業能高效擔當此任。通過實踐表明,鄉村旅游不僅可以脫貧,也可以致富。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徑、重要引擎,不僅可以為鄉村創造物質財富,可以吸引城市群里的消費與投資,而且可以增強鄉村自信,從根本上實現城鄉均衡。
一要加大政策投入,釋放發展紅利。加大政府引導性投入,建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合理增長的長效保障機制,組建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和發展投融資平臺,同時整合部門惠農資金,集中用于鄉村旅游重大項目及其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
建議村集體經濟組織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村民以其承包土地使用權,采取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游企業的鼓勵扶持政策。如:吸引民間資本、工商資本投資鄉村旅游重大項目的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土地使用權取得方式與價格優惠、規費減免等政策。通過強有力的政策“組合拳”,打出鄉村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天地。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通過進行整體規劃、土地流轉、動員村民置換搬遷等舉措,已初步實現了“村”+“企業”的聯動和雙贏,目前,XX年平均接待達XX人次,達到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二要強化鄉村對文化資源的保護能力和開發能力。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資源,推動民風民俗等資源活化,深度轉化為產業振興的產品資源、鄉風文明的文化資源,傳承古村農耕文明,依托特有的人文環境拓展精品民宿、特色田園、養老康養等新型功能空間,把現代文明同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把現代設施與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把服務農民與提升鄉村結合起來,留下一個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鄉村,才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才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才能真正達到產村相諧的新鄉村空間。
三、壯大人才隊伍,凝聚鄉村振興力量。
鄉村不缺資源,關鍵缺乏懂經營、能干又會干的人才。
鄉村振興需要人的參與,人才隊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當前,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老齡化已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要難題。因此,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一要盤活人才“存量”。持續實施新型職業農民、鄉村干部、科技人才、鄉土人才等現有各類人才技能提升工程,發掘和培養各領域能工巧匠、民間藝人等鄉土人才,實施定向培養計劃,開展精細化培訓,發揮各級各類創業創業孵化基地等平臺作用,增強鄉土人才創新創造創業能力,發揮鄉土人才在發揮其在技藝傳承、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帶動作用,最大限度激發“存量”人才潛能。
二要優化人才“增量”。優化鄉村人才培養、選拔、使用和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的農村優秀青年和致富能手進入基層組織和集體經營組織,建立城鄉之間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機制,鼓勵大學生、退伍軍人、在外務工經商等本土人才返鄉擔任村干部和創新創業,引導各類智力服務機構聚焦農村、服務農村。設立特殊人才崗位和人才計劃,加強對重點崗位人才的針對性培養,發揮科技特派員引領作用,引導更多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才投身鄉村振興,集聚更多的產業發展環境現代化要素。
三要激活人才“能量”。堅持引育并重,強化鄉村人才支撐,增強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實施高素質人才培育計劃,面向鄉村“領頭雁”、產業帶頭人、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各類經營主體就農業生產和服務技能、經營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開展全產業鏈培訓,提升培訓的科學性,實效性和針對性。同時注重實踐培育,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勞動力的創業就業能力,激活勞動力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活動發言稿范文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我們榆坊村是典型的三弱二多一不強村,即:產業發展薄弱,基礎設施弱,集體經濟弱,低收入人口多,社會矛盾多,基層組織力不強。從我到榆坊村任第一書記的第一天起,就在思考如何使榆坊村集體經濟壯大藍圖得以實現。我認為:
一是必須選優配強帶頭人。首先要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一個好的帶頭人,往往能抓出一個好班子、帶出一支好隊伍,建設一個好村子,所以需要一個眼界寬、能力強、素質好、呼聲高的“能人”“強人”選到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的崗位上來,特別是將熱心家鄉建設的致富帶頭人選進班子。其次要加強教育培訓。加大對村“兩委”干部、創業致富帶頭人進行多層次培訓,讓他們到黨校學理論、到示范基地學技能、到先進村學本領、到發達地區取真經,請專家到實地指導培訓,進一步開闊眼界、尋找差距,理清思路、提升能力。
二是必須加大扶持力度。首先用地方面,對留有林地和建設用地的榆坊村,可以通過劃撥等方式提供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規劃建設,用于商業開發經營,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其次金融方面,積極引導涉農金融機構向農村延伸服務鏈條,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把榆坊村作為征信單位,納入評級授信范圍,給予信貸支持,放寬信貸利率和貸款期限,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融資造血。
三是必須加強監督管理。首先是統一思想,針對目前村干部不愿發展、不會發展、不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現狀,我們找準問題、研究思路,引導基層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解決畏難情緒,增加主動擔當、主動發展的意識,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方面不斷創新突破。其次是嚴格考核,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村干部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把集體經濟項目培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股權經營收益等作為重點考核內容,建立績酬相符的激勵機制,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活力。最后是規范管理,強化集體“三資”管理,推進村級集體“三資”管理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管好、用好、做好“三資”,確保“三資”安全。
鄉村振興活動發言稿范文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
根據通知要求,現將我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情況匯報如下:
一、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開展情況
(一)農業產業效益不斷提升。過去的一年,我鎮“三農”發展問題平穩推進。
一是農作物種植平穩發展。全年夏總產量797噸;秋收糧豆總產量0.76萬噸,水稻總產量0.17萬噸,大春玉米總產量0.59萬噸。
二是農業科技推廣邁出新步伐。橡膠標準化撫育技術推廣450畝;設立國家級病蟲監測點一個、縣級病蟲監測點三個,開展農藥使用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組織村委會干部群眾開展5期割膠技能培訓,累計參訓人員403人。
三是經濟實現增收。在面對國內外橡膠價格大幅下滑的環境壓力下,我鎮配合縣委、縣政府及縣扶貧辦,大力實施生豬養殖和魔芋種植、林下養殖、茶葉種植等產業發展項目建設,20__年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7831元,同比增長11.2%。
(二)農村基礎設施不斷筑牢。
一是交通方面。小磨高速公路半幅征地已順利通車,目前已征地2207.25畝,涉及金額1.23億元;玉磨鐵路征地1143.63畝,涉及兌補資金0.49億元;國道213線普文至磨憨段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是農田水利方面。曼勒村小組51.7萬元人畜飲水工程已通過驗收;關累村小組16.01萬元3400米飲水主管工程、取水壩1座已完成;布里村小組一臺6.5萬元凈水器安裝已完成。配合做好納甲河水庫建設征地相關工作。
三是其他方面。投入106萬元的帕沙邊境一線活動場所建設工程通過驗收;舊龍小學和拱丙村小組31盞太陽能路燈安裝完成;繪德村小組老年活動場所、蘭報村小組人畜飲水工程陸續開工;集鎮區和藤篾山、曼崗、壩荷村委會公廁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
(三)綠色發展理念不斷踐行。加強登革熱疫情防控機制,機關黨員干部和村委會常態化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村組“七改一清”行動、節能減排和非媒礦山轉型升級工作,全面實施河長制工作;珍貴用材林種植11.64萬株,涉及5個村委會37個村民小組386戶;加大對外來有害入侵生物薇甘菊的防控力度,滅除面積280畝;安裝農戶茶葉殺青爐、液化氣300臺,超額完成260臺;調查出90余株古樹名木。
(四)社會事業短板不斷補齊。
一是教育均衡發展。全鎮掃除青壯年文盲率100%;“兩基”成果、“兩免一補”和“營養餐”政策得到鞏固和落實;中小學辦學十項指標已達標,順利通過國家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教育均衡發展已基本體現。
二是醫療衛生工作有序推進。20__年建立紙質居民健康檔案1.49萬人份,其中農村居民檔案1.44萬人,建檔率85.1%;7歲以下兒童1232人,建檔率100%,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三是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__年全鎮參保率97%;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946人,新增貧困人員215人,參保率99.82%;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信息調查“一人一表”登記工作,云南省農村勞動力專業就業平臺錄入率100%。
四是積極開展民族文化工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建設力度,積極配合上級部門開展20__年度“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文藝演出;成功舉辦傣歷1379新年節、1448年嘎湯帕節、三八婦女節和“七一”建黨節系列文藝晚會,群眾文化活動不斷活躍。
(五)精準脫貧成效不斷體現。鎮黨委、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成立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扶貧辦公室,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壓實工作責任,密切聯系掛包單位,協調掛包單位發揮幫扶力量。全面開展動態管理,到20__年底已脫貧250戶931人,未脫貧220戶676人,20__-20__年脫貧戶清退補錄63戶197人。扎實開展第一、二、三批安全保障性住房工作,共涉及495戶1844人。精準脫貧項目總投資8056.96萬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已完成項目資金撥付633.48萬元。20__年度第一、二批省級專項扶貧資金整村推進項目總投資288.08元萬;20__年度第二季度涉農整合資金丫口、南臘上寨、拱丙村小組自然村整村推進項目投入資金58.83萬元,已撥付資金35.3萬元;20__年壩荷行政村整村推進項目投入資金100萬元,已完成鎮級驗收并交付使用。
(六)鄉村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不斷深化平安建設,健全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優化服務管理,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逐步提升。不斷建立完善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解決信訪和矛盾糾紛問題能力不斷提高。加強安全生產經營法規落實,主動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積極探索搭建諸如民情懇談、村民代表大會等村民參政議政的民主協商平臺。
二、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我鎮鄉村振興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鄉村振興發展還存在一定困難和挑戰: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依然薄弱;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依然滯后;社會維穩工作壓力大;貧困面大,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三、下步“三農”工作方向
(一)扎實抓好現代農業促進增收。鞏固提升橡膠、茶葉等傳統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大對魔芋、蔬菜、芒果種植等新興產業和轄區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深入推進扶貧開發項目扶持力度,落實曼康村小組豬舍建設、推進南拼村小組蜜蜂養殖項目。拓寬思路,圍繞旅游和貿易合作兩個關鍵,引導群眾向冰鮮水產品、肉類產品新業務和邊民互市貿易方向發展經濟。
(二)扎實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曼康村小組體彩公益金項目實施。爭取城子、回帕、龍井、曼康、小新寨、加布托等村小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立項。加快推進城鄉住房建設,繼續實施好農村舊危房改造和抗震民居工程,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配合做好遠關高速公路征地、兌補等工作;抓好玉磨鐵路征地、小磨高速改擴建收尾各項工作和加快遠關高速公路的建設力度;抓好曼崗、布里小組各200萬省級示范村項目建設;抓好繪德村小組舞臺、公廁和繪德辦場自來水項目建設;積極爭取資金推進民族文化廣場建設征地及相關工作;積極爭取資金推進5個村委會集體經濟項目建設力度。
(三)扎實抓好美麗關累建設步伐。繼續鞏固國家級生態鄉鎮創建成果,著力推進旅游綜合設施和景區景點的改造升級工作,由觀光旅游向休閑、康體、養生旅游轉變,依托勐遠仙境景區、南拼和曼勐美麗鄉村及芒果樹“四位一體”項目建設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優化管理,壯大生態旅游項目。做好對外來入侵物種的預警與防控工作;大力實施人居環境環境行動計劃,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環境和耕地保護、節約用地制度,全面落實“河長制”和退耕還林,讓青山更青,綠水更綠。
(四)扎實抓好民生保障體系建設。繼續大力宣傳、落實糧食直補、公益林補償等強農惠農政策;穩步推進醫療衛生、計生服務等工作;進一步擴大醫保、養老保險等各類保險的覆蓋范圍;繼續落實城鄉低保、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救助和高齡補貼等工作,健全城鄉居民的生活保障體系;加強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體系,提高處置突發事件應急能力;依法依規、化解矛盾糾紛,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度;全力以赴開展脫貧攻堅,努力實現20__與勐臘縣同步脫貧摘帽。
(五)創新構建鄉村振興治理體系。廣泛開展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豐富民主建設內涵,完善村規民約,力促村級治理法規化、規范化;大力支持發展創業、優秀傳統文化產品創收等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