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質量提升會議發言稿范文(精選3篇)
學校質量提升會議發言稿范文 篇1
老師們:
質量是家長的追求,質量是學校的生命,質量是教師的尊嚴。以“質量立校,質量興校”是我校的辦學宗旨,抓好學校管理,做好科學管理,立好“人人重視質量,人人關心質量,人人做好質量”。為此,我們今天召開20xx年春季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分析會,目的是分析現狀、總結經驗、尋找差距、提供新思路,找對新方法,為質量提升打好堅實基礎。
剛才,我聽了教導處熊繁偉主任所做的學月質量分析報告,老師們的學月質量分析,大家講得很好,我完全贊同。我們既要看到所取得成績;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境。更重要的是,我們沒有多余的時間去抱怨、沮喪,只能以高度的責任心、事業心、上進心去學習鉆研,想盡辦法,積極自主,精心管理,精心教學,去提高技術,去提高質量。下面,我從以下及七個方面提出希望,與大家共同反思,不斷奮進。
一、科學管理,尋求自主,養成好習慣
1、以教師的“愛”,讓學生產生一種持久的“敬畏”之情。
實現:愛老師聽話,愛老師從而愛學習,愛其所任學科,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意識強烈,學習興趣勃發,比學趕幫熱烈。(愛師好學,學風好。)
2、以教師的“身”,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之質。
顯現:言傳身教,精細做學(教師的聽、說、講、讀、做、寫、批……),精益求精,有時間觀、效益觀,有章法,課內課外有規則,時時處處講質量,最終成為好習慣。(自主好學,習慣好。)
3、以教師的“行”,讓學生形成一種優秀的“精神”之品。
呈現:教師不服輸,拼搏上進,刻苦鉆研,從而打造小學生的責任心、上進心,激情和健全堅強的學習品質與意志。
二、勤奮好學,講求方法,重課堂環節
1、勤奮是個“寶”。有付出才會有收獲。簡言之,就是教學工作“備學輔批考”五環節必須得講勤奮,必須得講平時性教學(“四清”)。功夫在課前,出力在課堂,彌補在輔導,提升在反思。務求環環相扣,不缺漏;扎扎實實,不打折。(學生同樣得勤奮)
2、方法是效益。動腦筋想方設法求捷徑,教無定法,學有規律。聽說讀寫算—做中學,學中做,大力開展學生的預學、自主學習,尤其是同伴、學伴、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全方位多層次抓重點多練兵,才能鞏固所學。(跟得住,盯得緊。)
三、總結成績,尋找差距,增強責任感
教師肩負著培養祖國未來人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的重任;教育關系著每個學生所在家族的未來希望,興衰存亡。我們一定要牢記自己的身份(教師)、責任(教書育人)、使命(為學校的未來奠基,為孩子的終身負責,為提高生命質量奉獻)。
四、正視問題,找準癥結,增強緊迫感
面對“現實”是成本最低的,不要一味的認為學生基礎差,基礎差不是唯一的條件,精細加工才是提高質量的重要保障。我們工作中要盡職盡責,精細管理,務實工作,強化措施,提高質量。
五、鎖定目標,認準方向,增強使命感
“提高質量,我的責任。”質量是家長的追求,質量是學校的生命,質量更是教師的尊嚴。提高質量,學會反思,善于反思,勤于反思,找回自尊,揚眉吐氣。
六、合理引導,耐心輔導,增強自信感
學校年級分管領導要對教學工作加強指導,教研組要對教育教學加強引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耐心輔導,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要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自信感、成就感。我們要唱響幾句口號:1、“提高質量,我的責任。”2、人的潛能是無限的,至少是不可低估的!3、奇跡是人創造的,但是不去干的人永遠也不會創造奇跡!4、凡事不爭取肯定不會成功,只要爭取就有成功的可能!
我們處于“弱勢”并不表示我們已經失敗,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勇氣、有恒心,我們一定可以成為“強者”,同樣可以“超越”比我們強大得多的“強者”。我們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并持之以恒。我們要學習“亮劍”精神: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狹路相逢狠者勝:實招、狠招、絕招),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凡事爭取就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如果放棄,成功的概率只能是零。我們要有“劍鋒所指,所向披靡”的勇氣。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戰爭”的結果往往只有兩個:要么消滅“敵人”,要么被敵人消滅。“不怕死的人往往不會死。”同樣,“不怕輸的人往往也不會輸。”
七、重點難點,考點熱點,增強成就感
1、目標要明確。教師、學校都要樹立全面的質量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堅持立德樹人,培養知識與能力,注重過程與方法,養成情感、態度、價值觀。我們堅持:養浩然正氣,做幸福之人。為學校的未來奠基,為孩子的成長護航,為提高生命質量學習,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和孩子的未來托付給我們的學校!
2、重點要突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事有輕重緩急。學習的重點一定要突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難點要突破。我們要有“攻堅破難”的魄力、勇氣和決心。敢于發現難題、敢于直面難題、敢于破解難題。教師要在開發學生智力、啟迪思維、培養創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讓學生學會破解難題。
4、考點要過關。在國家中考、高考制度沒有徹底改革之前,“應試技巧”也是必須培養和掌握的。對知識點必須做到“點點過關”。
老師們!“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以本次質量分析會為契機,立足本職,團結協作,本著“調整狀態,重心下移,抓住常規,靜心實做”的精神,聚精會神抓管理,一心一意提質量,為了學校,我們看高看遠;為了目標,我們咬定青松;為了尊嚴,我們頑強拼搏;為了明天,我們永不放棄;讓我們共同努力,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夠打贏20xx年教育教學質量攻堅戰。
學校質量提升會議發言稿范文 篇2
一、學校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是校際不均衡,城鄉差異大。農村學校教師年齡分化嚴重,年輕人較多,雖然有活力,但缺乏教學經驗。農村學校教師專業不全。很多課程教學都是兼教,專業不對口,理化、音體美沒有專業教師,更不用說地理、歷史、生物等小學科專業教師。二是教學手段缺少靈活性,照本宣科現象仍然普遍存在。教學方法單一,大多還停留在老教學方法上,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裝飾、點綴,多數用來開示范課、公開課等,裝點門面。三是擇校學生多,生源流失嚴重。我們學區今年小學畢業97人,小考成績前20名學生全部流失,造成了農村生源質量基礎薄弱,難以形成良性循環。四是教師團隊不穩定。由于教師的頻繁調動,致使有些課程經常換老師,甚至是動一人,就要牽扯到幾個人的課程,造成代課沒有延續性,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二、提升教學質量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一是加強師德建設,提升自身修養。有計劃有組織的定期開展師德培訓,增強教師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只有對自身師德不斷的進行提升和反思,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覺悟。
二是抓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管理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教師的管理,二是學生的管理。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不許學生帶手機進校園,要求學生星期天下午進校,周五放學后才能出學校,既保證了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又解決了家長接送孩子的后顧之憂,也有利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中午一點到兩點強制學生午休,保證了下午上課的效果。值周領導和值周教師及宿舍管理員共同對宿舍進行全方位管理。教師實行坐班制,簽到和領導點名雙向考勤,確保工作時間。
三是狠抓教育教學常規管理,規范教育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認真落實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經常性進行聽評課,領導和新任教師每周不少于2節,課任教師每學期不少于20節。各教研組每兩周至少開展一次教研活動。加強教學檢查,檢查聽評課記錄、教研活動記錄、周前教案審簽、作業批改和月考測試等,采取定期檢查和隨機抽查,每月一次全面檢查。實行教學通報制度,通過教師例會通報教學常規檢查情況。舉行賽課,教師賽課每學期舉行一次,評委打分、統一排名,每學科獎勵前兩名。要求教師做到備課要全、講解要精、輔導要活、批閱作業要細、考試測評要實、評語批語要引導。另外,教師布置作業,避免面面俱到,題題必做。而要布置一些有類型,有開拓創新型的作業,分層布置。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后進生是班級中的個體,絕對不能歧視、不能放棄。教師要用寬容、耐心、愛心去感化他們,用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去激勵他們,使他們產生興趣,樹立信心,迎頭趕上,可能也會成為其它學生的.榜樣。
四是“以人為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學會關懷學生,接近學生,體察學生的心理反應,自覺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最終目的是為學生服務。比如:教師多保持笑容、對后進生的夸獎、給失利者的鼓勵、給犯錯誤的學生留一個“面子”,這些教學細節,看似無關緊要,其實都體現了新的學生觀。
五是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做到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學方式,把傳統教法轉變為適應、引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上來;二是轉變課堂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模式。在知識傳授中,師生不再是“我主你客”、“我說你聽”的單向傳輸,而是平等的對話伙伴和合作伙伴。
六是教師要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堅持做到。積極參加業務培訓,主動更新教育觀念。使自己的業務能力全面提升,爭取一專多能,使自己成為“雜”家型教師,并向專家型、學者型努力,以適應教育創新的要求。備好每節課,在課前吃透教材,把住脈絡。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平時與學生多接觸,虛心聽取學生意見,尊重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教學特色。文科的聽說讀寫訓練,理科的題型訓練,必不可少。不搞花架子,不嘩眾取寵,認認真真把課上到實處。
七是采用科學的、多元化的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評價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的有意義的建構過程,學生既是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強調學生自評、互評和家長參與式的品德評價,以及學校分階段考查的成績評價。教師結合學校組織的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試,大范圍、大面積地、綜合的對學生進行考查,讓學生通過縱向和橫向的比較,找到自己的不足,發現別人優秀的,有經驗的地方,正確引導學生進行相互學習,公平競爭,產生學習動力。教師在評價中要把握好“度”,不要一棍子打死,要多元化評價,找到他們的閃光點,給他們以鼓勵,激發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八是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教學質量獎懲制度。采取激勵措施。表揚表彰教學成績突出教師,特別是九年級教師,對中考取得優秀成績的,學校要予以表揚,在職稱方面優先考慮。每學期對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直接進行物質獎勵。對考試全科合格學生特殊獎勵,對優秀學生及優秀班干部予以物質獎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校質量提升會議發言稿范文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質量是“重塑有自豪感的寧都教育”的根本議題,我想從五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成績觀和提升成績的策略。
一、四方生長,做生長的教育
學校沒有分數過不了今天,只為分數到不了明天,因此分數和明天我都想兼顧。
1、做有生長的教育。一棵參天大樹,為什么會蓬勃?是因為有無數個生長點。一方生態為什么會蔥郁?是因為萬物在這里和諧生長。總想辦一所有生長的學校,做有生長的教育。因而我改陶行知的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千教萬教教人生長,千學萬學學習生長”。這樣,優秀總會是在路上。
2、辦有生長的學校。學生是學習、生長的主體。學校發展理念的構建,治校育人的機制,教師工作的考核、評優評先都必須服務于這個主體。生命會向陽、向暖而長,這是自然界的規律。向生長狀態的學生傳遞生命的溫度,這是教育人的本真和良知。學校的管理者,應致力于做有生命的管理,有張力的治校,有溫度的育人,讓學生在各個方面冐出來,不唯分數論學生。
3、厚植生長的沃土。生長的范籌是全方位的,有體格層面,有心智層面,還有精神層面等。只有和諧發展才叫生長否則就會長成奇虬怪樹。因此,學校搭建魅力社團、特色延時、紅色研學等平臺讓學生有課本之外的學習機會。讓學生的興趣、愛好成為近者親,遠者悅的特長。讓學生分數之外綻放生命。
4、培養學生的生長力。學生要在學校提供的各種場合中學會自我生長。在這里學校能做的是尊重孩子、保護孩子、關愛孩子、喚醒孩子、轉變孩子、發展孩子……而后從容而淡定的靜待孩子的生長、生長、再生長!終究,孩子會把生長當成日常,成為信仰!
二、四大文化節做可持續成績
有文化底蘊的才可能做出可持續的、綠色的成績。一處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引領教風、學風向好而生。厚植生長文化沃土,我校每年舉辦一屆“十個一”讀書節、體育節、文化節、科技節,把“揚登攀精神,做最美自己”的校訓,融入教育活動之中,培養學生“勤學善問”的學風,形成教師“精研善教”的教風。
三、四個好習慣促他律變自律
好習慣成就好未來,每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都是好習慣的典范和童蒙養政集成。
1、雅行八大工程是長期的習慣養成課程。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校以“雅行德育八大工程”為主抓手:一是走心——立德工程;二是走行——雅行工程:走線入校工程、課間行走工程、治跑工程、彎腰工程和禮儀工程;三是走智——潤心工程:經典誦讀工程、讀書工程。以上共稱為雅行德育八大工程,已編為德育校本課程,對其進行深耕細作的踐行,讓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珍愛生命是最根本的習慣。近年越發感覺到個別生命的脆弱。學校構建“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體系,班主任開展7個專題教學設計比賽。每周一題,講深、講透,既有道理學習,有案例討論。讓每位學生心中充滿陽光、健康、自信。
3、自覺讀書是最好的提升習慣。到校入室、入室即讀,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一副好口才成為課內課外,社團比賽長久的抓手,老師的常規、學生的品質。
4、存儲美德達自律是最高境界的習慣養成。在學生評價方面,以班級為單位創建“好習慣銀行”評價體系,設立“好習慣銀行”,每個學生是儲戶。通過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將好習慣存人“銀行”,最終可以通過“美德超市”兌換獎品,也可以選擇“提款”完成一個個“微心愿”。“好習慣銀行”評價體系依靠靈活的方式,讓學生體驗了良好行為帶來的愉悅,由“他律”逐漸變為“自律”。
四、四個流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都說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那我們就要筑牢這個陣地。我們通過問題導學、自主學習、合作展示、檢測過關四個流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力求做到知識容量大,訓練節奏快,全員學生動的靈動課堂、生態課堂。開展黨員、青年教師上課、命題、素養比拼、青藍結對賽;組織校級賽、片區賽,參加縣級賽,千方百計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從而提升成績。
五、四個策略提高每個學生的分數
1、掛牌教研培師強能。“1+1+3”教研模式出效益:掛牌一個問題,搞好一次集體備課,走好三個全員參與的環節。人人是評委,人人是選手。做人人參與,個個獲益的教研。補齊年級短板,學科短板,班級短板。
2、科研興校打造名師。組織課題研究。進行省市課題申報,推進研究工作。為名師搭建成長的階梯,更為改變教學行走方式,養成教師研究的習慣。
3、社團課程特色出彩。開設好寫字、作文、奧數、舞蹈、剪紙等社團,充分發揮教師的特長,做成校本課程,讓有愛好的學生個性得到張揚,發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各類比賽出彩獲獎,讓更多的學生找到生長點。
4、分層作業轉差培優磨尖。作業分:基礎,提升、思維三個層次。讓學困生跟進,中等生優秀,優秀生冒尖。
“雙減”是紅線,但校內的時間必須用好、用足、用出高效。知識點、考點當堂練、單元練操練到位。尤其在練習中查缺補漏,設計有針對性的二次補充練習,達到筑固知識、形成技能、開拓思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