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的發(fā)言稿范文(通用3篇)
課外閱讀的發(fā)言稿范文 篇1
隨著新課標學習的逐步推進,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的觀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了,無論是課程的理念還是階段的教學目標,還是“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樣的老話,我們都知道在種菜中學會種菜,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培養(yǎng)語文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語文實踐,所以沒有課外閱讀的語文教學必然損失了極其重要的陣地。
其實課外閱讀的好處還遠遠不止課程角度的這些。蘇霍姆林斯基曾有這樣的觀點:課外閱讀與記憶力的保持與提高有關(guān),與課堂注意力的控制有關(guān)(思維是要導火線的),有益于差生轉(zhuǎn)換(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
課外閱讀至關(guān)重要不用多說了,每個有語文良知的老師都在鼓勵學生要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
那么知道到哪去了,我們怎么去?
第一,是從我做起,讓閱讀成為最自然的事。孩子其實是很敏感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我們語文老師常常用語言在表示對文學的擁抱,而用肢體、表情、聲調(diào)在表示對文學的拒絕。用語言擁抱文學很簡單,你只需要買一本叫做“教參”的書就行了,如果覺得不夠,可以買更多。但用肢體、表情、聲調(diào)擁抱文學,這不是能造假的事,學生很容易感受到,讓學生看書,首先得讓自己看書。從這個意義上說,培養(yǎng)有思考的大腦和善于感受的心靈,對語文教學職業(yè)定位而言,是一種新思考,這就跟教育的本質(zhì)相關(guān)了。簡單點說,時不時有選擇的和學生聊聊自己讀過的書,正在讀的書,準備讀的書,帶著孩子去擁抱書籍。
當然還有氛圍的營造,給個固定的時間,讓讀書有儀式感;教室的布置——有讀書角的教室、學校太少了,學校整體的讀書氛圍,讀后有交流的空間等等,不展開。
第二,是引導孩子明確讀什么,必要的時候提供一些書目。這是個娛樂的時代嘛,充斥我們周圍的很多娛樂類書籍霸占的時間很長會有很多負效應,這早就被研究證明了的,現(xiàn)在的孩子你深入些和他們談談,大量的青春文學,看個“郭敬明”就很高端了,一大潑人合群去看什么《小時代》,這怎么行?推薦確實要貼近生活,但決不是放任自流,要經(jīng)常和那些經(jīng)典在一起。我一般初一學年除了考級書目之外還是強調(diào)要讀些童詩,因為是詩嘛,短小的,寒暑假也會印發(fā)一些,旁批式讓他們寫寫。到了初二就圍繞“要思考,獨立的思考”這個核心,要讓他們注重關(guān)注身邊的變化、過去的美好,除了考級的書,還比如王開嶺的、王鼎鈞的等等,開始了解一些古代文人的典型化案例,像蘇軾,讀上海黃玉峰老師的《說蘇軾》或者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退而求其次的可以看看康震教授的百家講壇,“墻外開花,墻內(nèi)香。”也有助于我們課內(nèi)教學的展開。讓他們開始關(guān)注,開個口子。其實大家都知道的,不多羅嗦。
第三,是和學生談一些課外閱讀的技巧。包括快速用心地閱讀(如何選擇一本書,看序、看跋,看目錄,處理精讀與略讀的關(guān)系,北大的溫儒敏教授特別強調(diào)閱讀量是極其重要的事,要有量的積累。);再比如做讀書筆記:提綱式、摘抄式、心得式,方法很多。面上如果能做得好的,要搭建一些交流平臺,開學或者定期可以弄讀書報告,讓孩子上去講講,講講他們喜歡的東西,喜歡的橋段,他們往往眉飛色舞,很有感染力的。也可以是朗誦會,老師也參與進去,弄個選號箱,老師也在里頭抽簽,輪到某人就讀讀或是背誦自己喜歡的東西,讀得優(yōu)秀的可以拿些書送給他,鼓勵鼓勵他。當然也可以看一些名家經(jīng)典,比如央視主持人的新春朗誦會之類,感受一下。還有讓名著電影進課堂,先看書,然后可以看看名著電影,比如《湯姆索亞歷險記》啊,《魯濱遜漂流記》啊,邊看可以適可而止,讓學生說說和原著有什么不同,這樣就好玩,就有意思。
當然還有以寫促讀、以讀帶寫,最近寫什么然后去找一些來讀,比如最近寫景,那讀一些梭羅的《瓦爾登湖》、葦岸的《大地上的事情》之類,然后再去寫,以讀帶寫,這樣在讀寫之間來回穿梭,感受讀寫魅力。課內(nèi)的名著推薦閱讀還是會按計劃逐步推進,跟蹤著還會穿插一些隨筆周記考察,讓他們寫寫某個情節(jié)某個人物,《新語文讀本》這套書它是和蘇教版這套書的單元主題很匹配的一套書,可以進一步充實閱讀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知識,使學生的知識得到程度不同的遷移,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聯(lián)想和比較能力。一般我們是同步閱讀,時間放在下午的每周的閱讀課上,有疑問的勾畫圈點,動筆閱讀,持續(xù)閱讀,自主閱讀,兩堂課,然后作個反饋,有些問題大家再交流一下。由某個作家可能也會做一些延伸閱讀,感興趣的,開些書目,開個口子。
其實說來道去,沒有什么稀奇的新方法,都是些沒有用好的老方法,簡單點說就是那首歌啊“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lǐng)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大方些,再找點內(nèi)容,找點方法,找點機會,適時再給點評價。
那么對于閱讀考級以及課內(nèi)的相關(guān)專題,我基本就是在上面那些大的框架下在嘗試著做一些,也很苦惱,做得不好,浪費大家時間,謝謝大家!
課外閱讀的發(fā)言稿范文 篇2
各位家長:
下午好。
我是四(4)班楊聞韜的媽媽,今天很高興能坐在這里與大家分享一些經(jīng)驗。那天陸老師電話通知我,讓我談談在閱讀與寫作方面是如何教導孩子的,其實也談不上什么經(jīng)驗,我就簡單說一下吧,與大家一起共勉,說得不好的地方,請大家多關(guān)照。
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guān)系是非常密切的。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閱讀與寫作,顧名思義,先要學會閱讀,然后才是寫作。那么,什么時候開始閱讀呢?寫作時才開始閱讀,那肯定是來不及的。所以,在我孩子還小的時候,那時還不識字,我就每天晚上睡覺前給他讀書,讓他聽,當然也鼓勵他跟我一起讀;稍微大一點的時候,我給他訂閱一些圖文結(jié)合的書,讓他看圖說話,在他說的過程中,我從不強調(diào)他一定說的和書上的一樣,讓他自由發(fā)揮;再大一點,上小學識字了,我就把他帶到圖書館,讓他自己去選擇喜歡看的書,逐漸讓他養(yǎng)成愛閱讀的習慣,現(xiàn)在基本上兩個星期去一次圖書館。
閱讀能力影響著寫作能力。沒有閱讀,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米之炊。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個道理是誰都知道的。因此,我覺得要寫好作文一定要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但好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不僅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更需要家長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你如果每天帶著孩子認真的看書,那孩子自然會以你為榜樣,學著你的樣子每天認真看書。反之,如果孩子在看書,而你在電腦上打游戲、看電影,那你的孩子一定會想:你都不能認真看書,憑什么讓我一定要看書。所以,當我孩子上小學后,在兩年的時間里,我每天堅持陪著孩子一起看書,即使有時候不看書,也是陪在身邊。升入三年級后,我開始逐漸減少陪他看書的時間,現(xiàn)在四年級了,每天都能自己支配看書時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話說的不錯,但對于剛接觸作文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雖然讀了很多書,如果不能將看到的好詞好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也是寫不出好的作文來的。所以,每當孩子看完一本書,我都會和他做一個總結(jié),比如:你覺得這本書中哪些描寫景色的句子好,你可以把他摘下來;哪些描寫小動物的句子有趣,也可以摘下來。另外,我給孩子買了一本好詞好句的書,里面沒有完整的作文,但都是一些好的句子,有描寫景色的,有描寫人物的,每當孩子寫作文遇到問題的時候,我都會讓他自己去查,讓他自己根據(jù)情況選擇好的句子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其實,要想寫出好的作文,跟平時的積累也是分不開的。
首先,要多看、多說。每個雙休日,只要有空,我就帶著孩子出去。引導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觀察,在觀察時調(diào)動一切感官,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進行細致的觀察。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我引導他給自己多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以獲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覺得很有收獲的就記下來。在他觀察的時候,我一般會提醒他,你看到的這個像什么,你覺得可以用哪個詞語來形容,或者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久而久之,我們每次出去,他都會說個不停,例如“看到柳樹,他會說:”柳樹像小姑娘的辮子,垂到了河里,河水正好幫它洗一洗。“當時說的時候可能覺得沒什么用,但是到描寫春天作文的時候,這個句子就能用到作文里了。每當他說出一句優(yōu)美的句子時,我都會表揚他,不要覺得小孩子才需要表揚,這么大的孩子同樣也需要表揚,不定時的表揚會使他更加努力的學習。所以,請家長們不要吝嗇,經(jīng)常表揚你的孩子。
其次,要多寫。早在孩子上幼兒園大班時候,我們就開始寫日記了。那是幼兒園鄭老師開展的”每天小練筆“的活動,說是寫日記,其實是說日記,就是請孩子每天回家將一天中有趣的事說出來,讓家長記下來,那時孩子第一次接觸日記,我還為此準備了日記本,我家孩子寫日記的習慣就是在那時侯養(yǎng)成的。升入小學后,我家孩子對寫日記也很快就適應了,并沒有出現(xiàn)什么不習慣的事情。三年級以后,要寫作文了,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問我:”媽媽,日記和作文是不是一樣的。“我告訴他日記是記錄一件事,而作文可以是幾件事,也可以是一件比較難忘或比較詳細的事。如果說以前的寫日記為現(xiàn)在的寫作文打下了基礎(chǔ),那么現(xiàn)在陸老師開展的“每日簡評”,則是提高了孩子的寫作能力,自從開展這個活動以后,孩子從剛開始的沒什么可寫,到現(xiàn)在每次都能洋洋灑灑寫一大篇,真是一個不小的進步。為了讓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有東西可寫,我讓他把書上看到的好句子寫下來,這樣到用的時候可以拿出來參考。
第三,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遏制孩子的想象。孩子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如果遏制了他的想象,他就會對寫作文失去信心,在這方面我深有感觸。剛開始接觸作文的時候,孩子經(jīng)常會讓我檢查,但以我的眼光來看,他的作文實在是不怎么樣,所以我會要求他改,一開始他會反駁,但我很堅持,所以最后他還是改成了我認為還不錯的作文。直到有一次寫作文:“媽媽,開頭怎么寫?”“媽媽,結(jié)尾怎么寫?”“媽媽,中間怎么寫?”我頓時火冒三丈:“什么怎么寫?作文是你寫,又不是我寫。”他委屈的流下眼淚:“可是我寫了,你又要讓我改。”聽到這句話,我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我不該用我的眼光去看待一個孩子的作文,我差點就毀了一個愛寫作文的孩子。于是我對孩子說:“好吧,你去寫吧,按照你的意愿去寫,媽媽保證不幫你改了,但你要讓媽媽看看有沒有錯別字。“他開心的笑了,自己進房間去寫作文了。直到現(xiàn)在,可以說我孩子的作文完完全全是自己寫的,我一個字都沒幫他改過,每次的檢查作文,都只是看看有沒有錯別字,有沒有句子不通順。
說了這么多,也不知道對大家有沒有用,總之我覺得要想讓孩子寫好作文,就要多讀書,多看,多說,多寫,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想象,不要讓他們對寫作失去興趣。
課外閱讀的發(fā)言稿范文 篇3
同學們:
計算機老師走進教室的時候,我感覺他身上散發(fā)出儒雅的氣息,而他一開始不是給我們講課,卻是告訴我們一些他看到的現(xiàn)象,我也知道了他身上的溫文爾雅是怎么修煉出來的。
老師講他看到一些網(wǎng)吧、牌室外面停留的幾乎都是電動車,而一些書吧、咖啡館外面停留的則大部分是小轎車,他由此引出他的論點:個人素養(yǎng)決定個人收入。所以他對我們提出建議,希望我們能夠每個月都讀一本書,不要找借口說沒有時間或是其他原因,因為俞敏洪那么忙都每年讀800本書。如果有些女生認為自己將來是當個家庭主婦不需要讀太多書,他則說,即使是家庭主婦也需要多加閱讀,因為一個家庭主婦影響一個家庭尤其是孩子的成長與素質(zhì)。而好的讀書習慣,理應在年少歲月就培養(yǎng)下來。
老師為什么建議我們多讀書呢?他認為書讀多了,一個人就會變得通透、豁達,這里他就舉了他一個大學同學的例子。他們是還算比較好的同學在一些時候,而當畢業(yè)后他們一起去還借書證的路上,他同學說:“你看你,你的借書證用膠布粘貼了一遍又一遍,而我的借書證卻依然嶄新。這四年里,我就來了四次圖書館,還借書證這一次和剛開學軍訓教官帶我們來圖書館參觀。你說你嘛,讀那么多書還不是和我一樣最后拿到兩張紙‘,而且你還要去找工作,而我都不需要找工作……“老師聽到這些的時候,就是覺得與他的同學的距離更加遠了。在老師讀研究生的那幾年,他那位同學有時會過來請他吃飯,而老師畢竟不是很愿意,就是因為他們還借書證的那天所說的話。再沒一年,他的那位同學因為殺了一個人被槍斃了。這么說,書讀多一些會讓一個人變得有理性。
但書不是隨便讀的,例如市場上的一些什么穿越、修仙、玄幻這類是不接觸為好。余華、佛洛依德、海藍等一些名家的書籍卻是讀得越多越好。
讀書的重要性很明顯,希望我們都能夠有固定的讀書時間以及一些讀書目標,通過讀書成為一位集”腦瓜子、嘴巴子、筆桿子“
一體的人,成為一個有情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