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園長新上任發言稿(精選3篇)
幼兒園園長新上任發言稿 篇1
我是從20xx年11月應聘來到雙語幼兒園接任園長的。現就這倆個月來履行園長職責以及自己的廉政從教情況在此進行述職如下:
深入調研,總結經驗、積極組織開展工作。xx幼兒園從硬件設施到管理模式以及教學理念在當地來說都是一流的幼兒園,要想在原來的基礎上做的更好,那么我作為園長就的付出更多。
首先更換廚師,為孩子們合理制定營養食譜,改善了孩子們的生活。
其次,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保教水平。邀請北京紅纓總部的。學前教育專家、關淑敏走進我們的課堂,了解我園的教師,對我們園的教師進行面對面的指點、交流,使教師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同時還派出老師去北京紅纓總部進行為期十多天的學習。
這些老師學習回來后又帶動其他教師進行教研。還邀請北京東方之星的專家宋旭濤和孫小平為我們的全體教師進行了關于《如何培養孩子們的思維能力》的講座。這樣,老師的整體素質以及教學能力得到的很大的提高。
幼兒園園長新上任發言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回顧這半學期,讓人感覺這寶貴的時間過得可真是快,用“一寸光陰一寸金”形容時間之寶貴一點也不過分。現在又是期中的時間了。在今天的大會上,教導處田主任了半學期我校教學情況,又針對同學們的行為表現做了進一步的要求,同學們可以感受到半學期來學校教職工為同學們的成長而嘔心瀝血的工作;在今天的會上,我首先要感謝各位老師。半學期來你們起早貪黑,將全部精力奉獻在學校;你們備課,將書本知識轉化成學生的食糧;你們耕耘課堂,將學生求知的心靈用熱血照亮;你們解難釋疑,將學生的困惑一次次解開。學生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有你們的功勞。學校感謝你們,我相信學校的每一位同學都會感激你們。
我還要表揚我們的孩子們。走進校園,看到天真活潑,文雅秀氣的小男孩、小女孩,你們積極向上的朝氣讓我羨慕;走進課堂,看到你們聚精會神的聽課,聽到你們自信沉穩的發言,令我佩服;會上,聽到那么多受表彰的同學,使人欣喜。
公布本次期中考試班級語數英第一名成績、學生年級名次、學習進步生。
1、班級語數英成績(年級第一名)
一年級:語文第一名:鄧志遠,數學第一名:倪甜琴
二年級:語文第一名:張弘靖,數學第一名:張弘靖
三年級:語文第一名:張慧妮,數學第一名:張慧妮、鄭高熊,英語第一名:張慧妮唐凱琪鄒家欣吳雨涵張博文
四年級:語文第一名:賀子梅,數學第一名:楊錢英語第一名:宋敏枝
五年級:語文第一名:郭思純,數學第一名:郭思純,英語第一名:郭思純
2、學習進步比較快學生:
一年級:楊星榮馮肖陽
二年級:蘇雨涵賀雨佳
三年級:張雅詩鄭高熊
四年級:何慧娟張夢雨
五年級:陳思張澳
在這里我特別想對五年級的同學說。我們大家努力了,在努力和提高的空間很大,希望你們從點滴中做起,做進步的陽光少年,熊店小學的全體師生要以你們的進步為驕傲。
前半學期同學們的優異表現和已有成績,值得我們欣喜,但我想大家都不會滿足于以往的成績。我們還要彌補自身的不足,爭取更大的進步。借此機會,我還想對同學們談幾點新的希望和要求。
一、結合本次考試,深刻反思自我
每次考試結束,同學們分析得失,查找原因,得出結論最多的便是“考場上馬虎,平日里貪玩”。我認為這樣的分析是不深刻的。據我看一些同學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活沒有好習慣,有些同學因為做事拖拉,總感覺時間不夠;因為好管閑事,好說閑話,總感覺精力不集中。二是課堂上沒有積極心態,課堂亦如戰場,勇往直前者勝,猶豫不前者敗。有些同學因為一二個問題沒有搞懂,而整節課思維混亂;有些同學受到一點批評,而整節課鬧情緒無心聽課。而會學習的同學定能輕松的放下一時失利的包袱,以積極的心態戰斗到最后,以后面的“得”彌補前面的“失”。三是只有“學”沒有“思”,大家都知道孔子的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中國臺灣大學為了激勵學生珍惜時間,校園內設有一架大時鐘,稱之為“傅(fu)鐘”。“傅鐘”已成為臺大的象征。但有意思是臺大傅鐘每天只有21響,這是為何呢?因為曾擔任過中國臺灣大學校長的傅斯年有句名言:“一天只能用21小時去學習工作,剩下3小時是用來沉思的。”如果同學們每天都能拿出一定的時間,對當天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做以反思,對自己一個階段的言行做以反思,大家必能從中受益,也會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意義。
二、增強安全意識,確保人身安全。
無論你貧富、貴賤、老少,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活著就是一種幸福。在這一學期的開學典禮上我已講過這些話。今天我還要講安全,這不是老生常談,而是警鐘常鳴。上一次我重點講了校園活動安全,這一次我要重點講的是交通安全。我們從電視上、生活中看到一幕幕交通慘劇,讓人觸目驚心,放學路上看到我們大家有的學生撒把騎車,有的同學與汽車賽跑,有的同學在擁擠的人群中橫沖直撞能不讓人擔心。再次鄭重的提醒全校同學,遵守交通規則,增強安全意識,不要因為你們的無知,演出使自己受殘,使父母痛心的慘劇。愿同學們高高興興上學來,平平安安回家去。
三、要時刻用目標激勵自己,要相信自己能行。
目標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遠大的學習目標。古人說“選其上得其中,選其中得其下,選其下得其下下”。哲人說“偉大的目標產生偉大的力量”,這些話語都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樹立遠大的目標。我們很多同學都有遠大的理想,他們在進入學校以后就樹立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不斷地用自己的目標去鼓勵自己,鞭策自己這就是他們學習的動力,這就是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優異成績的原因。所以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要有遠大的目標,然后將目標細化到平時的日常行動上,具體地說就是制訂好學習計劃,合理地分配好學習時間,該休息的一定休息,該玩的時候一定玩,調節自己的大腦。將遠大的目標落實為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名校離我們并不遙遠,清華北大離我們也不遙遠。對于短期目標我們也要正確對待,受到挫折時要看得開,要能作到勝不驕、敗不餒,應該經驗,迎接以后的考試,不要哭哭啼啼,只能增加自己的負擔。我們只有做好了一點一滴、才能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只要我們時刻用目標激勵自己,相信我們將來都能成為時代的棟梁。
四、介紹一種學習方法:
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必須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重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良好的學習習慣應是:耳、眼、腦、口、手并用,勤練習、多質疑、勤思考、重歸納、多應用,要注意規律性的東西,在學習過程中,要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并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另外還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自學時間,以便加寬知識面和培養自己再學習能力。
課前預習是提高聽課效果的一個重要策略。課前預習就是每節課前把本次課將要講授的內容進行預習,初步熟悉課程內容,找到聽課和理解的重點、難點、疑點,記下自己的困惑之處、薄弱環節,帶著問題進課堂,以期在課堂學習中得以解決。
幼兒園園長新上任發言稿 篇3
各位:
大家好,首先感謝所有的家長對幼兒園的支持和配合,更加要對今入園的家長朋友們表示感謝,你們選擇咪咪島幼兒園,說明了你們對幼兒園的認可和信任。作為園長,我能回饋你們的唯一方式,就是盡心盡力把我們的學生教育好,保護好,讓他健康快樂的成長,更要快樂健康的學習。
介紹幼兒園:
大家雖然經常到園里接送學生,或許在很多方面對幼兒園仍然沒有更深刻的認識,借這樣一個場合,我把我們園的內部管理等方面給家長做一個解說,讓各位家長對我們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
1、 幼兒園成立于20xx年12月,有5個正規教室,專業的音樂教室,玩具游樂場。在20xx年被教育局評為《優秀單位》,20xx年參加的中小學幼兒園藝術大賽中榮獲一等獎。教師才藝大賽中榮獲特等獎
2、 我們幼兒園老師百分百是中師畢業,每一名老師都是經過我們認真挑選并考核合格后才錄用的。
3、 下面想給各位家長就學生的伙食做一個說明。我們每天吃得蔬菜、食用油及肉類,都是從正規店鋪購買。本著符合學生口感和健康的角度,我們從來不添加調味劑。
對家長的教育:之一
在座的家長,有的剛剛送學生來幼兒園,有的`已經一年多了,我想問一個問題:您為什么送學生來上幼兒園?我找個家長問一下。(找家長)好了,你們說的也都對,但不是最主要的。如果是玩得好,顯然不是,就去公園了,如果是吃得好,更不是,在家里吃得更好,為了識字?你在家里教,學生學得也多。之所以把學生送到幼兒園來,是為了讓學生開始融入社會。大人有大人的社會,小學生的社會在哪里?只有幼兒園。在這里,可以學會承擔,可以學會與別的小朋友分享,可以有自己的朋友等等。幼兒園是學生的社會,是其他任何環境都代替不了的。
對家長的教育:之二
學生有學生的世界觀,他們看待事物與成人有著很大的差別,成人很多時候會把自己的認知強加于學生,這是不對的。
比如:小學生跟在大人身后走路,前面一個小水坑,一腳就插進水坑里了,可能還會把水踩地到處都是。為什么?大家有想過這個問題嗎?(請家長說)
有一定的道理。我來說說。如果是大人,一腳就邁過去了,如果是大一點的學生,就會繞著過去。可他是學生,在他的認知世界里,他認為這是一件快樂的事。進水坑里了。把鞋子和衣服弄濕了,而你又是怎么對待學生的呢?你想過尊重學生嗎?我們大人怎么做才對呢?我來找個家長問問。(問家長)
首先是家長要明白為什么,要蹲下來,耐心的告訴學生應該怎么走,或許下次還會進水坑里,沒關系,再說一次,相信就徹底解決了。咱們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耐心嗎?我想很多時候要么斥責,甚至打罵。
對家長的教育:之三 認識新事物
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去教授知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比如:媽媽有一天買回家一個菠蘿,把菠蘿放在桌子上就去廚房做菜了,一會就聽到學生跑過來,媽媽,什么啊?還扎人?媽媽說是菠蘿,對的菠蘿有刺,此時扎人的。又去干活了,一會學生把菠蘿在地上滾著玩,說媽媽,菠蘿還能滾,媽媽說對的,菠蘿是圓的,是可以滾動的。削皮以后,吃到嘴里,原來菠蘿是酸酸甜甜的。媽媽就給學生總結說:菠蘿扎人,能滾,削皮可以吃是,是酸的,甜的,這就是菠蘿。如果媽媽看見學生向要摸菠蘿,很盡快干涉她說,不要碰,會扎手;動的告訴學生,菠蘿是可以在地上滾的,是可以吃的,味道酸酸甜甜,那么可以想想,這樣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機器,久而久之,學生講失去主動探索的能力。所以我們倡導:鼓勵學生主動去探索未知事物,家長要科學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
對家長的教育:之四 對學生的誤解。
還有一個例子:小明正在往昂貴金魚缸里的熱水,被媽媽看到了。媽媽打了他,問他為什么?
小明說:天冷了,我都穿厚衣服了,金魚也會冷的,我要給他加點熱水。
這個實例告訴我們:我們大人要走進學生的內心,要以學生的思維去對待學生,去和學生交朋友。很多時候,學生的做法沒有錯,事大人錯了。就像這個故事,你能說小明錯了嗎?到底是誰錯了?我們做家長的,為什么不能再責怪學生之前,先聽聽學生的想法呢?希望從今天開始,當你責怪學生之前,能傾聽一下學生的心聲嗎?
家園共育之一:多問學生封閉的問題
我能猜到有很多家長晚上接到學生后,問的最多事2個問題:1、今天吃的什么?2、今天學到什么?呵呵,對不對?這么問是有問題的,為什么呢?因為學生小,邏輯思維不夠強,就是說想問題不會拐彎。給家長舉個例子。我問小明,你給我做一個自我介紹,小明就懵了,什么叫自我介紹啊?如果你問小明,幾歲了?4歲。男孩還是女孩啊?男孩。爸爸叫什么啊?大明。這就是封閉的問題。所以,如果家長想知道知道學生今天吃了什么,可以看我們的食譜或者是問老師,想知道學生今天學了什么東西也是如此,先問老師學習的內容,如果今天學習了一個“天”,你寫出來,小明,認識嗎?小明認識,會組詞,不就行了嗎?現在大家能明白什么叫封閉問題了嗎?
家園共育之二:讓學生自己背著書包
各位家長,你下午來接學生,干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把學生的小書包接過來,自己替學生背著。難道學生背不動嗎?本來該是學生應該做的事情,你為什么要替學生做?難道這是真正的疼愛嗎?你能替學生干一輩子嗎?現在社會上有多少學生,都大學畢業了還啃老,靠父母養著。為什么?小時候不鍛煉學生的自強能力,長大了,誰幫他?
我希望各位都認真的想一想,自己以往是否真的錯了?或許還有家長會說,等學生大了,在讓他背書包。你自己相信嗎?為什么老人都常說,三歲看大,劉歲看老?因為在小時候,已經形成基本的行為意識,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
我希望今天給大家講完后,如果你真正的愛學生,請別剝奪學生鍛煉的機會。你那是在害他。
家園共育之三:正確對待打鬧
很多家長生怕學生在幼兒園被欺負,吃虧,總是詢問有沒有人打你了,有沒有人欺負你了。在現在教育觀中,對于“打架“我們也看作是一種不錯的教育手段。讓學生們從打架中學習相處,解決問題,當然是在比較安全的情況下,這是關于社會人際交往學習中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俗話說“不打不相識”,不少家長對學生常念叨這樣一句話:只要你能學習好,別的什么都不用你做。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導向之下,學生的整體中和所致表現出明顯的缺陷,特別突出地表現在生存意識、實踐能力、意志品質等方面。不要全家老圍著一個“小太陽”轉,要讓我們的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生活,這是每個學生的成長必修課。
家園共育之四:榜樣的力量
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作為家長,你要求學生做到的,你必須要先做到。對于一個學前年齡的學生,言語傳授遠不如行為示范更容易理解和記憶。要想讓學生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你就必須按規范時間作息;要向讓學生吃飯不挑食不剩飯,你就必須什么都吃的津津有味并不留一粒米。計較的家長一定教出事多、不合群的學生。假如讓學生經常看到家長喜歡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的情景,他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在班里,和小朋友相處時,也會是這樣,“他比我多了個積木”“她不讓我坐在這個椅子上”“他站隊的時候碰了我一下”等等,久而久之,就不會有小朋友和他交往、和他玩了。你們覺得這樣對學生的性格發展有好處么?學生上了幼兒園,與在家的時候更多的不同就是要開始接受教育了,那我們家長就不應該只關注吃、喝這些事情了,而是該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生的性格發展,習慣養成,能力提高上。
家長容易犯的錯誤
1、過分溺愛,包辦代替,讓學生養成依耐性,剝奪了學生的鍛煉機會。要讓學生學會整理內務,培養他做事有條理。從今天起,我向各位家長提出一個觀念,我們要“愛在心中,不在手中”。這句話什么意思,各位家長應該很清楚了。在這里,我還是想重復一下背書包的事情。在國外幼兒園的門前,早晚接送學生的時候,我們還會看到這樣很震動人心的場景,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里一律是空著,而書包、衣物包等都由學生肩背手拿著,進教室和離開教室錢都要將椅子擺放好,書包拿放好規定位置,家長從不伸手幫忙的從2-3歲開始訓練做事有條不紊的好習慣。愛學生并不是幫他把一切做好,而是引導他如何把事情做好,如何專注的對待事請,如何從失敗中站起來,如何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
2、對學生缺乏客觀的評價。在這點上家長容易出現這幾種問題:
覺得自己的學生最好。在家長眼里,覺得自己的學生是最好的,這樣的想法也不足為怪。只是,您不能完全看不見自己的學生的不足和缺點,過分的包容學生的錯誤。明明知道這樣是不對的,還要說“沒關系,學生還小。”就像有的家長,覺得學生不正確的行為有趣,學生大了人、發了脾氣摔了玩具,覺得是長了本事,甚至還用夸獎的口吻說,“寶寶真厲害!”您哈哈一笑,學生然就不會認為這是不對的行為。
過度批評,與他人比較。在家的時候家長可能沒覺得學生哪兒不夠好,上了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多了,爸爸媽媽就有了比較。毛毛學會寫字了,丁丁畫得畫真好看,可自己家的學生怎么哪兒哪兒不如人呢。同一個班,年齡也相差不多,為什么沒有別的學生那么突出。家長雖然望子成龍心切,可做法就很不合適了,經常對學生說,你怎么不會這個,不會那個,那個方面有沒有比誰誰表現好。當成人在一起交流關于學生的情況時,常聽到別人說他家學生怎么怎么出色,可自己好像沒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會到家中,就開始批評自己學生,給學生加壓,說他不如別人。其實,你想想,這樣的做法不就是您的虛榮心在作祟么?學生難道就是為了給您添面子的么?每一個學生都是單獨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發展的軌跡和規律。每個人都有個體差異性,這方面不如別人,另一方面就一定會突出,或是現在還看不出他的長處,下半年說不定就變成了班中的佼佼者。這樣發展都是正常的,家長千萬不能太過著急,絕對不能拔苗助長,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的引導幼兒。每個幼兒只要他在本身的基礎上又提高就是進步,我們要縱向的來看學生的進步,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他的點滴成績,而不是橫向的比較。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性,要給她們創造發揮自己的空間。
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智力的發展。先給各位家長一個概念,什么是智力?智力,其實是一種能力,是通過改變自身、改變環境或找到一個新的環境去有效地適應環境的能力。在幼兒時期,我們要發展的就是構成這種綜合能力的基礎能力,如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動手能力。這些才是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也真是有效教育所提出的學能教育,《啟智訓練體系》能帶給學生的好處。
忽視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缺少意志力的培養,忽視良好習慣的培養。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不少,請各位家長好好想想,你們是不是在這些方面做得有不對或不夠好的,影響甚至剝奪了學生的學習機會。那就請各位家長從今天起,改變您的做法,給學生更多的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學會應該具有的能力。
請家長銘記的一道數學題
5天的幼兒園教育,我們老師教會學生自己動手吃飯,自己穿衣服等等,可周末2天在家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依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等周一開學來,我們老師辛苦一周鍛煉的好習慣,全沒了。希望大家記住這道數學題,我們的希望是5x2=10
幼兒園入園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新生入園有哭鬧時在正常不過的現象了,這是兒依戀情緒的表現,叫做分離焦慮。嬰兒從出生后7個月期就漸漸開始發展依戀情緒,這是一種嬰幼兒心理發育的過程。而且,在這個時期,我們要幫助寶寶形成這種心理特點。依戀,是嬰幼兒與其雙親或照顧著間一種特殊、持久的感情聯結。依戀感建立后,他會感到無后顧之憂,更加自由地去探索周圍的新鮮事物,愿意與別人相互接近,從而第今后的認知發展和社會適應產生良好影響。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依戀將周發展成一種安全性依戀。他不僅出盡學生智力的發育,而且還能叫容易的在成年后自信心和對別人的信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幼兒進入幼兒園初期的分離焦慮就是有依戀情緒和對陌生環境的一種本能的不安全感或恐懼歸納引起的,一班表現在“焦慮不安、哭鬧、發脾氣、拒食、拒睡、攻擊他人、依戀某位老師或默默不語等。這種分離焦慮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入園初期,不哭的學生很少,絕大多數學生會哭鬧,通常這種現象會持續一到兩周的時間,長的會到一個月。這個時候,家長也不必太過緊張和擔心,我們是有辦法和控制這種現象的。當然,需要家長配合幼兒園,相信幼兒園有能力照看好你的學生。最需要家長配合的一點就是,早上來送學生的時候,把學生交給老師轉身離開。另外可以給學生這段時間吃些去火的事物,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生病。
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
1、首先向給家長說的就是,一定要按時接送。幼兒園時正規的教育機構,不能想送就送。你想啊,你斷斷續續,學生的學習能養成習慣嗎?而習慣的養成是靠反復鍛煉的。比如學生自己吃飯,今天在幼兒園里,是學生自己吃,課明天在家了,就一家人伺候著。對學生的教育能形成習慣嗎?
2、多和老師溝通學生在家的情況,只有老師知道學生在家里的更多信息,也才能更準確的去關心學生。
3、當然還有很多,我就不說了。
最后,還是再一次的感謝各位家長朋友對幼兒園的信任和支持。今天你把學生交給了我們,明天我們將還你一個健康優秀的寶寶!祝各位好運常來,家庭幸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