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志愿者的發言稿范文(精選5篇)
鄉村振興志愿者的發言稿范文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謀事干事,關鍵在人。為打造一支“善謀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三農工作隊伍,局黨組不斷創新干部管理辦法,破解“三農”工作難題。新班子、新氣象,狠抓干部隊伍建設,大刀闊斧推進改革,全力以赴開展三農工作,先后制定印發了《崗位分級負責管理條例》,推行了《人員分區管理辦法》,調整了《局領導工作分工》,同擰一股繩,同加一把勁,促使全局上下形成了“抱團發展、協同作戰”的工作局面,共同推動我區“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
包建小區志愿紅,全員皆兵齊上陣。自我區創城活動開展以來,全局上下積極參與小區治理,以包建小區居民生活環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宣傳為切入點,組建了由班子成員帶隊、業務骨干帶頭、125名干部職工組成的25支創城小分隊,對包建小區25個單元進行了全方位衛生清理,得到了廣大居民的認可!同時,宣傳引導全民積極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讓一批批公益展牌在胡同亮相,有效提高了廣大居民精神文明素養和幸福感,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下沉干部化“大白”,黨員干部獻力量。近期,我區吹響了全員核酸檢測的號角,我局黨員干部聞令而動、沖鋒在前,迅速下沉到核酸檢測一線,助力社區高效有序開展核酸檢測。在京衡、太陽城等6個社區管轄區域內的20余個核酸檢測采樣點,他們化身“大白”持續奮戰在掃碼、登記、維護秩序、后勤保障等各個環節,用自己的付出和汗水筑牢抵御疫情的鋼鐵長城,用實際行動讓黨旗在“疫”線高高飄揚!不僅彰顯了黨員干部的責任與擔當,更展現了我們“三農”人的敬業與執著!
夏收夏種農事緊,農技人員來幫忙。為確保全區17.55萬畝小麥顆粒歸倉,全局上下聯動、合力推進“三夏”生產,挑起了保障糧食安全的重擔。農業中心、農機中心、科教等多科室協同作戰,從技術保障、夏收準備、農機調度和疫情防控等多角度出發,召開“奪取夏糧豐收誓師會”,組織15支農技指導和農機安全生產指導小分隊奔赴田間地頭指導“三夏”生產。為了使跨區作業的農機具順利到位,農機中心的同事們在40度高溫天氣里,依然堅守在高速口農機綠色通道,為跨區作業機手發放通行證;為了保障“三夏”安全生產,局領導帶隊頂著炎炎烈日奔赴田間為農機手送去礦泉水等消暑物資;為了讓種植戶掌握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農機深松等實用技術,同事們多番奔赴鄉鎮辦進行宣傳講解。
百年青春心向黨,砥礪奮斗新征程。作為一名90后黨員,每一天都在感受著身邊同事的努力和執著,我深受鼓舞。今后一定加倍努力,練就過硬本領,做好宣傳工作,以“思佳來探班”系列報道為契機,不斷弘揚正能量,傳播“三農”主旋律,發揮好喉舌作用,在科長的指導下把全局工作及時準確的宣傳出去。
鄉村振興志愿者的發言稿范文 篇2
鄉村文化是農村社會的穩定器
實現鄉村振興,保護和保持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是條件。鄉村文化是熟人社會的文化,崇尚鄰里互助、關系和諧、誠實取信,它是鄉村社會得以延續的核心,是農村社會的穩定器。在人們的記憶中,不但有鄉村的青山綠水,更有鄉村社會的睦鄰關系、祭祀活動、鄉風民俗和宗族姻親關系等,這些關系、儀式和活動將鄉村生活的居民凝聚在一起,構成了鄉村社會。這其中不但包含著豐富的物資文化資源,還潛藏著深沉的文化資源,它們在穩定農村社會、凝聚百姓民心、維系鄉村和諧方面起側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鄉村振興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鄉村文化的振興。
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的加速器
鄉村文化包括物資層面和層面的內容,就物資層面而言,鄉村的青山綠水,山環水繞,鳥語花香,古老建筑,阡陌農田,既是農民生活的安居之所,也是一種自然生活狀態,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情形。就層面而言,鄉村承載著本土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道德氣力,鄉村文化通過當地的民風民俗、風土人情、社交禮儀、傳統衣飾等展現出農民的信仰、社會生活、交往方式等具有獨特的價值觀念,是農村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系、進行情感交換的紐帶,具有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共謀發展的內在動力。
鄉村文化是農民的伊甸園
鄉村的核心是人,鄉村振興的目的也是為了人,實現鄉村振興,關鍵也在于“人”。鄉村文化賦予農村生活以價值與意義,鄉村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同時又超出了個體,是鄉村文化將這些個體連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當農民對自己的故鄉非常眷戀、對生擅長斯的鄉村文化心有所系、魂有所牽,他們才能對鄉村從內心里生發一份酷愛、對鄉村的振興發展有一份擔當。
鄉村振興志愿者的發言稿范文 篇3
xx村位于xx鎮東南部,距xx縣城20公里,村域面積10。5平方公里,農戶351戶1165人。全村有耕地面積2328畝,山林面積約10257畝,村民主要以種植水稻、蜜桔為主,種植業單一,村級集體經濟弱。年9月,市生態環境局順利完成xx縣萊溪鄉上潺村、后舉村駐村幫扶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后,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繼續派駐第六期駐村工作隊,圍繞“建強村組織、推進強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為民辦事服務”的要求有序開展各項工作。
抓實務,讓村組織強起來。全面梳理xx村員基本信息,務各項資料,建立務工作臺賬,查找村支部在落實基層建“三化”建設、“三會一課”中存在的問題,健全主題日、給員過政治生日等制度,推動村支部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全面提升。同時,在參與縣、鎮組織的鄉村振興業務知識培訓基礎上,組織全村所有員建立微信群,通過“學習強國”“桔都建”“青年大學習”等學習平臺,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站位。
共商村事,讓發展之路寬起來。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工作隊會同鎮、村干部到外地參觀學習農田土地流轉、引進農業公司、購買農機經營等方面模式及經驗,謀劃xx村農田土地流轉,目前農機經營項目已落實到位,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工作隊還根據大唐發電撫州有限公司碳中和的發展需求和xx村富有山地資源的現狀,積極聯絡該公司洽談光伏發電項目合作,目前已邀請林業、自然資源部門對500畝左右的山地進行了現場勘察,待項目經有關部門立項審批后啟動實施;引進xx縣蘭鑫肥業有限公司合作打造30畝精品桔園示范點,利用蚯蚓有機肥的獨特特點,改良蜜桔種植土壤環境,提升蜜桔品質。
完善機制,讓治理體系全起來。一方面,工作隊認真組織開展“三講一評”活動,配合縣、鎮政府建立脫貧攻堅“愛心超市”,鼓勵脫貧戶通過自身的努力兌換相應價值的物品,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摒棄“等、靠、要”;另一方面,用好道德“紅黑榜”,從人居環境、衛生健康、家庭和睦、鄰里關系、愛國教育、宗教信仰、掃黑除惡、人身安全等方面走村入戶宣傳,組織召開“聽話、感恩、跟走,擼起袖子加油干”感恩奮進主題教育活動座談會,號召村民要為幸福生活、美麗鄉村而奮斗;同時,建立每兩周召開一次村務工作推進會的會議機制,召集鎮包村干部、工作隊、村“兩委”干部、村小組長共同參會,及時、有效調度推進各項村務工作。
貼心服務,讓鄉親臉上笑起來。駐村以來,工作隊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結合學習史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抓實為民服務事項。重大節日期間,工作隊聯系愛心企業對脫貧戶及困難員戶進行走訪慰問,送上節日問候及慰問禮品,營造了關愛貧弱、弘揚恩的良好氛圍;積極推進xx村馬家組農田灌溉水渠護堤工程,水渠護堤全長600米,投資65萬元,受益群眾68戶220人,保護基本農田50畝,水渠灌溉面積達到200畝左右,解決了xx村馬家小組農田水渠多年患內澇、難灌溉問題;蜜桔采摘農忙季節,針對個別脫貧戶缺少勞力,工作隊積極幫扶采摘,與脫貧戶談心談話,鼓勵他們振奮,早日走上致富之路;協助村“兩委”做好疫情防控,抓嚴抓實疫苗接種工作,建立了全村一千多人疫苗接種情況清單,針對年老體弱、腿腳不便的老人,主動聯系衛生防疫部門在村委會設立接種點,工作隊與村干部用車接送人員接種疫苗,鄉親們真切體驗到人性化的服務與關懷。
鄉村振興志愿者的發言稿范文 篇4
年,中央的1號文件就提出要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銜接。緊接著年的中央1號文件提出,“抓緊制定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的意見”,目前這個文件正在制訂當中。今年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當中,明確地提出要做好鞏固拓展扶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這里邊我們注意到,中央文件當中從銜接到有機銜接,從有機銜接又到有效銜接,充分地表明對銜接的程度和要求更高了,對銜接的質量和水平要求更高了。
第一,有效銜接是“十四五”時期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大的任務,意義十分的重大。“有效銜接”是我國重要歷史交匯期兩個重大戰略的對接。有效銜接不僅僅是一個工作部署,而是兩個重大戰略的有效對接。
年是我國應對世界百年大變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世界格局的大調整,全球形勢大變化的一年。今年我們應該說取得了抗擊新冠疫情的重要的戰略性成果,又取得扶貧攻堅的全勝,圓滿實現“十三五”的規劃目標,實現了鄉村振興戰略三步走的第一個目標。同時,我們也即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
年是我國面對“五個新”,就是新發展形勢、新的發展階段、新的發展理念、新的發展目標、新的發展格局。年,我們要加快形成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向鄉村振興的第二步,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同時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從以上情況分析表明,年、年是我國重要歷史交匯期之年,是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承接之年,也是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略有效的銜接之年。在年和年交匯期這個時間的節點上,我國將同步地實現脫貧攻堅全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鄉村振興第一步戰略目標,在年開啟“十四五”規劃,同時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樣一些重大的戰略和任務的對接。
在“十三五”和“十四五”這個重要歷史交匯期,中央對扶貧攻堅全勝,與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銜接,第一個百年目標與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銜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在戰略目標上,戰略步驟上,戰略布局上,戰略舉措上進行了科學的頂層設計,有效有序地推進,實現了環環相扣,高度的契合。所以,扶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的銜接問題,實際上也是兩個重大戰略的有效銜接,它事關著脫貧攻堅成敗,事關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也事關著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作為兩個重大戰略的有效銜接,意義十分重大。
第二,縮小發展差距是有效銜接的重要任務。經過8年的脫貧攻堅戰,我國已經取得決定性的脫貧攻堅的全勝。目前按照年農村平均收入2300元不變價計算,全國已有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累計脫貧人口將達1億人,其中“十三五”期間脫貧人口5500萬。上述脫貧地區和貧困人口將同非貧困地區和人口同步地進入小康社會。這是歷史上世界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脫貧行動。
但是,我們的脫貧的目標是“兩不愁,三保障”,同時還提出“一個高于,一個接近,一個扭轉”。“兩不愁”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一個高于”就是貧困地區人均純收入的增幅要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一個接近”就是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的指標要接近全國的平均水平。“一個扭轉”就是要扭轉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從目前來看,“兩不愁,三保障”這個目標全面地實現了。但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要堅持做到“一個高于,一個接近,一個扭轉”,所以還要繼續努力。
從現在的情況看,貧困地區和非貧困地區都在加快發展,但是我們還要承認,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距,在有些地方發展的差距還很大。所以搞好有效銜接,縮小發展差距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
脫貧地區和非脫貧地區的差距,本質特征是發展階段上的差距,主要有六個方面:一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距;二是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三是社會保障的差距;四是公共服務上的差距;五是社會管理上的差距;六是政策機制上的差距。現在,非貧困地區已經過三年的鄉村振興,實現了鄉村振興的第一步戰略目標,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都基本形成了,而且地區內的各個部門,鄉村振興的舉措都已經確立了。所以對于這樣的地區,從“十四五”開始,就要加快向第二步、第三步目標邁進。
對于脫貧后的地區,我們要堅持做到“四不摘”,就是摘帽后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要把原來行之有效的扶貧的政策和舉措,及其一些業態和模式用在縮小發展差距上,用在貧困地區的鄉村振興上。
第三,鞏固拓展扶貧攻堅的成果是有效銜接的基礎。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的要求,我們不僅要鞏固扶貧的成果,而且還要拓展扶貧的成果,這是有效銜接的重要基礎。要防止返貧,同時還要防止發生新的貧困。所以鞏固拓展扶貧成果的任務是非常繁重的,大體上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要加大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的力度。二、要加大產業扶貧的力度。比如原來的教育扶貧、科技扶貧、消費扶貧、異地搬遷扶貧,這些行之有效的模式要進一步的鞏固、強化,提升。三、要防止因疫情自然災害的風險發生返貧或新的貧困。四、要關注邊緣戶發生貧困。當年確定2300元不變價標準時,有相當一批是邊緣戶沒有納進去,2350的當時就沒有列入貧困村、貧困戶。經過這些年的幫扶,貧困發生了變化,邊緣戶發生新的貧困的潛在的風險很大,所以要特別關注邊緣戶,采取幫扶的措施和預防機制,防范發生新的貧困。
因此我們要做好鞏固成果的工作:
一、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的機制,形成常態化的監測預警。
二、要采取措施穩定脫貧產業,發展產業,來提高鞏固脫貧的能力,以產業來鞏固和拓展脫貧成果。五中全會提出要拓展成果,非常重要一點就在產業水平的提升上,在產業規模的拓展上。
三、要繼續做好異地搬遷的后續工作,不能一搬了之,要加強新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生活服務。
四、要拓展增收門路,擴大就業。
五、要保證扶貧政策和扶貧模式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打好有效銜接的基礎。
第四,搞好有效銜接關鍵在于建立健全政策和機制。政策和機制是從根本上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要從政策和機制上來搞好銜接,我認為當前有七個方面的'政策機制需要認真研究:
一、從規劃上搞好銜接,建立健全有效銜接的統籌規劃的政策機制。脫貧地區、非貧困地區,鄉村振興的總體規劃應該統籌考慮,做好精準的鞏固、精準的銜接。
二、從鄉村建設的行動上搞好有效銜接。“十四五”規劃中提出,我們從年開始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這是新成立以來在全國鄉村開展的重大行動,對這個行動,我們要把脫貧地區和非貧困地區統籌考慮,而且政策措施加大向脫貧地區傾斜。
三、從政策扶持上搞好有效銜接,建立健全促進有效銜接的政策措施。“十四五”時期的扶貧的政策要保持穩定,真正的做到“四不摘”,推進對貧困地區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低收入人口幫扶政策和機制落實。落實五中全會提出的在西部地區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增強內生的發展能力。
四、從產業發展上搞好有效銜接,建立產業發展的政策機制,及時的扶持產業,提升產業,及時的把產業聯動脫貧轉為產業聯動鞏固脫貧,產業聯動振興鄉村。
五、從加快補齊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上搞好銜接。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提出了農村補短板的八項重要任務,應該加大對脫貧地區八項補短板任務扶持的力度,正確地向貧困地區傾斜。
六、從農村農業風險的挑戰上搞好有效的銜接的政策和機制建立,防止一些市場風險、自然災害病風險、疫病風險對脫貧地區的影響,在基礎設施建設、裝備配置上向脫貧地區傾斜。
七、從農村的基層治理上來搞好有效銜接,建立健全有效的銜接的基層社會治理的政策和措施。
八、從組織上搞好有效銜接,建立健全有效的機制和體制。我們以往的五級書記抓扶貧,應該轉為五級書記抓鞏固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切實地加強,工作不放松,力度不減弱,統籌安排,統一部署,為有效銜接有力的組織保證。
鄉村振興志愿者的發言稿范文 篇5
營建鄉風文明,創建“有風骨”的新鄉村
移風易俗,重塑風采
“展開移風易俗、宏揚時期新盛行動,抵制腐朽落后文化腐蝕。”湖南省承接十九大,也制定出臺了《湖南省文明辦關于推動移風易俗建立文明鄉風的意見》,對移風易俗做出了相干規定和要求。最近幾年來草坪鎮展開移風易俗文化宣導,通過村民膾炙人口的文化藝術情勢進行風俗教化。
村規民約,撬動鄉村善治
移風易俗的方式既有文化宣教手段又有規約治理手段。從治理論視角來看,移風易俗主要依賴基于“地方性知識”而構成的村規民約。村規民約是指村民根據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結合本村實際,為保護本村的社會秩序、社會公共道德、村風民俗、文明建設等方面制定的束縛規范村民行動的一種規章制度。村規民約是一種介于國法與家規之間的生活規則,具有民間性、鄉土性、自治性、成文性等特點,村規民約結合村域實際將國家法律地方化具有推動村民自治、整合農民利益、增進文明鄉風建設等重要功能。村規民約正是鄉村自治的重要情勢,通過村規民約增進移風易俗,切實推行“風俗之治”,是鄉風禮俗參與“善治”的進程,更是傳統移風易俗的治世價值當代傳承與宏揚的進程。
見賢思齊,引領文明鄉風
宏揚鄉賢文化,提倡文明風尚
儒家倫理在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上有“在朝則美政,在鄉則美俗”的價值設定。鄉賢一詞系指在民間基層本土本鄉有德行、有才能、有名譽而深為當地民眾所尊重的人。地域性、知名度和道德觀是構成鄉賢的三個基本要素。在美麗鄉村建設進程中,草坪鎮培養、發掘新鄉賢,進一步發揮新鄉賢垂范鄉里、涵育鄉風的作用,以鄉賢帶動廣大大眾建立見賢思齊、崇尚典型的意識,提升全民素養,培養渾厚民風,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進程。
成立慈善協會,送溫暖樹鄉風
“大善為官,小善為慈”。草坪鎮放羊坪村慈善協會,于年9月9日成立,由熱情慈善事業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會各業人士組成,為依法注冊登記,具有法人資歷的非盈利公益社會團體,專為孤寡老人、孤兒、殘疾人、貧困戶及不幸者救助。目前協會成員共有97名,截止年9月,慈善協會已召募捐款14萬元,救助特困大眾上百人,發放救助資金9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