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鄉村振興戰略的發言稿(通用3篇)
學習鄉村振興戰略的發言稿 篇1
這次我主要講講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一論述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定了位。報告把鄉村振興戰略列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六項重點工作之一;在十九大修改通過的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把鄉村振興戰略列為了我黨新時代七項戰略之一。這表明,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繁榮的重大決策,而且是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那么鄉村振興戰略具有什么意義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個重大判斷。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和農村內部發展的不平衡,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個重要方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舉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是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農村地區和廣大農民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盡管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黨和政府對“三農”問題高度重視,實施了一系列支農、強農、惠農政策,已經基本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網絡,但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城鄉差距仍比較明顯,這種差距在貧困地區體現得更為明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總體方略,是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
報告第一次提出要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法治是建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城市與鄉村各有特點,城鄉融合不是消滅而是要體現城鄉差異性的特色,要把多樣性統一起來,和諧起來,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發揮鄉村的自治功能,實現鄉村的自主發展、差異化發展,實現“和而不同”的城鄉融合。中國是具有悠久文化歷史和優秀文化傳統的國家,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深入人心。中國的鄉村治理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養分的充分吸收,也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落實。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國鄉村治理的獨特之處,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多項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上華村村容村貌煥新顏,村集體收入提高三倍多,村民幸福指數顯著提高,這次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更是給村民們吃了顆“定心丸”。陳村莊頭村去年試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升了土地價值。莊頭村黨委書記葉國輝表示,連日來,他們在關注十九大報告,其中提到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等政策,讓他們備受鼓舞,為他們下一步扎實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一劑有力的強心針。
“農村穩定是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鎮五一村黨支部書記許光園代表在農村工作了17年,“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信心倍增,唯有‘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
學習鄉村振興戰略的發言稿 篇2
:
經過幾天的緊張學習,我們參加的農業農村部主辦的黨校鄉村振興基層骨干教師培訓班學習結束。通過學、思、悟,我們學到很多,感觸也很多。
民族要復興,鄉村要振興。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方面相輔相成、互為前提,其中,“治理有效”處于基礎地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指出:“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要實現鄉村有效治理,必須堅持“三治”融合,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20__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提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20__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 (20__-20__年)》再次強調 “堅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堅持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自治、法治、德治有其獨特的內涵,共同構成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必須把握好其核心內容和要求,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要通過加強鄉村黨組織建設、創新村干部工作方式、加強制度建設等措施,充分激發自治活力。
其次要夯實有力舉措,充分彰顯法治功能。比如:1.加強立法,讓鄉村治理有法可依。2.規范執法,讓法律威嚴充分顯現。3.廣泛普法,讓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最后突出重點領域,充分提升德治效果。德治直接關乎自治和法治的效果,是實現鄉村有效治理的“營養劑”,要注重發揮德治柔性治理的獨特功能。通過強化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發揮村規民約的作用,持之以恒,建立長效保障機制。
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既是貫徹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法治建設原則,也有利于實現鄉村社會的善治。通過自治、法治、德治三者有效結合,并在鄉村治理實踐中逐步形成“三治合一”的格局,將必然有利于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有利于推進農村的現代化,進而不斷推進國家的現代化建設。
學習鄉村振興戰略的發言稿 篇3
各位同志們:
你們好!
作為xx鎮青年人才支部書記,我將以這次推進會為契機,充分認識做好青年人才支部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用“五好五強化”的過硬舉措,建強建優xx鎮青年人才支部,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為蒲縣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一是建好班子,強化力。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全面挑選、擇優遴選講政治、敢擔當、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員充實進支部隊伍中;堅持精干高效工作原則,組建支委班子,委員由熟悉務工作的機關人員擔任,具體負責支部務工作。針對青年人才支部的職能定位、任務目標、工作機制等多方面探索工作路徑,明確責任分工,確保作用發揮,強化工作實效。
二是引好人才,強化凝聚力。在前期建立人才信息庫基礎上,持續動態摸底管理,健全完善青年人才信息臺賬,精準掌握人才數量、年齡結構、文化層次、行業分布、發展意愿等基礎信息,及時收集人才訴求,加強日常聯系,把握普遍需求,精準服務,不斷增強青年人才獲得感和認同感。
三是育好苗子,強化戰斗力。突出政治功能,認真落實上下聯動培養、線上+線下培養、專題培養等立體培養模式,提升青年人才認識和專業能力。聚焦致富“領路人”這一職能,創新推出“人才+互聯”、“人才+特色農業”、“人才+直播帶貨”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提升青年人才戰斗力和影響力。拓寬人才舉薦渠道,支部綜合日常表現和群眾口碑,每年單列發展員計劃,擇優推薦青年人才作為鎮委重點培養對象,為鎮村儲備后備干部。
四是搭好平臺,強化執行力。堅持建引領,發揮組織優勢,結合青年人才特點,搭建各類成長發展平臺,引導青年人才按照“精銳尖兵”標準在自身工作崗位和生產生活中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鼓勵參與基層建、產業提升、綜治維穩、環境整治、疫情防控等重點難點工作,增強人才交流互動,拓寬人才知識領域和視野,引導其提前進入角色,切實當好政策宣傳、矛盾調解、帶頭學習、業務技能的“先鋒隊”,促進青年人才出成果,擔重任。
五是結好對子,強化服務力。壓緊壓實責任,以員干部幫促帶為抓手,嚴格落實鎮政班子成員、包村干部結對政策,定期開展經驗交流和幫促帶工作,在生產生活、就業、教育培訓等方面給予青年人才有效服務和幫助,使支部真正成為農村基層“領頭雁”的培養基地。
總之,xx鎮青年人才支部將精準把握職能定位,圍繞實現規范化運行,狠抓工作落實,切實加強對青年人才的教育培訓和日常管理,努力打造示范性、帶動性強的過硬支部,為激發農村員隊伍生機活力,壯大農村后備力量,助力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