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研員競聘演講稿
我欣賞自己的“苦做”與“巧做”,同時也敬畏一切優秀地工作著的人們。
三、自覺承受多種多樣的痛苦磨練
XX年9月課程改革的潮水迎面撲來的時候,作為課改年級新教材的實施者,是那么的力不從心,水里不會游,路上也不會走了,面對一個個難題,我想起了一位哲人的話:不同深度的磨練產生不同高度的水平,給自己多儲備一些知識,讓自己多增長一些學問,逼(一聲)自己多培養一些能力,做一個治學勤苦的人,做一個思考深刻的人,做一個追求高度的人。一個希望非常成功的人,必須能忍受多方面的磨練。于是便徜徉在各種教育教學書刊中痛苦地思索。
我還經常跟老師們說:誰經過了如下8大技能的痛苦磨練,誰就是一個極為優秀的語文教師:教材研讀,資料積累,教案設計,作文研究,敘事寫作,測評指導,案例分析,課堂教學技能訓練。以上8個方面的歷練,我都已經經受過了并將繼續經受。
我還提出了與語文教師素質有關的8個方面的第一:第一奮斗目標是“課堂教學技藝精湛”、第一基本功是“能夠讀出教材的味道”、第一閱讀能力是“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煉能力”、第一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專業雜志”、第一要克服的難關是“千字論文寫作關”、第一要歷練的是“小專題研究”、第一有益于自己終身發展的好習慣是“積累”。以上8個方面的“第一”,是我對老師們的要求,其實我自己也已經為之奮斗過了并將繼續為之奮斗。
“不離研究”,無論多忙,都要堅持本學科的理論學習與教學研究,以提高自己的水平,指導自己的工作,優化自己的工作。
“不離實踐”,部室瑣碎的事情很多,但是無論多累,我都要在本學科學術理論的指導下組織好教學研究活動,組織好青年教師的業務培訓活動,堅持要求自己讀讀課文,進進課堂,寫寫文章,作作講座。將這“不離研究,不離實踐”這8個字與教研員工作的基本要求聯系起來,那就是:發展自我,帶動大家,打造一支隊伍,成就一方水土。
我的評課藝術也讓老師們得到享受。我對課堂教學策略的鉆研與實踐,對教材比較深入的理解,能夠讓我在評點別人課例的同時談出我對這一課的教學設想,這是讓老師們感覺最有收獲的地方。
我不辭辛勞地評改或者指導修改青年教師的教學論文和教案,然后將它們推向語文專業報刊,以給他們的成長之路增添一點美好的風景。
四、耐心地進行細節化的教學與研究
細節化的研究,就是耗時的研究,就是耗費精力的研究。每在細節的研討上增加一筆,就等于成倍地增加時間的消耗。堅持細節化的研究,需要極好的耐性。
當你面對書桌幾個小時寫不出一個字的時候,當你翻閱大量資料而精疲力竭的時候,你都得平靜地堅持。我不怕消耗,于是我能做出很多優化的細節化的內容。今年6月哈市語文學科教研員精品課教學展示活動中,我執教了《盲童的畫》一課,我的略讀課文“板塊式教學思路”備受矚目——無論贊美者還是質疑者都不能不承認那是開拓者的勇氣,其中詞語教學的適度拓展、讀寫結合的有機訓練、文本內容的理解抓住“四個準是”體會盲童內心的美好等細節都是本課的看點,本節課的板書不失為一大亮點,課前,一名學生閉上眼睛,在黑板上畫了一幅僅有太陽,小溪,房屋、大樹四處景物的簡筆畫,課中,學生們在黑板上書寫眾多描寫盲童心靈中的那幅美好畫的詞語,課的尾聲教師串點板書,盲童心靈上的畫清晰浮現,畫龍點睛。我稱本節課的板書為和諧的板書,課堂是大家的,學生不但要參與文本閱讀,還可以共同建設我們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