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聘研究生院教務處長演講稿
第二步是望聞問切,依然是學習,只是要在學習中加以分析。這并不是先入為主地認為目前的研究生院需要診治,只是借鑒中醫臨癥的這四種方法。經過第一步的工作,此時應該已對教務處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學習和分析都應該有所側重。教務工作的核心是研究生培養,兩個中心詞是服務和溝通。望聞問切這四種方法就是要圍繞這兩個中心詞來用。望是用眼睛看;聞是用耳朵聽;問是向當事人詢問,向專家請教;切是依據研究生的教育規律對現狀進行分析判斷。在準備競聘的這段時間我在這幾方面簡單做了點功課,簡單舉兩個例子:第一,研究生院現在的教學方面組織架構是,日常行政由培養辦來管理,而教學實踐卻是六個系的秘書各自為戰,這種狀況下,培養計劃的落實勢必大打折扣;第二,目前研究生院的學術委員會的會議多由各系秘書臨時組織召開,這一點也值得商榷,如果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常設機構,課程設置、導師評聘之類的重要決定的權威性得不到保證,培養方案的修訂等重要的調整也很難做到及時有效。
第三步是它山之石。就是走出門去搞調研,借鑒其它學校的好的做法,了解目前的教育形勢,所謂睜開眼睛開世界,打開門來辦教育。這樣的工作在準備競聘這段時間我也做了點功課,感覺收獲不小。走訪了北京大學,雖然沒有見到主管研究生教務工作的任重先生,但和中文系分管教務的副主任漆永祥教授做過數次詳談,先后幾次拜訪了人民大學研究生院教務處長宋冬霞老師,還通過各種渠道學習了十幾所高校的研究生培養方案。一些點滴的啟發我簡單舉4個例子,第一,現在的課程梯次是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其中六個系具有共性的基礎課如何有效打通?關系較近的戲專業課能否互修?華中科技大學的方案給我印象很深,一級學科課程交叉現在是一個很熱的話題,他們在培養方案中就此作了很具操作性的說明。第二,包括北大在內的一些學校有一個嘗試,博士生導師的評聘打破職稱的限制,只要在某一領域有精深研究,就可以進入遴選的視野,這一新生事物值得關注。第三,一些專題性的知識以課程形式出現有點浪費,一旦內容過時或是老師興趣點轉移,就變成了行內說的死課,但以各級講座的形式就很有效,對有能力開設這樣講座的中青年學者,是否可以引進比如這次競聘的思路進行選擇?第四,剛才我說過,教務處工作的中心詞是服務和溝通。有的學校將服務和溝通對象的反饋作為相應工作調整的一個依據,據我了解,這樣的評估我院也有,但似乎流于形式,如何讓這種反饋變得有效也值得借鑒。
第四步固本培元是教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對研究生教育來說,所謂的本有兩個內容,教學和科研。教學大概可以概括為三大塊:培養方案、培養計劃和評估方案。三者中培養方案是根本,其重要性相當于憲法之于國家。固本,首先從這里著手。其中的關鍵所在是課程設置,近年4月藝術學升級為學科門類之后,相應的一級和二級學科都有調整,為了今后相當一段時間里我們能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方案應該作適當的修訂。這個過程中教務處應該是一個組織者溝通者的角色,盡量廣泛地征求專家及師生的意見,把整理好的擬定草案提請學術委員會討論,審慎認真地完成好這項工作。培養計劃是對方案的一個落實,這個環節教務處的工作是在充分理解吃透方案的前提下將其中的具體操作制定出完整的計劃,并與招生處、學生處等部門協調配合,使之落實到每一個學生。當培養方案作出修訂后,培養計劃也要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評估方案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依據培養計劃對學生進行各項評估,比如考試、考查,還有論文或作品的數量與質量,這部分工作需要與學生處、學位辦等部門配合協作。另一方面是學生對老師的教學進行評估,對培養計劃的可行性進行反饋,這一部分可以作為課程設置、教師評聘一級教務處各項工作調整的依據之一。
科研帶動教學是我院研究生院的教育特色。這方面幾十年來做得非常好,本不敢狗尾續貂,但機會難得,也有幾條不成熟的思考供各位專家批評指正。一是學報的創辦。據了解研究生院有過創辦學報的嘗試,但沒有結果。作為國家藝術研究教育的重鎮,這一工作似乎很有必要。當然,我院已有多種優秀的學術期刊,可以發揮這一職能,但二者的溝通有待加強,諸如增刊、專欄、特約編輯之類的舉措很有可操作性。二是學生參與科研項目。我院承擔著許多國家級藝術課題的研究工作,如何讓研究生參與其中值得思考,目前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全國的科研機構都是老板拿課題,學生提供無償或廉價的勞動,是否可以以導師牽頭,在一些課題內分出一些二級課題在學生中進行招標?三是與外界的學術交流,據了解這一工作我院開展得很好,需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學生互換、訪學、課程互修,實踐類學生成果交流展等再作鞏固和拓展。四是碩博論壇的舉辦。以科研帶動教學是我院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在藝術學領域,我院有一大批成就卓著,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學者,有這一后盾,我們的研究生院組織定期的藝術學各學科的碩博論壇會有很好的號召力,學生在參與這樣的學術討論時,有自豪感,也有新鮮知識的吸收,也有直觀的比較,效果應該會顯著。而且,我院有出版社,有學術期刊,研討的成果也可以及時整理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