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工作動員會講話稿
3、要把危房改造問題解決好。安居才能樂業。目前,我市一些貧困戶仍居住在d級危房里,有的甚至居無定所,危改問題重任在肩、迫在眉睫。要發揮部門單位聯動作用。堅持政府牽頭,農委、住建、扶貧、國土、規劃等部門參與,摸清底子,掛號銷號,盡快消除農村深度貧困戶d級危房。要發揮政策導向杠桿作用。充分利用市政府規范農村村民建房新政策,嚴格按照“兩鼓勵、兩禁止”要求,引導貧困戶合理選擇建房方式,有效發揮政策的杠桿效應、撬動效應。要發揮貧困群眾主體作用。扶持貧困戶建房原則上以自籌為主,不能大包大攬。要拓寬專項補助、社會幫扶、群眾自籌等籌資渠道,不能因建房加劇貧困度。要尊重群眾意愿,充分考慮生產生活要求,不僅要讓其有房住,更要讓其住得稱心、舒適。
4、要把教育扶貧問題解決好。扶貧先扶智。最大的貧困不是經濟貧困,而是知識貧困、智慧貧困。阻止貧困代際傳遞,不讓貧困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扶貧開發的基礎性工作。要加大教育資源投入,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推進貧困地區幼兒園和中小學“合格學校”建設,讓貧困孩子“有地方上學”。要提高貧困學生生活補助,加快實施“雨露計劃”和“一加一”項目,健全勤工儉學、扶貧助學等機制,落實助學貸款政策,讓貧困孩子“上得起學”。要加大貧困地區教師培訓力度,完善教師補充機制,保障教師待遇,留住優秀教師,讓貧困孩子“上得好學”。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貧困地區學生就業能力和致富技能,讓貧困孩子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5、要把搬遷安置問題解決好。對“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的貧困地區,有針對性地實施搬遷安置,既能成功脫貧,又能長效長久。要抓好科學統籌。將搬遷安置與新型城鎮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規范農村村民建房等有機結合起來,優化搬遷方案,兌現安置政策,充分調動困難群眾搬遷安置的自覺性與主動性。要抓好用地協調。積極探索貧困戶搬遷安置用地新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兌換、閑置農林場轉讓等方式,解決項目用地問題。特別是土地開發整理、河道整理等項目新增土地,要優先保證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要抓好后續管理。高度重視搬遷群眾生產生活,加大搬遷后貧困群眾就業、就學、社保、生產等跟蹤服務力度,確保困難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
6、要把基礎設施問題解決好。農村扶貧要達到“走得出去”、“引得進來”的雙重目的,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所在。要嚴格按照省里精準扶貧要求,加快實施水、電、路、氣、房、環境“六到農家”。農田水利方面:要突出貧困村中低產田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山塘水庫清淤擴容、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安全飲水等項目建設,強化水利保障;電力電訊方面:要突出貧困地區農村電網改造、村村通三網融合工程等項目建設,消除貧困地區用電與通訊盲區。道路交通方面:要突出鄉村通暢工程、通村通組公路硬化等項目建設,暢通農村道路節點中的盲腸路、半截路。生態環境方面:要以農村環境整治為切入點,積極發展沼氣、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持續開展造林綠化,防治農村面源污染。確保到2017年,貧困村電網改造、交通通暢、互聯網覆蓋、安全飲水等比率達到100%。
7、要把政策兜底問題解決好。政策兜底是扶貧工作最后一道保障防線,必須切實用好用足用到位。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真正保基本、托住底。要嚴格落實社保政策。堅決兌現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基本社會保障等政策,該提標的要提標,該擴面的要擴面。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要納入低保范圍,做到“應保盡保”,實現農村扶貧標準與低保標準“兩線合一”。要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對因災、因病、因殘、父母或子女死亡喪失勞動力、政府認定的其他困難群眾等五類特殊貧困戶,嚴格按相關政策給予臨時救助,真正讓其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要鼓勵發展慈善事業。全力支持公益性民間組織發展,倡導開展群眾間經常性互助互濟活動,幫助困難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齊奔全面小康。
三、全面強化扶貧工作舉措,合力攻堅、決戰決勝
當前,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沖刺階段,任務重、時間緊、難度大,必須堅定信心、下定決心,打一場扶貧開發攻堅戰、決勝戰。
1、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市縣鄉三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一把手任組長,親自部署、協調與調度,抓好工作落實。各縣市區要擔當主體責任,抓好責任分解、項目建設、資金使用、人力調配等工作,一項一項壓茬推進。各部門要立足職能抓扶貧,各負其責,聯動協作,形成整體合力。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貧困村支部書記,強化經費保障,確保有能人干事、有條件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