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有關全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講話
同志們:
根據中央、省委的統一部署,今天召開全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議。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中央、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精神,對全市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動員部署。省委督導組組長張建仁同志將作重要講話,全市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嚴肅認真地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四點意見。
一、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政治自覺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中央、省委有關會議特別是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貫徹群眾路線、改進工作作風的自覺性堅定性,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抓好教育實踐活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講話范文節選!
第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根本要求。群眾路線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創造、發展并不斷增強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黨就沒有存在的依據,就沒有立足之地,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對此,我們黨始終有著高度清醒的認識,始終把群眾工作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始終把群眾路線作為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黨面臨的“四大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四大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
鞏固執政地位,保持長期執政,關鍵是要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決定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緊緊抓住群眾路線這條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不放松,把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深深植根于全黨同志的思想之中,真正落實到每個黨員行動上,下大力氣解決黨內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使我們黨永遠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使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具有廣泛、深厚、可靠的群眾基礎。
第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的迫切要求。強調,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四風”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的積極回應、對解決好人民群眾所思所盼問題的堅定決心。總體上看,我市大部分黨員干部的作風是好的,主流是好的。特別是通過深入扎實開展以“踐行宗旨,爭做好干部”為主題的“假如我是服務對象”大討論活動,進一步促進了部門職能轉變,促進了干部作風改進,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但是“四風”問題,特別是、李鴻忠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的問題,在我市各地各單位和黨員干部中都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甚至非常嚴重。同時,我們還存在一些獨具襄陽特色的“地方病”、“行業病”。比如:
從市縣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看,有的政績觀扭曲,急功近利,習慣于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城鄉統籌發展不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相對滯后;有的唱功好、做功差,有的工作標新立異,思路不切實際,事情未做、經驗已出;有的缺乏創新,經驗主義盛行,自說自話、自以為是,學習外地經驗囫圇吞棗、生搬硬套;有的官本位思想嚴重,既不愿民主也不善集中,放不開、統不住、捏不攏;有的心浮氣躁,打基礎、管長遠的意識不強,“功成不必在我”變成了“成功只能在我”;有的干部提拔前后判若兩人,甚至與組織討價還價、挑肥揀瘦,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有的熱衷于“傍大款”,甘當老板的“辦事員、保護傘”,稱兄道弟、利益勾結,等等。
從市縣直屬單位看,有的干部信仰缺乏、精神空虛、思想迷茫,“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有的連鐘也不撞;有的追求奢靡、貪圖安逸,經常想的是位子、車子、房子、票子、孩子,搞“五子登科”;有的工作拈輕怕重、討價還價,不比奉獻比清閑,不比事業比家業,不比能力比資歷;有的單位管理松弛,制度執行不力,講在嘴上、掛在墻上、印在書上,就是沒有落實到行動上;有的庸懶散軟,上班遲到、下班提前走,有的上半天班、玩半天游戲,看電影、炒股票、搞網購;有的工作不主動、不作為、慢作為,對上拖、對下推、左右“踢皮球”,工作“中梗阻”;有的玩風盛行,吃喝玩樂通宵達旦、樂此不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