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勵志演講稿(精選3篇)
我的大學勵志演講稿 篇1
各位領(lǐng)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很榮幸,有機會站在這里,為大家談談自已的工作心得。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沒有任何借口”。
我們在工作當中,時常會聽到這樣的一種聲音:
“這個事情好像不太適合我們做,是不是考慮讓某某人(某某部門)去做更合適,他們比較熟悉情況”;
“這個事情需要先解釋一下”;
“造成這個結(jié)果主要是因為……”;
“我很忙,資料晚點給你”
“哦,不好意思,忘記了”
相信我們在得到這樣的回復時,心里大都難以接受,有時候,我們顯得很無奈,有時候,我們顯得很惱火,有時候,我們心急如焚.....不管我們的情緒如何,但最終的結(jié)果是耽誤工作。
從上面的舉例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工作中容易出現(xiàn)借口的時機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工作出現(xiàn)問題或困難時,或者說需要面對比較困難、棘手的任務時;二、是需要彼此合作、上下協(xié)同,但存在一定的信息溝通、資源配置、任務分派等矛盾或沖突時。
其實,上面的每種回答,就是在每一個借口的背后,都隱藏著各種各樣的理由,只是我們平時不好意思說出來,如果說出來那是什么?兩個字,那就是……“借口”!
“沒有任何借口”是美國西點軍校奉行的重要行為準則,是西點軍校傳授給每一位新生的第一個理念。乍一看,有一種刻薄冷漠的感覺,似乎是告訴我們對上級要求無條件服從,不能尋找任何理由,可讀完之后,才發(fā)現(xiàn)它是在強化一種理念,就是“要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借口,告誡我們在完成各項工作時,不能僅限于盡心盡力,而應是全力以赴”。
“沒有任何借口”,它不僅僅是西點軍校對所有學員提出的一個口號,更是我們整個人生需要奉行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理念和行為準則。它體現(xiàn)的是一種完美的執(zhí)行力,一種負責敬業(yè)的精神,一種強大的責任心。
這是我們生活中的真實故事,蔣敏是四川彭州市公安局,汶川地震中,她在北川家中的媽媽、女兒、奶奶、外婆等10位親人同時遇難。在XX年5月12號中午12點時,蔣敏和兩歲大的女兒瑞瑞通了一次電話。“媽媽,我想你!”“瑞瑞乖,你快快長大點兒,媽媽把你帶到彭州讀書書啊。”怎能想到,這是她最后一次聽到女兒的聲音。兩個小時后,也就是我們無法忘卻的時間
XX年5月12號14:28分,8.0級的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蔣敏并沒有向上級請示,要回家去看看,也顧不得北川家中的電話再也打不通、11位親人生死未卜,而是沒有任何借口,全力以赴的和同事們一起迅速集結(jié),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災中去。
在我們生活中、工作中,很多人所缺少的,正是這種精神。開會遲到了,會有“好忙,有事情處理”、“聽錯開會時間了”、或者“交通堵塞”的借口;工作沒干好,會有“任務過重”、“好難處理”或者其他種種借口;在生活中有了問題或犯了錯誤,特別是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和錯誤,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勇敢的去承擔責任,去面對問題,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而總是去想方設法的為自己的過失尋找或多或少,或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目的都是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為自己的過失開脫,借口成了一面擋箭牌,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缺乏責任的態(tài)度。長此以往有害而無益,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借口可找,就會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設法去爭取成功。當一個人在找到借口之后都會心安理得地認為:這件事與我無關(guān)。更為可怕的是,一個人在去做了事而又半途而廢或推卸需要彼此合作的事情時,就更冠冕堂皇地為自己解釋:我已盡力而為,所以責任不在于我;我幸好沒有參與進去,不然我也要擔責任。照這樣的勢頭發(fā)展下去,只要能找借口,你就毫不猶豫地去找,而找借口帶來的惟一“好處”,就是讓你不斷地為自己去尋找借口。長此以往,你可能就會形成一種尋找借口的習慣,任由借口牽著你的鼻子走。
我的大學勵志演講稿 篇2
我們從清華大學的東北門來到清華路,這條路幽謐寂靜,高大的法桐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路的兩旁,綠樹成陰。沿著清華路往西走,很快就到了清華大學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二校門清華園。
清華園里有幾座早期建筑:清華學堂、土木工程館、水力實驗館好多游客都在建筑物前留影紀念。咦,不遠處那么多游客圍在那里看什么呢?好奇的我走了過去,原來是一個長方形的銅雕塑。這個銅的中間凸出一個人臉,臉周圍滿滿地雕刻著由1和0組成的數(shù)字及一些文字,它們分別代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圍觀的人說摸一下它的額頭和鼻子就能吸取它的悟性。你看,這張臉上的額頭和鼻子處顯得格外明亮。我也想讓自己變得更聰明,于是我就摸了N次,嘻嘻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工字廳,據(jù)說這里是以前校長辦公的地方,他是位知識淵博的人,門口兩旁守衛(wèi)的石獅子都被校長的淵識折服地低下了頭。我跑過去敲了敲門,真希望校長能為我打開清華大學的大門。
清華大學還有好多勝景,像水木清華、聞亭、近春園清華校園這么大,我想用一天的時間也未必能參觀完。
一路上,我聞著花香、聽著鳥鳴,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清華大學。回首遙望那金燦燦的清華大學四個大字,我暗暗下決心:等我下次再來時,我會以本校學生的身份走進這個大門。
我的大學勵志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來自 經(jīng)濟管理系會計1101班的唐崧菱,我演講的題目是“理想”。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是否為了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么……
人生是對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燈,失去了這燈的作用,就會失去生活的勇氣。因此,只有堅持遠大的人生理想,才不會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爾斯泰將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輩子的理想,一個階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個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時、一分鐘的理想。當你聽到這里,同學們,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每個人都有理想,我也不例外,我的理想是當一名醫(yī)生,來救死扶傷。白求恩大夫曾在戰(zhàn)場上的手術(shù)臺工作時,占長曾向他請求向后方轉(zhuǎn)移,白求恩大夫卻說:“手術(shù)臺是醫(yī)生的陣地,戰(zhàn)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么能離開自己的陣地呢?請你勸告別的醫(yī)護人員轉(zhuǎn)移,而我是絕對不能離開自己的陣地的!”是呀!白求恩大夫在硝煙彌漫、彈片紛飛的戰(zhàn)場連續(xù)69個小時給傷病員做手術(shù),連眼睛也沒有稍稍休息一下,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啊!可見,醫(yī)生是多么崇高、多么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職業(yè)啊!我的理想是當一名擁有白求恩精神、救死扶傷的醫(yī)生。為了我理想的實現(xiàn)而努力奮斗。扎扎實實地學好本領(lǐng),用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為人類造福。
最后我想用這句話來結(jié)束今天的演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愿每一位少年都懷抱著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斷乘風破浪,奮勇前進!
我們常說:“你的理想決定你成什么樣的器。”我認為,我的理想不能完全主宰我的命運,科學家不是靠空想就能當上的,我們需要有志,無論是幼年、青年、壯年還是暮年,都要勇于探索、勇于嘗試、勇于奮斗。偉大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曹操也曾說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們要為我們的理想、我們的愿景去奮斗,那么,奮斗的目標和方式呢?在中學生中走紅的作家韓寒因為在“七門紅燈”之下落榜,因此極力去諷刺我國的應試教育,我個人則認為,應試教育的“利”大于“弊”,這種制度淘汰了太多太多人。正所謂“吹盡黃沙始到金”,留下的一定是會閃光的。那么,我們就不能在滔滔的學習潮流中被沖下下游。我們常說“力爭上游”。我個人則認為為理想而奮斗之一場人生中的戰(zhàn)役。我們要與不良的習慣戰(zhàn)斗,為了我們的榮譽而戰(zhàn),為了我們的理想而戰(zhàn),為了我們的愿景而戰(zhàn)。我的理想、我們的理想將會在這場意義重大的“戰(zhàn)役”中褪盡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