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勵志演講稿(精選4篇)
我的大學勵志演講稿 篇1
各位同學:
很高興能夠和同學們在溫職相遇,感覺時間過的好快,當我還沒好好的感受高中時的緊張與忙碌,就和大家在這里相遇了,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緣分”吧,現在回首高中的點滴,才知道過去了好遠,黑色的六月已離我們遠去。帶著一絲的夢想,來到了這里。漫步在校園,感受著幽靜與書香。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之際,一間間自修室里亮著的,這也許是夢想的光輝。
大學,應該是自由與知識的殿堂,是夢想起程的地方。在這里,有浩如煙海的書籍,有知識的交融,有思想的碰撞。在這里,你可以乘著夢想高飛!有人說,夢想就像是七彩的泡沫,在高飛的同時幻滅。而我說,夢想在種子的心中等待著,承諾一個不能立刻被證實的生命奇跡!
步入了大學,似乎步入了坦途。大量的閑暇讓人不知所措。沒有明確的方向,彷徨、迷惑,迷失在教室、食堂與寢室的三點一線中。但,要知道,在煙波浩淼的水面,在碧藍如洗的天空,沒有一絲軌跡,卻是魚兒歡躍鳥兒高飛的天堂。大學也正是這樣,因為她無所束縛,我們才能飛得更遠。既已有了夢想,就堅定信念,明確方向,不能迷失在坦途,在奮斗中實現自我價值。我不止一次的告訴自己,山,只是地面向那些可望而不可即者展現出來的絕望姿態。從遠古走到今天,從蒙昧邁向文明,千萬年的滄海桑田,千萬年的風風雨雨,千萬年的追夢不怠。夢想,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歷史的車輪一直在隨著人類的夢想向前滾動。曾幾何時,我們足不出戶便知天下大事;不斷追夢,我們已跨越38萬公里的地月距離。在難以度量和把握的時間長河里,夢想是一條隧道,拉近了此時與未來的距離。
總覺得,生命中總要有夢,總要有樣東西,讓你一直去追尋。人生應是奔跑而不是止步不前。真正的結束,并不是到達一個有限的目標,而是完成對無限者的追尋。蘇格拉底曾說過,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學無止境,大學是一個新的起點。今天的我已超過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必將會超過今天!
水除非夠深,否則很難看出水的藍;夢想除非深刻到讓你相信,否則很難成真。夢,是用一生來追尋的。在前進的途中,你可以徘徊,但不要徘徊得太久;你可以休憩,但不要讓它成為你停止不前的理由。在大學里也許我們偶爾會成功,甚至想放棄,但這一切都不重要。因為這一切終究會過去。生命每天都是新的。所以我們要接受現實過好每一天。
大家都知道,人生中最大的挑戰就是高考。于是我很努力地高考,結果失敗了。來到了溫職,進了一個最沒有人來的專業,但是我沒有放棄,我慢慢的喜歡上了這個可愛的專業。后來我也慢慢的發現了:高考也好,工作也好,生與死也好,這都不是人生最大的挑戰。那只是一個結果。人生真正的挑戰是什么呢?那就是要向更高的層次去追求。我想我的大學夢就是這樣開始的。
過去已成為歷史,開心、痛苦又有什么可以回味的呢,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讓自己今天活的有意義。說到這里,我要送給大家兩句話,第一句話,這句話是一個信念,那就是:今天我必須成功。記住,是今天,不是明天,更不是以后。因為所有人生的成功,只能今天成功了,人生才有可能成功。我送你們第二句話: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如果不合理那么它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我在追求自己的夢想過程中難免會失敗,大家都知道失敗就是暫時的不成功。但是失敗卻為以后的成功埋下了伏筆,人生沒有失敗,只有兩個字:放棄。的確,失敗是人生中難得的一筆財富,好好把握生活賜予的荊棘,透過淚水,你會看到最美的彩虹!我想只要生命延續,你一定會找到一條適合你自己的成長道路。大家都知道鬧鐘的鐘擺,向左擺向右擺,周而復始。請問當鐘擺向左擺時,是不是在積蓄一種向右擺的能量?表面向左,能量向右。這就是人生,失中有得,得中有失。失敗的同時就是成功的開始。希爾頓說過:當一扇門向你關閉時,必有另一扇門向你打開。
我的大學勵志演講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很榮幸,有機會站在這里,為大家談談自已的工作心得。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沒有任何借口”。
我們在工作當中,時常會聽到這樣的一種聲音:
“這個事情好像不太適合我們做,是不是考慮讓某某人(某某部門)去做更合適,他們比較熟悉情況”;
“這個事情需要先解釋一下”;
“造成這個結果主要是因為……”;
“我很忙,資料晚點給你”
“哦,不好意思,忘記了”
相信我們在得到這樣的回復時,心里大都難以接受,有時候,我們顯得很無奈,有時候,我們顯得很惱火,有時候,我們心急如焚.....不管我們的情緒如何,但最終的結果是耽誤工作。
從上面的舉例分析,不難發現,在我們工作中容易出現借口的時機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工作出現問題或困難時,或者說需要面對比較困難、棘手的任務時;二、是需要彼此合作、上下協同,但存在一定的信息溝通、資源配置、任務分派等矛盾或沖突時。
其實,上面的每種回答,就是在每一個借口的背后,都隱藏著各種各樣的理由,只是我們平時不好意思說出來,如果說出來那是什么?兩個字,那就是……“借口”!
“沒有任何借口”是美國西點軍校奉行的重要行為準則,是西點軍校傳授給每一位新生的第一個理念。乍一看,有一種刻薄冷漠的感覺,似乎是告訴我們對上級要求無條件服從,不能尋找任何理由,可讀完之后,才發現它是在強化一種理念,就是“要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借口,告誡我們在完成各項工作時,不能僅限于盡心盡力,而應是全力以赴”。
“沒有任何借口”,它不僅僅是西點軍校對所有學員提出的一個口號,更是我們整個人生需要奉行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理念和行為準則。它體現的是一種完美的執行力,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強大的責任心。
這是我們生活中的真實故事,蔣敏是四川彭州市公安局,汶川地震中,她在北川家中的媽媽、女兒、奶奶、外婆等10位親人同時遇難。在XX年5月12號中午12點時,蔣敏和兩歲大的女兒瑞瑞通了一次電話。“媽媽,我想你!”“瑞瑞乖,你快快長大點兒,媽媽把你帶到彭州讀書書啊。”怎能想到,這是她最后一次聽到女兒的聲音。兩個小時后,也就是我們無法忘卻的時間
XX年5月12號14:28分,8.0級的汶川特大地震發生。蔣敏并沒有向上級請示,要回家去看看,也顧不得北川家中的電話再也打不通、11位親人生死未卜,而是沒有任何借口,全力以赴的和同事們一起迅速集結,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災中去。
在我們生活中、工作中,很多人所缺少的,正是這種精神。開會遲到了,會有“好忙,有事情處理”、“聽錯開會時間了”、或者“交通堵塞”的借口;工作沒干好,會有“任務過重”、“好難處理”或者其他種種借口;在生活中有了問題或犯了錯誤,特別是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和錯誤,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勇敢的去承擔責任,去面對問題,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而總是去想方設法的為自己的過失尋找或多或少,或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目的都是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為自己的過失開脫,借口成了一面擋箭牌,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缺乏責任的態度。長此以往有害而無益,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借口可找,就會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設法去爭取成功。當一個人在找到借口之后都會心安理得地認為:這件事與我無關。更為可怕的是,一個人在去做了事而又半途而廢或推卸需要彼此合作的事情時,就更冠冕堂皇地為自己解釋:我已盡力而為,所以責任不在于我;我幸好沒有參與進去,不然我也要擔責任。照這樣的勢頭發展下去,只要能找借口,你就毫不猶豫地去找,而找借口帶來的惟一“好處”,就是讓你不斷地為自己去尋找借口。長此以往,你可能就會形成一種尋找借口的習慣,任由借口牽著你的鼻子走。
我的大學勵志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美術系20xx級美術教育三班的鄭春梅,很榮幸能參加此屆“心語杯”青春與夢想的演講比賽,我這次演講的題目是:《把握青春,成就夢想》。
青春和夢想永遠都是現代人津津樂道的主題。少年盼望青春,規劃夢想;正值青春的人贊美青春,成就夢想;年老者回憶青春,感悟夢想;詩詞歌賦歌頌青春,贊美夢想。青春是熱情奔放的,而夢想卻是神圣迷茫的。
青春者,如四季之春,猶一日之晨。充滿生機,溢滿活力。青春時代是人生最具夢想的時代。在這階段,我們激情四射,有著火一樣的熱情;在這階段,我們雄心壯志,鐵骨凌云沖九霄;在這階段,我們勇敢無畏,用年輕的心去擁抱創造力。
青春與夢想齊飛!
如果
你向往高遠的藍天
那么,生長吧
不知不覺
你會發現自己已是棵堪稱棟梁的大樹
或是
一簇為世界帶來芬芳和美麗的鮮花
即使
你長成了一株小草
你也會看見
正因為有了千萬個你的存在
才有了這綠滿山崗!
對于青春,我們曾說,要惜時如金,青春勵志,要努力奮斗,成就夢想。可事實上,現實中的我們都認識到了,做到了嗎?
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風華正茂,有著斗厚的知識與學識。雷鋒曾說:“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那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把握青春,才能成就夢想。
在我們的求學路上,我們應以學習為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個有知識的人。在社交方面,我們要真誠待人,友好交友,多多參與社會活動或文藝活動,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要保持謙遜的心態,腳踏實地。讓我們的大學生活充實豐富,為以后成就事業奠定夯實的基礎。
雄 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躍。同學們,請不要做無聊的訴說者,認為“我們什么也沒有,我們只有青春”,當你擁有青春的同時卻在浪費青春,而沒有把握好青 春,那么,你仍然一無所有。讓我們漫步在青春的大道上,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去澆灌人生;讓我們用行動去珍惜青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 有行動的支持,就無法真正把握住青春,所有的夢想都將成為泡影!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青年的一代是國家的希望,更是祖國的脊梁!我們必須把握住青春,才能成就夢想!
讓我們用行動作為青春的號角,向著夢想,前進——!
謝謝大家!
我的大學勵志演講稿 篇4
"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句夢想宣言出自之口。這是的中國夢。作為當代的大學生,身為天之驕子的我們的中國夢是什么呢?而我們又敢不敢夢呢?
答案是肯定,我們大學生有什么不敢夢的,我們不僅要勇敢地夢,還要狠狠地夢。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因人而異,但我們的夢想都是建立在中國這塊熱土之上,我們可以統稱為我的中國夢。我是文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前一段時間莫言獲得若貝爾文學獎的消息給國人打了一針強心劑,終于圓了國人的諾貝爾情節。作為文學院的一名大學生,聞此消息,甚是歡喜。中國的現當代文學終于能夠站上世界的舞臺了。而以當一名作家為目標的我,更是歡呼雀躍。以莫言為榜樣,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最高追求目標,成了我的中國夢。在我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莫言得獎的消息給了我希望,讓我重新燃起了斗志,重拾了最初的夢想。雖然我可能永遠無法達到莫言的高度,我的這個中國夢也可能無法實現。但是這將成為我為之奮斗的目標,我前進的動力和畢生的追求。
我的中國夢,我的文學夢。很多人認為不能實現的夢想都是口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有時候夢想存在的價值并不在于它能否實現,而在于追逐的過程。我的中國夢建立在我們日益繁榮發展的文化之上,以祖國的強大為依托,為此我感到驕傲和自豪。我,一個新時代的大學生,我為我的中國夢自豪,為我們的祖國驕傲。當夢想照進現實,身處一個能讓年輕人實現自我理想的時代,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