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精選3篇)
關于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 篇1
江水,深愛著這美麗的重慶。重慶有很多富有特點的外號,有的人喜歡稱她為“霧都”,有的人更喜歡叫她“山城”,還有的人迷戀她如“小香港”一般的夜景。而這一切均是我深愛重慶的原因。
有的人喜歡稱她為“霧都”。重慶的早上空氣中時常是浮著濃霧的,能見度很低,有的時候甚至要開路燈。而后會慢慢轉為薄霧,在薄霧中看遠處的山,模模糊糊的,就像一幅寫意的山水畫。中午太陽亮照,霧也慢慢地散了,顯出城市的真面貌來。重慶真美啊,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商店、飯店、書店、玩具店隨處可見……
有的人喜歡稱她為“山城”。重慶的山是很美的,四面環山的地形就像被媽媽的手輕輕地捧在手心一般。重慶有幾個南北走向的小山脈,其中靠西側的一條就是縉云山脈,山上風光無限。縉云山是一座有著悠久宗教歷史文化傳統的養生名山,來到這里的人既可以享受美景,也可以享受養生,真是一舉兩得。另外,金佛山以其獨特的自然風貌,雄險怪奇的巖體造型,神秘而幽深的洞宮地府,變幻莫測的氣象景觀和珍貴的文物古跡而榮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被國內外專家評定為極有開發價值的自然風景區。
有的人喜歡稱她為“小香港”。每當夜幕降臨,重慶就亮起來了。整個重慶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觀音橋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車,燈光閃爍,像銀河從天而降。環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橋猶如道道彩虹。解放碑商圈照明燈,草坪燈,禮花燈裝點著美麗的街道。龍頭寺公園一到晚上樹上的彩燈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我的家鄉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特色美食,如重慶火鍋,怪味胡豆,奉節的臍橙,涪陵的榨菜,合川的桃片……重慶在山的環抱中,在薄霧的籠罩下,猶如披上一層薄紗,到了晚上,重慶又像一位朝氣蓬勃的妙齡少女。近幾年重慶的經濟快速發展,騰飛中的重慶便是我最愛的家鄉。
關于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 篇2
客居壯鄉多年,歲月流逝中,總憶起故鄉的美食,齒間的留香,穿腸過肚的痛快,是地域靈魂灼灼其華的外華,是心底鄉愁綿綿長惆悵的寄托。
時值清明,在故鄉要吃青團丸子,除了青團丸子,艾米菇也是那時的家常,和青團丸子一樣鮮綠,都是用艾米汁和米漿調和而成,做工更簡單,去菜地里挖艾草,清洗干凈,用工具將它的汁液擠壓出來,米漿當天制做好,用調料盆將兩者混合,搓到柔和為止即可,將它摸成形狀,一個接一個放置好,就制作成了生的青團丸子,艾米菇也是同樣的方法,二者在氣質上都是小家碧玉,艾米菇要比青團丸子更樸素,更接近大眾的顏色。
時值清明,在故鄉要吃青團丸子,曾記得,母親一大早就起來做好青團丸子的膜,起火慢蒸,青團丸子在籠里蒸得呼呼地冒著熱氣,母親正在生火,如果火候大了,青團丸子的味道就會改變,所以要用小火來蒸,它的味道才能保留,這樣,味道聞起來才會香,吃起來才會更酥軟,到了正午,青團丸子也差不多得熟了,放學回到家門口,跟我同行的孩子們聞著香味來到了廚房,正是青團丸子飄逸的香味,它們等不及起籠,直接打開籠子,夾起就吃,燙得雙腳都跳了起來,我也不例外,被一旁的母親指責道“你呀!小孩子頭的,真是個好吃鬼,看吧!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笑笑的我不說話,我知道母親里話中有話,心里也沒有那么委屈,就因為我是孩子里的那個,母親罰我清掃后院衛生,正午過后,大家張羅著擺好桌椅,很明顯就要開餐啦!
民以食為天,鬼也差不到吧!做一個飽口福的小鬼好玩多,來到廚房看看吃的,青團丸子在灶王爺的爐子上吐著打泡泡小泡泡時,整個故鄉都是綠油油的,立咬春卷、立夏吃鴨蛋、端午吃粽子、立秋吃西瓜、中秋吃月餅、冬至喝釀酒……美食讓我們記住了中國故鄉的很多節日。
美食的張力很大,看到廚房里的采地菜煮蛋熬湯,那是三月三的食物,從腦袋回憶間跳出,家鄉各節的美食,農歷三月三,采地菜煮蛋熬湯也屬于故鄉習俗,花香氣弱游絲,不靜下心懷不會記得它的氣味,“弦外之音”是此話的境界,地菜煮蛋,蛋墨綠,豁然如雨花石,祛風去毒,母親囑咐,雞蛋、鴨蛋各吃一個,如此習慣后,頗具有神秘感。用菜地水給孩子們洗澡,一年都不會長痱子和疹子,要少綠綠的草湯,澆出一段清爽舒暢的童年。相比地菜而言,青團丸子的原料是——艾草,像一位優雅的姑娘,文文靜靜的站在那兒,在太陽底下猶如一位陽光的少年,想象在綠油油的艾草間曬著金色溫暖的太陽,看看近旁的美景,遠處被太陽照耀得一閃一閃的小河,似夜晚中的星星向你眨著眼睛,何等舒適,洛陽春光無限好!
我喜洋洋的拿出碗來,打了一勺湯喝了起來,這久逢的味道,只有過節才能喝得到,我便更珍惜這次的機會!“好香啊!這是什么味道?”我順著香味來到姑姑所在的廚房,“姑姑,您是在弄米粉肉嗎?”姑姑停下手中的活,“是啊,想吃了啊?準備煮好了,你去后院幫忙吧!等會就可以吃了”我并沒有想吃的意思,只是想確定一下而已,我來到后院,看著一群忙忙碌碌的大人們,感覺自己什么都沒做,有點不好意思,就去幫了忙,我將廚房的美食一道道放在桌上,感覺自己像古代中的小二在為客人上菜,“青團丸子”“艾米菇”“米粉肉”“地菜煮蛋湯”……等等各種美食。
米粉肉也是清明節大眾最喜愛的美食,米粉和五花肉混著蒸,嫩嫩的,像急著想看外面美麗的世界——小草,灑少許紫藤汁,像紫薇花一樣的好顏色,米粉肉要趁熱吃,能吃出一臉美好幸福來,而我還是偏愛青團丸子和艾米菇,艾米菇吃完的時候,把嘴咧開,吐出綠綠的舌頭,去嚇唬在搖籃間的嬰兒,把嬰兒弄哭,我心里感到滿足,大家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吃飯特開心,好的話還得零花錢。一到晚上,用爐里的黑炭涂滿臉部,把頭發散下來,穿著白大衣,躲著墻角中,不被人發現,看著斷斷續續來往的親人們,看到表姐抓住機會,心里偷笑,向前嚇去“啊……”表姐的一聲尖叫,引起了母親的注意,紛忙跑過來看是啥回事,表姐被我的裝扮嚇了一跳,佩服自己此時的裝扮,偷笑著,母親看向我,一眼識破“你多大了還玩這個鬼不鬼的游戲,有沒有禮貌啊那你,快向你表姐道歉”“對不起,表姐”表姐搖了搖頭,勸母親不要再罵我,散后,因心情不爽,自己瞬間也明白了事理,心情不好的我,便去吃青團丸子、艾米菇,瞬間心情活躍。
故鄉的食物隱藏著故鄉的靈魂,樸素、平實、一抬頭,它就在屋檐下,離開故鄉八年,對故鄉美食越發眷戀。舊時風物,在回憶的光影里此消彼長,或許這就是鄉愁的味覺化吧,卻比單純的味道更頑固、更執著、更誘人。
關于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眨眼間,大年三十迫近,年味仙子帶著祝福來到了這片充滿了喜慶的土地上,家家戶戶張燈掛籠,人人臉上洋溢著幸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仙子一到村門口,便聽到了噼噼啪啪的響聲。她一揮手,使得塵煙中充滿了喜慶的氣息。
仙子一進村門,便聞到了濃烈的酒香,香醇至極。其實在年三十之前村民們便準備了上好的陳年好酒。每到過年,無論是誰,都會喝上一小罟,使得身上沾點酒氣,仙子一揮,喜慶便照滿全身。當目光投向村的那一邊時,村民們正在舉行酒會,而‘酒神’就在這里評出。
眨眼間仙子就來到了院落里,看見一群孩子們圍在一起,原來他們在玩著爆竹,擦炮,摔炮等應有盡有,而領頭的拿個打火機,叫他們炸哪就炸哪,他就像指揮士兵戰斗的將領一樣,內心充滿豪情和喜悅。而他們炸的對象什么都有,特別是狗,炸得它嗷嗷的叫。孩子們臉上的酒窩乍現。
又是一陣爆竹聲響起,原來到中午了,該吃團圓飯了。親人們大包小包的前來拜賀,桌上各種菜樣都有,豬蹄紅,燒魚等等色香味俱全,大家喝的吃的油光滿面,十分融洽。而不善言詞的我默默的吃著飯,舉杯隨了眾人喜慶的酒杯,但我內心卻仍然感到十分幸福。到了下午,年仙子看到了眾伙架起桌子拿出牌來了,旁人起哄下注,不論輸贏,人們都感到十分高興。或許在人們眼中年味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年仙子這樣想著。
人人都期盼著年能永遠留住,不會消失。因為在年間是人們能正真放松的時刻,能放下一切煩惱,親人們的'關愛,朋友們的問長問短,孩子們的嘻嘻哈哈等等,沖散了所有的不愉快,其實也是一種動力,鞭策著我們勇敢前進。
到了傍晚,孩子們圍著火爐打轉,大人們互相間流。晚飯的鐘聲再此吹響,這頓飯稱為‘合家歡’,有句俗話說‘打一千,罵一萬,三十晚上吃個飯’,因此,它也寓意著一家人平平安安,團團圓圓。
到了深夜,孩子們熟睡了,大人們還在清理東西。
最后,村里徹底安靜了,孩子們臉上洋溢著滿足的微笑。年仙子也走了,不帶走一片云彩,留下滿滿的祝福。期待著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