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精彩勵志的演講稿(通用3篇)
八年級精彩勵志的演講稿 篇1
敬愛的陳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論實干》。
實干顧名思義就是實實在在的干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干。像老黃兔一樣埋下頭來做自己的事情就是實干。 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就得實干。實實在在做有用的事情。如果每天喊口號似的我要做多少題目要看多少頁書而不付出行動的那么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成功一定不會青睞你。因為你是活在口號中而不是活在實干中。大家應該都知道王進喜的事跡。在石油要從油井中噴出的緊要關頭如果他不用身體去和水泥而是站在旁邊干著急結果有會是怎樣眾所周知魏書生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請大家假想一下假如魏老師做的和說的不一樣結果有會是怎樣肯定的如果他們不去實干不付出行動那么他們就不會成功。
實干造就了一代代成功人物。在科學技術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的今天實干尤為重要。如果不是醫務工作者的實干sas就不會這么快被攻克如果不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實干我們今天的生活就不會這么好。 推薦“竟職演講”文章 在我們的學習中也是如此那些基礎知識扎實平時肯實干的同學成績就會好。相反的那些平時沒事做整天生活在口號當中一到考試就臨時抱佛腳的人成績就會差。所以在學習當中我們一定要實干多做實事少喊口好。只有實實在在的做有用的事知識才會一點點的積累學識才會一步步的提高。
為了自己理想的實現。為了在高考場上一舉奪魁。我們必須從現在起踏踏實實走路。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我們要一個個的落實。不能讓它們成為一紙空文。當天的學習任務要當天完成不能推遲。要做到說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知識點要一個一個過關。學習是一個持恒的過程。每天的學習我們不僅要落到實處而且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這樣才會有明顯的效果。就像我們寫《創新日記》一樣。 “實干”二字說出口容易寫出來也不難難就難在其意實實在在的干。而且要不得持之以恒的干尤其是在學習方面。誰能夠持之以恒的踏踏實實的學習誰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實干如同一葉船槳推動著我們不斷前行實干如同一只螢火蟲照亮并指引我們前行的路實干又如同一只信鴿帶著我們的夢想飛向遠方。 同學們為了我們的理想為了我們的班級為了我們的第一請投身于實干中去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八年級精彩勵志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感恩,收獲快樂》。
感恩是人們感激他人對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設法報答的內在心理要求。它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優秀品質,是一種道德情操。有人說,一個人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別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卻漠然視之。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只會把別人的給予當作理所當然,只會一味索取而不知回報,他的生活會因體驗不到相互給予的快樂和為他人創造的快樂而枯燥乏味。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生活在太多的陽光和甜蜜之中:父母給我們提供了豐裕的物質條件,老師為我們傾盡了他們的心血,學校為我們提供了優美的學習環境,偉大的祖國為我們構建了和諧安定的社會氛圍,
我們要感恩父母。感念父母對我們生命的賜予,感謝父母的無私付出和養育之恩,對父母長輩多一份體貼、多一份關懷、多一句問候,我們要感恩老師。感謝老師對我們的啟迪和成長的幫助,感念老師的辛勤付出和教誨。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太多的能力來回報這些愛我們的人,但這足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回報他們,這是我們的回報方式。心存感恩,我們才會收獲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樂,才能擯棄沒有意義的怨天尤人,才會朝氣蓬勃,遠離煩惱。只有充滿博愛心、仁慈心、善良心、同情心、才能達到“人人愛我、我愛人人”的美好境界。
感恩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和希望。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學會把來自方方面面的關懷和愛,化作我們學習道路上的動力和信心,不要在平時去做一些毫無意義的物質上的攀比,不要去追趕一些不符合我們學生身份的所謂的時髦,不要總是抱怨自己的大腦不如別人的聰明,不要分散了我們本應該放在學習上的注意力。我們要專心致志,努力學習,學會從父母、老師的贊揚聲中找到我們的信心和力量;學會在我們的學習中去尋找學習的快樂和興趣;學會在學習中樹立目標,在勇于比、學、趕、幫、超中找到我們的恒心和毅力。當我們在進行這些努力的同時,無形的也在培養了我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種情感,感恩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一個人,不管他的起點與終點相距多遠,只要他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并珍惜它,就一定能成為一個不斷進步的人,一個能擁有親情、友情的人,一個生活快樂、幸福的人!
最后,我想有三句話與同學們共勉:
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它會讓我們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常懷一份感恩之情,它會讓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奮勇前進;常懷一種感恩之念,它會讓我們的生活灑滿溫暖的陽光。
謝謝大家!
八年級精彩勵志的演講稿 篇3
人在年少時,都會有很多夢想。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我,有過一個看似簡單的夢想,卻至今都沒能實現。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整個中國的西北農村,還未徹底邁開城鎮化的步伐,環縣以北,山城梁上天高物燥水苦人更苦的故事仍在繼續,祖輩們還在用血汗指望著貧瘠的田地。那時我不到十歲,每每放學回家,家里總有干不完的農活,我最討厭的是家里的那四五十只羊和那頭勁很大的牛。從三里外的小學走回去,第一件事不是復習功課寫作業,是幫家里干活,爺爺奶奶還不到60歲,身體硬朗,下了一輩子的苦的他們一刻也閑不住。盡管這樣,在我心里,家里仍然有繁重的農活。犁地,種地,鋤地,放羊,拔草,喂牲口……除了冬季能閑一閑,其余時間都消停不了。
我最愁的要屬放羊,那時候,在我眼里,放羊是天底下最痛苦的營生,還好我家養羊的時間并不長。一群羊,我覺得比一群人更難以對付,它們不通情理,不懂言語,亂跑嘴饞不守紀律。最痛恨饞嘴羊翻過大溝跑進別人家的地里,每次都仔細觀察犯事的那幾只,記住特征,打算回家后狠狠收拾,結果傍晚羊一進圈全成了一副長相,我認不出了。我這個羊倌的不稱職在莊子里是出了名的。自己在山里看書或者玩耍回過神后,發現羊早已無影無蹤。三媽家的麥子地里,經常有我浩浩蕩蕩的羊隊。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止一兩次,也不止三四次,后來,只要發現羊群不見了,就徑直趕回家中,從羊圈里再趕出來。我知道,三媽家的人又把羊從她家麥子地里趕回來直接圈起來了。作為學生,我的學習成績還算湊合,但面對跑來跑去的羊,我就眼拙,數不清數了。后來我經常和弟弟一起放,就經常出現兩個和尚沒水喝的情況――羊跑了誰也不想去追,或者輪著你負責一次,我負責一次,或者干脆堵在老莊子的破院子里或溝的盡頭處,我倆坐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戰略要地。回想起這些,小有慚愧,覺得偷懶對不住弟弟,偷懶也對不住羊群。
不放羊的日子,就要給牛羊拔草,那些年家里沒有苜蓿,提上筐子或者繩子伙同弟弟出去,跑遍了莊前莊后的每一塊地和地埂,小孩是耐不住性子的,到處跑,尋找草最多的地方,結果就猴子掰苞谷了。欽佩爺爺奶奶為什么出去不大一會就能背一大捆子草回來,記憶中,夏日里爺爺的手,整天都沾滿了拔草時候捋下來的草汁,干在手上和指甲縫里,粗糙,洗不干凈。
放羊和拔草,是我小時候最討厭兩件事。討厭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蛐蛐聲四起,討厭扎手的蒺藜,討厭晚飯后“喀嚓喀嚓”的鍘草……那時候,我的感受是,農村人,活很多,錢很少。干那么多的事,不值得。
幾個眼光好的親戚進了城里,所謂的城,只是個小街道而已。他們辦起了油坊、門市或者農副產品收購站,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生意靠農村,雖然他們依舊和農民打著交道,但擺脫了苦焦的田地和繁重的農活。父親也嘗試著收過農副產品、羊絨等,但還是沒有走出農村。山城的集是每月逢五逢十日,小學的我,連走山城逛一圈的機會都不是很多,街上離家還有近20里路,那時候摩托車也少,趕集的人大多擠少之又少的農用三輪車,加之我從小不愿去人多的地方,每到一次山城都有新奇感覺。那時候,一毛錢是可以買四顆水果糖或者兩顆哈密瓜糖或者一塊長條泡泡糖或者一袋小雨點的,家人給零花錢最多也就一兩塊,進門市的機會不是很多。
老公路,沿著山城梁蜿蜒而上,很多司機都知道,當年過山城梁用的時間和現在去吳忠都差不多了。我站在公路旁,等一輛一輛大貨車轟轟隆隆砸著地面通過,車輪冒著熱氣,夾雜著碎鐵爛鋼的聲音,尾氣和塵土彌漫眼前。這些,在當時的農村,很少看到。農村待慣的孩子,看到汽車都覺得新奇。看到司機下車后,腆著大肚子,走進某個小賣部,買些吃的喝的拎了出來,覺得司機就是有錢,渴了餓了就花錢買著吃,農村人到城里趕集大多回家后才吃,再說花八毛錢買一瓶礦泉水也太不劃算了吧,不甜不酸不辣的,還不如八袋小雨點呢!現在想起來確實有點可笑,但是那時候司機我并不羨慕,我羨慕小賣部的售貨員――覺得那樣的工作最輕松。坐在房子里,趴在柜臺上,買貨的來了取貨收錢,又不費什么力氣,又不被風吹日曬,有好吃的還有好玩的,沒有顧客的空當,還可以用小霸王游戲機摞摞俄羅斯方塊或者開開飛機,真是太舒服了。羨慕這個職業,更羨慕家里有小賣部的孩子。覺得他們暑假不用放羊不用拔草不用收糧食,甚至郁悶家人為啥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就關了小賣部,為啥不把家搬到城里去,在那段“七匹狼”里可以兌出籃球和雨傘的日子里,我暗下決心――等我將來長大了,啥也不干,開個門市部,當售貨員。
但是時間可以讓你明白很多東西。
后來我上了初中,家里賣了羊,我告別了放羊的日子,再后來,家里的牛也賣了,我不用拔草鍘草了,再后來村里開始用收割機,我不用弓著身子滿頭大汗拼命拔麥子了。十年里,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機械已悄無聲息地進入千家萬戶的田間地頭,逐漸替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我開始欣喜,我不用放羊拔草收麥子了,我更欣喜的是,家里人也不用干這些了。那個當售貨員的愿望,被悄悄地遺忘,已實現不了或者說沒必要去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