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拖延癥演講稿(精選30篇)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1
馬爾頓說,拖延的最能損壞和降低人們做事的努力。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拖延幾乎成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惡習,心理學家說,到了50還能改掉一樁壞習慣就是奇跡。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拖延惡習》,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從小就有拖延的惡習,而且,為了拖延還差點失業。可是就在他50歲的時候,卻改掉了這種要命的惡習。
以前,爸爸媽媽叫我做一些事情,我都會說,等一下在去做,每次聽到這句話,爸爸就會嚴厲的批評我,說,如果你以后在工作上,也對領導說一句,等一下再去做的話,那么你就會失業。于是,我只好不耐煩的去做事了。
可讀了這篇文章以后,我才覺得爸爸說的是對的,不管做什么事情說就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
記得有一年放寒假。老師布置的作業特別少。我心里想:作業這么少不如明天在做。可到了第二天,我又想在拖到明天再做。快要上課了,我才想起我的作業,于是我趕緊補。現在放假我都記住那次教訓,早早的就把作業寫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一定要改掉這惡習,不能讓他成為人人的笑柄。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2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那就是世界上最苦的'水果是什么?答案是“當初如果”。雖然這只是一個腦筋急轉彎,但這是一個大家都感同身受的問題,因為幾乎每個人都不同程度患有一種病,叫做拖延癥。拖延癥的定義自然不用多說,大家患病那么久,應該接觸過各種不同的病發癥狀。
但是也不要因為拖延癥而對生活失去信心,因為每個人都是在有選擇地拖延。比如你會在一個無聊的會議上遲到,卻不會在跟男神女神的約會上遲到;對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事關重要的事情,刻意創造困難你也在所不辭。還有的時候一件事情拖著拖著,我們就干脆不做了。其實這也不錯,你能夠通過它,來區別事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自己本身是一個拖延癥十分嚴重的人。我相信班里有很多同學都和我有著相同的困擾。一到放假的時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許多的計劃,計劃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在這個時間段做什么,我要幾點起床之類的雜事。可一到實行的時候,就變成了:現在才幾點幾點,我還可以再多睡一會。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給自己放松一天吧。這個時間段應該用來休息啊,還是待會再做吧。這樣的情況下,結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發呆一整天,也不愿意去執行原本的計劃。
在表面上看來,拖延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做和任務相關的事情,我們刷朋友圈吃零食聊天,忙里偷閑中,潛意識里必定會不時地想起還沒完成的事情,這種焦慮感會讓我們慢慢開始計劃起來,哪怕只是不靠譜的一些設想,也是行動前的蓄力過程,至少在你開始做的時候不會毫無頭緒。
更令人開心的是,拖延有時候會帶來價值。
而且,拖延還能帶來創造力!很多作家會常常拖了一周沒有寫稿,卻在最后期限突然引發頭腦風暴或是靈感爆棚。廣告圈里面也有句話說,牛逼的創意,都在最后一秒出現的。
聽到這里,大家大概已經開始原諒自己的拖延癥了,那么,我只能說你們真的是資深拖延癥愛好者。如果沒有強大的頭腦風暴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那還是著手開始治療吧。
畢竟很多人都愛說,當初如果早點準備,我一定能做的更好。其實你已經盡了你所有的努力,你耗費了大量精力在逃避和焦慮上面,也花費了大量精力在截止前不久的行動力爆棚。無論怎樣,是你自己選擇,要現在的結果。
有些人覺得,我沒有拖延癥啊,我一直都在做和工作相關的事情,這類人有一種情況也很可怕。他會先花十分鐘挑一支最想用的筆,然后思考寫在哪個位置比較好看,最后慢慢地把一天的計劃列出清單,結果根本沒有按清單去做,這種看似強迫癥的行為就是標準的花式拖延時間。
拖延癥是害怕完成一件事,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結束一件事,是不知道如何完成這件事。其實根本不需要考慮太多,我們熟知的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看到一個目標就走過去了,別人卻是看見目標先訂一個作戰計劃,然后匍匐前進,往左閃,往右躲,再弄個掩體折騰了半天最后哪兒也沒到達。對于拖延癥來說,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時候,憧憬忙碌的狀態,在忙碌的時候,去悔恨當初自己的拖延。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拖延公式”是否拖延,其實本質上來講,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價,和你的獲得之間,你做一個選擇。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3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現代社會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絕癥”——拖延癥。
拖延
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相信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下周要月考,英語單詞還沒有背熟,但還是不能翻開英語書好好地背單詞,總想著“還有一個禮拜”、早著呢;或者語文要看的古文字詞義還沒記牢,明明手上沒有什么事,寧可翻開小說看幾眼,或者拿起手機玩一會兒游戲,都不愿意翻開課本。總要拖到最后幾天、甚至最后一天才翻開書,嘴里念叨著“來不及了來不及了”、一邊后悔為什么沒有提前復習。這樣臨時抱佛腳、很有可能被佛一腳踢開。考試結束之后,痛定思痛、下定決心,下次考試一定要好好復習;然后呢?然后下一次還是被拖延癥扯斷了后腿。如此循環、周而復始。
對于這樣的事我深有體會。就比如這次演講,在半個月前我就開始想講什么,但是總想著這周是男生講,有一個周末的時間來準備,沒有關系;或者就算這周是女生講,但是輪不到我,還有時間。就這樣一直拖拖拖,直到昨天我才決定,用自己血淋淋的教訓,作為今天演講的話題。
我們都知道拖延癥有多么嚴重的后果,那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呢?一位心理學家尼爾·菲奧里有一本書叫《戰勝拖拉》,書中提到這樣一個方法,叫“逆向日程表”法。簡單來說,就是從最終完成任務的那個日期算起,往前推,到哪一天該完成哪一階段,一直逆推到當下。這樣就不會沒有緊迫感;同樣,一個巨大的任務被分割成小部分,看起來也會輕松一些、人的畏難心理也會減輕。
還有一種方法被叫做“番茄工作法”,這個方法來源于一個番茄計時器,這個計時器每30分鐘會報一次時。實驗者在這30分鐘內分配休息和工作的時間,每30分鐘被稱為一個“番茄時間”。經過很多次實驗后,人們發現,25分鐘工作和5分鐘休息是比較合理、容易被人接受的;也可以讓人專心工作、不被誘惑分散注意力。
那到現在,我的演講也基本結束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同樣也是給自己一些克服拖延癥的好的建議;也希望下次輪到我演講時,別再準備得如此倉促。謝謝。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4
學校最具有特色的沖鋒號在凌晨6點10分準時響起,也不知學校怎么想的,會把沖鋒號當做起床鈴聲。
我翻了身,把被子裹得更嚴實了,我在起床和不起床之間糾結,然后再告訴自己再睡一下下,等下一定要起床,整個宿舍樓在鈴響的那刻顯得格外嘈雜,我最終還是沒能起床就在被窩里,然后暗自希望主任今天沒來,雖然這機率與在游戲中打極品裝備一樣全靠人品,機率幾乎為零。
有人說賴床是“拖延癥”的初始癥,“拖延癥”,簡單點說就是懶,懶到了一定的境界,而且心里有一個無比堅定的信念,不死的心,誰也不能阻止我拖稿,拖工資,拖后腿,至于拖后腿嘛,說得難聽點,引用別人的一句話,班級又不是狗,分什么前腿后腿的。
最不爽的就是所到別人說我拖后腿了,雖然這是事實,“拖延癥”的主要特征就是習慣把今年的事拖到明年,今天的事拖到明天這一刻的事拖到下一刻,這輩子的事拖到下輩子,有沒有下輩子,這事兒就無從可知了,我同桌就是一位深受此癥毒害的患者,他會花上一節晚自修的時間,給自己訂下冠冕堂皇的大綱計劃,下定了決心明天開始一定完成,哪怕教室倒了,哪怕校長辦公室倒了,哪怕學校被墮天使,黑月鐵騎給推了,也不能阻止,當天晚上同桌計劃得心血來潮,滿面紅光,我在旁邊打擊他,讓他別寫什么計劃大綱了,浪費時間又不實用,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他本著一個無比堅定的信念,不理我,第二天,他是堅持了一個上午,安分地得很,下午就開始癥狀出現了,然后他的“拖延癥”又顯露出來了,就這樣,日復一日,估計現在那張被用來寫大綱的紙在哪個角落也不知道了。
也就是這樣,我們錯過了很多,錯過了讀書的最好光陰,錯過了自己喜歡的女孩兒。
問女生借書看,無一不是驚異地告訴我這是言情,我當時就特郁了,怎么,男生就不可以看言情么。
正是從言情中,我了解到不少苦逼的情感故事,一對悲催的男女,互有好感,但是一直拖延下去,最終年華逝去,終成陌路,這一直是悲劇言情的主打劇情,如此劇情在電影界里也久經不衰,如《情書》再到最近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其中都是男女之間有種.種莫名的情愫,最終因為種.種原因而一拖再拖,錯過,我也一直相信在沈佳宜心中,對柯景騰是有好感的,只是時間沒有允許她說出來。
說到底就是“拖延癥”害人害已,正是因為拖,男的女的把時間拖沒了,然后我就會一個人在臆想,如果我不拖的話,我是不是就不會錯過,是不是就不會錯過讀書的光陰,不會錯過自己喜歡的女孩兒,是不是現在就會魚和熊掌兼得,當然了,一切都是在臆想之中,也只是臆想而已。
我前桌的同桌,常侃調“曾經有一份感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沒有去珍惜”。覺得和我很像哎,唯一不同的就是曾經從來就沒有一份感情放在我的面前,雖然我一直信奉某人說的一句話,“高中,大學不談,還指望大學畢業后憑空蹦出一個要才有才,要貌有貌的女孩。”我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拖延癥”害的。
每次放學,羨慕嫉妒恨地看著別人摟著女孩從自己身邊走過,同樣是人,差距咋這樣大呢,他們一點也不體諒我這個單身的雄性生物,回頭想想自己,學習差得只能拖后腿。
唉,明天一定痛改前非,佛曰:大徹大悟,至于今天,還是先洗洗臉睡了吧。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5
今天,我想和大家來說一說在現代社會中,十分普遍的一種“絕癥”——拖延癥。
拖延癥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相信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下周要月考,英語單詞還沒有背熟,但還是不能翻開英語書好好地背單詞,總想著“還有一個禮拜”、早著呢;或者語文要看的古文字詞義還沒記牢,明明手上沒有什么事,寧可翻開小說看幾眼,或者拿起手機玩一會兒游戲,都不愿意翻開課本。總要拖到最后幾天、甚至最后一天才翻開書,嘴里念叨著“來不及了來不及了”、一邊后悔為什么沒有提前復習。這樣臨時抱佛腳、很有可能被佛一腳踢開。考試結束之后,痛定思痛、下定決心,下次考試一定要好好復習;然后呢?然后下一次還是被拖延癥扯斷了后腿。如此循環、周而復始。
對于這樣的事我深有體會。就比如這次演講,在半個月前我就開始想講什么,但是總想著這周是男生講,有一個周末的時間來準備,沒有關系;或者就算這周是女生講,但是輪不到我,還有時間。就這樣一直拖拖拖,直到昨天我才決定,用自己血淋淋的教訓,作為今天演講的話題。
我們都知道拖延癥有多么嚴重的后果,那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呢?一位心理學家尼爾·菲奧里有一本書叫《戰勝拖拉》,書中提到這樣一個方法,叫“逆向日程表”法。簡單來說,就是從最終完成任務的那個日期算起,往前推,到哪一天該完成哪一階段,一直逆推到當下。這樣就不會沒有緊迫感;同樣,一個巨大的任務被分割成小部分,看起來也會輕松一些、人的畏難心理也會減輕。
還有一種方法被叫做“番茄工作法”,這個方法來源于一個番茄計時器,這個計時器每30分鐘會報一次時。實驗者在這30分鐘內分配休息和工作的時間,每30分鐘被稱為一個“番茄時間”。經過很多次實驗后,人們發現,25分鐘工作和5分鐘休息是比較合理、容易被人接受的;也可以讓人專心工作、不被誘惑分散注意力。
那到現在,我的演講也基本結束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同樣也是給自己一些克服拖延癥的好的建議;也希望下次輪到我演講時,別再準備得如此倉促。謝謝。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6
昨天,破天荒的拿出自己上次踏過泥洼坑的鞋子洗了起來。是那么的可憐,又是那么的罪有應得。
明明已經不是七八歲的孩子,卻還是免不了不小心的時候。現在想想也覺得很氣,所以當時回家,根本就沒有想要洗。出門遇上臺風,買了雨傘也沒有什么用,回到家一身濕透就算了,還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因為天色有些黑,根本沒注意,就不幸地踏入泥坑,論誰都會覺得倒霉吧。那天回家后,就脫了身上的衣服,洗了熱水澡,還把白運動鞋,給收了起來。當然,當時已經不是白色運動鞋了,而是泥色運動鞋。
所以,一直都沒有拿出來洗。今天,收拾床底的時候,忽然想起來。才發現自己已經忘了那么久。于是,終于把鞋子放入水里,拿起自己的小鞋刷,開始洗涮涮了。過程和往日一樣,費力不討好,消耗了不少的時間。不過,因為每次洗鞋都是這樣討厭,所以我也算有些習慣了。自然,也是沒有什么抱怨的洗完了。
然而,沒有放過我的是。在我收拾鞋盒子的時候,發現我的另一雙白色球鞋,還沒有洗。是前幾天我出門弄臟的,因為剛下過雨,所以地面潮濕,在外表和朋友說說笑笑,所以回家就覺得明天再洗。結果,自然是說一時,忘記一陣子。于是,我又只好拿著這雙鞋子去洗涮涮。因為已經洗過一雙,所以洗第二雙讓我覺得更加不悅了。好在是球鞋,好洗。但是,喜歡白色的我,鞋子也常常買白色,對于污漬總是過度計較。于是,就把自己吃力的勁給用上了,才收拾完畢。好在洗完之后就可以休息吃飯,不然,我又不知道要抱怨多久了。
可是現在想想,不都是自己太懶惰了,才會有這樣的后果嘛。明明最開始的自己,就是把不喜歡的事情先做掉,然后再去做別的事情,結果現在,越來越會拖延了。不是玩手機,就是做些有的沒的,根本就沒有做什么正經事過。
的確,很多不想做的事情,越放只會變成,遺忘的事情。最后在一個不湊巧的時間,才會終于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不情不愿的去做。既然這樣,何不像從前一樣,小心一點,注意一點,盡量不要被其他的事情耽誤,好好盤算天氣和穿著,也不要拖延放置討厭的事情,盡快去做。
有些事情,拖延還可以解決,可是有些時候,你一但有了這樣的心思,就會變得麻煩了。從前看過一句話,“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你的余生都不夠用”。古話不是也說嘛“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所以,不要給自己理由浪費時間。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7
昨天第一次把上次踩過泥坑的鞋子拿出來洗了。太窮了,活該。
明明已經不是七八歲的孩子了,卻還是被粗心大意。現在一想起來就覺得很生氣,所以回家的時候根本不想洗。當你在臺風中外出時,買一把傘是沒有用的。你回家后可以忘記,但你仍然離家不遠。因為天黑了,你根本沒注意,你很不幸地踏進了泥坑。誰都會覺得倒霉。那天回家后,我脫了衣服,洗了個熱水澡,把白色運動鞋收了起來。當然那時候不是白球鞋,是泥球鞋。
所以從來沒有拿出來洗。今天我在整理床鋪的時候,突然想起來。卻發現我已經忘記了這么久。然后,我終于把鞋子放進水里,拿起我的小鞋刷開始洗。和過去一樣,這個過程費力不討好,耗費大量時間。但是,因為每次洗鞋子都很煩,所以有一些習慣。自然,洗了也沒有抱怨。
然而,沒有放過我的是。我收拾鞋盒的時候,發現我的另一雙白色運動鞋還沒有洗。前幾天出去的時候弄臟了,因為剛下過雨,所以地面是濕的。在外面和朋友說說笑笑,感覺明天回家就洗了。這樣一來,自然是說一會兒又忘一會兒。所以,我不得不把這雙鞋拿去洗了。因為我已經洗了一雙,洗第二雙讓我覺得更不開心。還好是運動鞋,很容易洗。但是,如果我喜歡白色,我經常買白色的鞋子,我總是太在意污漬。然后,我使出渾身解數,完成了包裝。還好洗完可以休息吃飯,不然不知道會抱怨多久。
但現在想來,并不是因為我太懶才會有這樣的后果。明明開始的時候,我是先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然后再做其他的事情。因此,現在,它會越來越延遲。無論是玩手機還是做一些事情,我從來沒有做過什么正經的事情。
的確,很多你不想做的事情只會被遺忘。最后,在一個不幸的時刻,我終于會覺得有點尷尬,不愿意去做。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像以前一樣,小心點,注意點,盡量不要被其他事情耽誤了,好好計算一下天氣和衣服,在不耽誤煩人的事情放置的情況下,盡快去做呢?
有些事情拖延是可以解決的,但是有時候,一旦你有了這樣的想法,你就會陷入困境。很久很久以前,我讀到一句話,“如果你把今天的工作推遲到明天,你的余生就不夠了”。古語有云:“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將為明天而活,一切都將付諸東流。”所以,不要給自己浪費時間的理由。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8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拖延癥是種惡習,幾乎曾經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因此想要提升執行力,首先我們得學會如何治療拖延癥,不要等到火燒眉毛了,才知道如何去處理一件事情。那么如何提高個人執行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拒絕拖延癥。
拖延癥狀歸納為五點:1、面對事情無從下手時,有目標、有方法、缺乏步驟!(猶豫型)2、在做事的過程中缺乏思考,缺乏技巧,總是結果不好,后悔。(沖動型)3、定下目標,就是做不到,缺乏執行力或者堅持,光說不練。(懶惰型)4、沒有目標,沒有激情,不知道該往哪去,混一天是一天。(迷茫型)5、有了目標,有計劃,但總是被他人影響,最后總是偏離自己的目的,甚至做了完全相反的結果。(盲從型)
克服拖延,提升執行力:
一、掌握方法,做正確的事。很多人之所以行動力不足,部分原因是在已有目標和方向的前提下,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因此導致辦事效率低下,手頭事物的序列混亂、復雜、思路不清晰,因此對于事務的進行非常不順利,久而久之變成了拖延,這屬于執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方法,導致進度緩慢低下。
二、學會排列事務序列以及進行時間管理。專門針對注意力分散,思維跳躍的人。對于這類人需要學會“番茄工作法”,就是將時間分成一個又一個的番茄塊,盡可能讓時間形成塊狀而非碎片化的方法,以達到高效的目的。在排列事件方面,需要按照嚴密的邏輯順序一步步的來,比如我要解決某個問題,第一步并不是去馬上提出解決方案,而是盡可能的先收集各類信息,進行綜合的分析處理,才能找到解決方法。
三、學會拒絕。在工作中不必馬上回復的信息和被人要求幫助常常都會影響效率,引起拖延,而拒絕別人是一個高效能人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而這個能力卻是大多數人都不具備的,在某些事情會影響到自身情況下,一定要學會用或硬或軟的方法拒絕。
四、目標合理。想要在工作中更加順利的完成任務,首先目標要合理。贏家往往都是盡可能的完成每個小目標,從而促使全局發生質的改變。目標不合理的情況下,即使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在完成小目標時也會備受壓力。如此容易導致對長遠目標喪失信心。最佳狀態應該是每完成一個小目標還有余力,這樣可以產生一種得勝者的快感。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9
“趕快起床”、“等一會兒”,“趕快寫作業”、“等一會兒”,“趕快去吃飯”、“等一會兒”,“趕快關電腦”、“等一會兒”,“趕快上床睡覺”、“等一會兒”……宅在家里上網課這段時間,一天中有許多個等一會兒。我的“等一會兒”和媽媽的“趕快”似乎交織成了一曲響亮的家庭交響樂,此起彼伏。
早上我的鬧鐘滴滴滴滴地響個不停,我伸出手將鬧鐘拍到地上,果真他不響了。于是我身子一縮,被子一蒙,連續和周公進行一日游。突然媽媽的女高音響了起來,兒子快起來打卡,要不然就遲了,緊接著我暖烘烘的被子不見了。我急不情愿地坐起來,閉著眼摸索著衣服,慢吞吞地往身上套,嘴里不滿足地嘟囔著:“急什么,現在才幾點,再等一會兒不行嗎?”但觀察媽媽怒目圓睜,我只好穿好衣服,磨磨蹭蹭晃到衛生間。
來到衛生間,半瞇著眼睛,拿起牙桶牙刷,一邊接水一邊在牙刷上擠了“三點”牙膏,慢悠悠地刷著牙,嘴里還哼著不知名調子。這時媽媽的`女高音再度想起:“怎么還不出來,掉衛生間了……”
我嘟囔著來到餐桌旁,一看早餐,眉頭就皺了起來,心想:“哎,怎么又是牛奶面條加雞蛋!”我捏住鼻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著牛奶,一根兒一根兒慢條斯理地兒吃著面條。這時媽媽吼道:“別磨蹭,趕快吃飯、趕快整理、趕快上課……”,一連串的趕快,像炸雷一樣,震得我耳鼓膜一顫一顫的。看到媽媽那張兇巴巴的、滿臉殺氣的、極不行耐的表情,讓原來想說再等一會兒的我,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嗖”地一下坐到桌子前……
剛進入直播間,就聽見尹老師熟識的聲音:“請全部同學連麥”,我一看表,原來上課竟然遲到了五分鐘。我懊悔不已,下定決心,以后肯定要和等一會說再見,不讓時間在我的“等一會兒”中匆忙溜走。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10
我的心中住著一個小惡魔——拖延癥。
媽媽曾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你呀,什么都好,就是拖延這個毛病改不了!”而我卻聽之任之,認為不就是慢一點嘛,沒什么大不了。
雖然,我是個五年級學生了,但每次叫醒我的并非鬧鐘,而是媽媽的河東獅吼。“起床了,快點!”一大清早,媽媽推開門就沖我喊道,而我伸頭看了看表:“早著呢!”身子又蜷進被窩里去了。沒過幾分鐘,忍無可忍的媽媽怒氣沖沖地來到我的床前,伸手把被子一掀,揪著我的耳朵怒吼道:“起不起來,我要打人了啊!”我極不情愿地拿起衣服,隨著門“咣”的一聲關上,我立即倒下,再次進入夢鄉。媽媽第三次叫我起床時,手里已經多了一件法器,俗稱“家法”。這回我終于起來了,磨磨蹭蹭,半個小時已經過去了。
這樣的三重奏每周都會上演,媽媽還咬牙切齒地說:“真希望你被老師狠狠懲罰一次,看你長不長記性。”我對這句話不屑一顧,直到有一天靈驗了,我才終于下定決心告別那害人的拖延癥。
上課鈴響了后,我才踏進教室,由于我的中途闖入,打斷了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課。王老師(學校外興趣班的老師)沖我陰險地一笑,一臉溫和地說:“小羅,下課了有‘獎勵’哦!”我丈二和尚摸不清頭腦,不是應該受懲罰嗎?忐忑不安的我坐在座位上,好不容易等到下課。王老師讓全班同學用掌聲把我請到講臺,宣布了一條新規定:凡是遲到的同學,都要用屁股寫“我遲到了!”四個大字。很不幸,我成為了第一個中招的。此時的我,已經羞得滿臉通紅,恨不得有一張飛毯,立即逃離教室。在同學們火辣辣的目光注視下,似乎我全身的每一根汗毛都著火了,羞愧得無地自容。
這次懲罰嚴重打擊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一連幾個星期都比其他同學更早到學校。媽媽覺得我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打回原形。可我每次一犯拖延癥的時候,那火辣辣的目光就浮現在我的眼前,我便會立刻出門。
拖延癥,這個惡魔已經離我遠去,雷厲風行來到我的身邊,我能不高興嗎?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11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小驍,幫老媽拿本書!”“哦!”我一邊回答一邊繼續看書;“小驍,到樓下取個快遞!”“知道了,馬上去!”媽媽要求做的事,我從來都是滿口答應。不過……只有老媽知道,我這嘴皮子功夫真的厲害,其實從來沒有行動。這個暑假,老媽決定對我采取措施了。
一天午后,媽媽把我叫到跟前,一改往日的“河東獅吼”,一本正經地跟我說:你——嚴重“拖延癥”患者,今日給你開一劑處方“隔離觀察,自我反省,綜合診治,終結病患”!看老媽的架勢,還真不是說著玩的,我只能乖乖服從。
暑假已經過半,老師發了群信息要檢查作業,可我的作文一篇都未完成,每天都想著怎么蒙混過關。可是這回,老師要點名了。我決定立刻動筆完成一篇習作。可整整一上午過去了,我還只寫了個題目。正想動筆,又覺得無從下手。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午飯時間,本子上依然只有一行字。這時,我心中的正義天使和邪惡小人開始戰斗了。
正:“朱宇驍,你還愣著干什么,快點寫呀,沒幾天就要開學了,再不寫你真的要挨批了!”
邪:“早呢,還有二十多天才開學呢,最近有太多熱門劇,錯過了暑假你就不能追了。別寫了,別寫了!”
這么一想,我有點動搖了,一只手不由自主地拿起電視遙控器。
“停停停,你在做什么?電視不僅傷眼睛,還浪費時間,如果你寫不完作文,就等著被那個名醫收去治療吧!”正義天使急了。
我的手又縮了回去,被老媽“綜合整治”,那種感覺可不好過呀!“不看電視,堅決不看!”斗爭了許久,我終于重新拿起了筆。
為了能夠徹底治愈我的“拖延癥”,“名醫”老媽始終在默默關注我,并不斷提醒我:做事之前,必須確立目標,設好時間節點,再分步落實。只要嚴格遵守“今日事,今日畢”的原則,再嚴重的“拖延癥”都可以徹底治療!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12
窗外,狂風發出狂傲的怒吼,卷飛了才開始降落的粒粒雪花,它們乘著風在天空中旋轉著,產生一個大的漩渦,頓時,感覺整個白茫茫的世界都在旋,我看不清什么東西了,只呆呆地望著一排車轍,綿延著遠去……
心中頓時一陣一陣悸動,兩行熱乎乎的淚水,悄然滴落在作業本上,本子上的字已經慢慢氤氳開來……
日歷上正月初七四個鮮紅的大字徹底刺痛了我的眼,可我的拖延癥又開始發作了!
雙手一筆一劃,一點點地寫著,如螞蟻慢行。本子上的筆畫也是一點一點的顯現出來。“滴答滴答”時光的匆匆溜走聲傳入我的耳中,我還一厘米一厘米的挪動著我的右手,被困在左手下的紙張被我手上的力量壓得“吱吱”直叫疼。自己的手就像是蝸牛一樣,一絲一絲吐著粘液,手才得以慢慢地努力滑動。
“吱!”一聲嘶啞的推門聲,傳入耳畔,我連忙加速胡寫了一通:大事不妙,媽媽來檢閱啦!
隨后,就是一聲沉悶的響聲,只覺手上像打了辣椒水,火辣值為百分之二百,肉體上的疼痛和內心的絞痛結合在一起,自己立馬被打趴下了。
隨后,又是一陣火車的轟鳴聲:“劉心熠卓,你怎么那么……真不讓人省心……”媽媽捂著胸口,臉色也由紅轉白。
那一陣陣的責備聲以及媽媽痛苦的模樣,鞭打著我的心,我心中像倒了一壺開水,翻滾著、沸騰著:慢,是一種病,我一定要與“病魔”抗爭!
窗上的冰霜顯現出五棱柱般的花紋,那花紋閃著亮光,仿佛是一枚勢不可當的盾牌,也詮釋著我意志的堅定!
我的右手,似乎被我的意志激活啦,開始一步一步一點一點提高速度,仿佛我手上裝了一臺電力馬達,一點一點提高時速。
手上的筆桿,不住揮動,卯足了勁兒,往前,往前,再往前!筆尖下生出了一朵朵曼妙的藍黑色的花。
“好啦”!一聲激昂的叫聲爆炸在半空中,我欣喜若狂,不禁掩面痛哭,我終于戰勝了這“頑疾”——拖延癥,再見啦!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13
我們許多人都有“拖延癥”:吃飯慢、上學慢、寫作業慢,做什么都慢……喜愛把一件事拖到最終一刻,那么就讓我來說說我的“拖延癥”吧!
記得那是在上二班級的時候,一天下午放學后,我正津津有味地看著動畫片,媽媽突然走過來關掉了電視,說:“別看了,快去寫作業吧。”我心不甘、情不愿地從沙發上站起來,邊起身邊小聲嘀咕:“我正看得起勁呢,時間還早呢……”
我不緊不慢地走向自己的書桌,無可奈何地打開書包,掏出書、作業本和文具盒開頭寫作業。剛拿起筆,突然,書桌旁媽媽正在充電的手機來了一條信息提示,我東張西望不見媽媽,心想:媽媽不在,就看一眼,不會耽擱時間的。于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起了手機,“真巧,是我的.好伴侶發來的,給她回一個吧,不會耽擱時間的。”就這樣,一來一回,不大一會兒,我們就天南海北地聊得熱火朝天。“你在干什么?”媽媽一把奪過手機,嚴峻地批判了我,我只好乖乖地寫作業。
寫著寫著,突然感覺腳底下有個東西,拿起來一看,原來是我可愛的小魔方,它在召喚我:“小仆人,歇會兒吧,時間還早呢玩一會兒吧!”我想也是的。不知過了多大一會兒,媽媽猝不及防地進了房間,我立即收起魔方,裝模作樣地寫起作業。“快點寫!”望著媽媽的笑容,我深深地吁了一口氣,閃電般地將作業收尾,開頭讀起書來。
現在想想真可怕,一寸光陰,一寸金,人最珍貴的就是時間,抓緊時間寫完作業還可以看看書,增長自己的見識,才會有更大的進步。在學習生活中,我們要遠離拖延,讓自己變得更加樂觀,爭取做最好的自己!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14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拖延癥是指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這種行為深深毒害著我。
晚上8點鐘的時候,我感覺床正在低聲呼喚我,可我之前一直在看小說,還沒完成我的作業。算了吧,反正我寫得快,明早起來一樣能寫完。于是,我倒在床上就睡著了。
第2天早上,我突然睜開眼睛,想起作業還沒寫。我剛要伸手去拿作業,床就把我吸了回來,我不自覺地瞇上了眼睛,卻見作業卷攤在床上,我馬上拿起筆刷刷地寫了起來。2分鐘過去了,我寫完了所有的作業,我心里暗暗高興,簡直不敢相信我居然能寫的那么快。既然寫完了,那就再睡一會兒吧,我把作業放在了床頭,便又睡著了。
當我睡得正香的時候,只聽媽媽大吼一聲:“小兔崽子快起床!”這一聲,嚇得我一機靈,我撇了撇嘴,不滿意地說道:“我作業都寫完了,就不能再睡一會兒嗎?”說著,我還用手往床頭劃了劃,可令我驚訝的是,床頭空蕩蕩的,什么東西都沒有!我睜開了眼睛,瞧了瞧床頭,真的什么都沒有,我看向書包,發現作業卷還在書包里靜靜地躺著,翻開一看,作業一頁都沒寫!這是什么情況?我傻眼了,我剛才明明把作業都寫完了呀。原來,我在想象中寫完了作業。看來,沒完成作業睡覺也不安心呀。
我又看了看表,嗯,才7點,大不了我早飯不吃了。我開始寫作業,可腦子里一直想著昨天看的小說,當我想到有趣的地方時,還會笑一笑,完全忘記了我還沒有寫完作業。直到老師上課時,我才想起來:我的作業還沒有寫完!,面對老師的質問,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很顯然,我已經患上了嚴重的拖延癥……
拖延時間是世界上最省力的事情,但后果不堪設想。我希望我能盡快地克服拖延癥,變成一個守時的人、一個有生活規律的人、一個身邊的朋友都信賴的人。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15
“趕快起床”、“等一會兒”,“趕快寫作業”、“等一會兒”,“趕快去吃飯”、“等一會兒”,“趕快關電腦”、“等一會兒”,“趕快上床睡覺”、“等一會兒”……宅在家里上網課這段時間,一天中有很多個等一會兒。我的“等一會兒”和媽媽的“趕快”好像交織成了一曲嘹亮的家庭交響樂,此起彼伏。
早上我的鬧鐘滴滴滴滴地響個不停,我伸出手將鬧鐘拍到地上,果然他不響了。于是我身子一縮,被子一蒙,繼續和周公進行一日游。突然媽媽的女高音響了起來,兒子快起來打卡,要不然就遲了,緊接著我暖烘烘的被子不見了。我急不情愿地坐起來,閉著眼摸索著衣服,慢吞吞地往身上套,嘴里不滿意地嘟囔著:“急什么,現在才幾點,再等一會兒不行嗎?”但看見媽媽怒目圓睜,我只好穿好衣服,磨磨蹭蹭晃到衛生間。
來到衛生間,半瞇著眼睛,拿起牙桶牙刷,一邊接水一邊在牙刷上擠了“三點”牙膏,慢悠悠地刷著牙,嘴里還哼著不知名調子。這時媽媽的女高音再度想起:“怎么還不出來,掉衛生間了……”
我嘟囔著來到餐桌旁,一看早餐,眉頭就皺了起來,心想:“哎,怎么又是牛奶面條加雞蛋!”我捏住鼻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著牛奶,一根兒一根兒慢條斯理地兒吃著面條。這時媽媽吼道:“別磨蹭,趕快吃飯、趕快收拾、趕快上課……”,一連串的趕快,像炸雷一樣,震得我耳鼓膜一顫一顫的。看到媽媽那張兇巴巴的、滿臉殺氣的、極不可耐的表情,讓本來想說再等一會兒的我,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嗖”地一下坐到桌子前……
剛進入直播間,就聽見尹老師熟悉的聲音:“請所有同學連麥”,我一看表,原來上課竟然遲到了五分鐘。我后悔不已,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和等一會說再見,不讓時間在我的“等一會兒”中匆匆溜走。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16
“趕快起床”、“等一會兒”,“趕快寫作業”、“等一會兒”,“趕快去吃飯”、“等一會兒”,“趕快關電腦”、“等一會兒”,“趕快上床睡覺”、“等一會兒”……宅在家里上網課這段時間,一天中有很多個等一會兒。我的“等一會兒”和媽媽的“趕快”好像交織成了一曲嘹亮的家庭交響樂,此起彼伏。
早上我的鬧鐘滴滴滴滴地響個不停,我伸出手將鬧鐘拍到地上,果然他不響了。于是我身子一縮,被子一蒙,繼續和周公進行一日游。突然媽媽的女高音響了起來,兒子快起下次,買的新碗已全部用完。看著灶臺上摞著的一大堆泛了白毛的碗,我一臉發愁,以前還總嫌一個碗也洗,廢水費工夫,現在我卻后悔了,自己弄的亂攤子只能由自己來收拾。碗堆了那么多,我花了一個整個晚上的時間才洗完,實在累的不行。
躺在床上休息時,我又開始了以往多次無效果的埋怨:我為什么這么懶?干什么事都愛拖延,別說渴望成為什么成功人士了,竟然幾個碗也洗不好。打開微信和QQ,大家所發的動態中也不乏許多公開責備自己懶惰,愛拖延的情況。我們常常只在思想中進行激烈的斗爭,可是在形體上卻總是無動于衷。其實解決這些毛病的關鍵就在于一個詞——行動。
古人曰:“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若坐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延洗碗,最終得到的'只是一大摞長白毛的碗;拖延作業,最后“贏得”的是老師的批評與父母的“雙打”;拖延人生,我們將無所事事,一事無成!“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有走出舒適區,行動起來,我們才能鑄就所向往的輝煌。人生亦是如此,我們應該明白,空想是一無所有的源頭,實干才是翹起夢想的杠桿,沒有人愿意自甘墮落,天上也不會掉下餡餅,如果想要真正的改變現狀,那么請行動起來吧。
想要行動,應做到以下三點:一,不怕困難,這種無畏的精神正是我們所應該去學習的,要知道,一個連洗碗都怕累的人不可能做出大事。二,不能拖延。狄更斯說:“永遠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完成的事留到明天做,拖延是偷光陰的賊,抓住它吧!”要做貧僧,不畏艱難,用行動游歷九州四海;莫做富僧,安于現狀,拖延而徘徊不前。三,不停止奮斗。當今時代飛速發展,豈會等待停滯的少數人?請永葆奮斗之心,用行動踏出屬于自己的光明未來!
愛默生說:“一心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行動起來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青年朋友們,行動是連接理想與現實的橋梁,行動起來吧!不怕困難,不去拖延,不止奮斗。行動起來,我們定能書寫人生的華章!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17
人生,就是一個完善自己、修復自己的過程。———題記
太陽光暖洋洋地從窗口射進來,溫柔地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窗外的城市已經又開始了新一天的日程,街上各式各樣的人們都匆忙地奔波著,早餐店的門口早已坐滿了焦急等待吃早餐的顧客,包子的香氣從蒸籠中飛出,融入了早晨清新的空氣中。
而與此同時,我依舊縮在被窩中,無論媽媽如何喊叫,就是不肯探出頭來,“五分鐘,再睡五分鐘啦!”我懶洋洋地應付著媽媽,“不行!7點半了,你看你們班的班長6點就起床讀書、背英語單詞了!”“好,我起……”我極不情愿且迷迷糊糊地穿衣服,慢吞吞地洗臉刷牙,心想:反正今天運動會,晚去一會又不會被發現。我這拖延癥,早已深入我體內,無藥可救了,正因為如此,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比別人慢一步,而且顯得慌慌張張。
這天是我們學校一年一度的春季運動會,運動場上鑼鼓齊鳴、人聲鼎沸,正當我偷偷摸摸地從人群中混進我們班集合點時,突然一個聲音從背后大聲喝住了我,“你還知道來呀!”嚇得我一怔,急忙回頭看去,原來是班長,“班長,我錯了,下次一定早來。”“哼!”班長惡狠狠地說“你真是個拖油瓶!”這時,我也不樂意了:“怎么了,不就晚來一會嗎!”“晚來一會?你的項目都結束了!”聽到這話,我腦子“嗡”地一聲,仿佛被人重重錘了一下似的,頓時清醒了許多,原來我是運動員,要參加女子接力賽的,能為班集體出一份力,是我的夢想啊,可如今我竟然拖到現在才來,一切都結束了,我的臉頓時通紅。“啊,我是……我是……”此時我真想找個地縫鉆進去……
運動會結束了,我們班在全年級中墊底了,聽到這個消息,所有人目光都落到了我身上,我低下頭,無地自容,連班主任也來找我談話,語重心長對我說:“你要注意你自身的錯誤啊。”我的心理防線突然崩潰了,“嗯,張老師,我知道我錯了,我一定改!”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掉下來,我真是恨我自己呀,我恨自己的“懶”,恨自己的拖延癥。
從那刻起,我開始努力地過好每一天,剛剛開始努力時,確實十分痛苦,早早起床時,痛徹心扉,改掉自己的毛病時,十分難過,不情不愿,而當我慢慢適應時,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愛上了這種努力而又認真的生活態度。我第一次覺得,自己是班級的一員,我也要追上他們的腳步,我要與他們一起奮斗!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你一定會感謝并愛上那個努力奮斗、拼搏的自己!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18
我們很多人都有“拖延癥”:吃飯慢、上學慢、寫作業慢,做什么都慢……喜歡把一件事拖到最后一刻,那么就讓我來說說我的“拖延癥”吧!
記得那是在上二年級的時候,一天下午放學后,我正津津有味地看著動畫片,媽媽突然走過來關掉了電視,說:“別看了,快去寫作業吧。”我心不甘、情不愿地從沙發上站起來,邊起身邊小聲嘀咕:“我正看得起勁呢,時間還早呢……”
我不緊不慢地走向自己的書桌,無可奈何地打開書包,掏出書、作業本和文具盒開始寫作業。剛拿起筆,突然,書桌旁媽媽正在充電的手機來了一條信息提示,我東張西望不見媽媽,心想:媽媽不在,就看一眼,不會耽誤時間的。于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起了手機,“真巧,是我的好朋友發來的,給她回一個吧,不會耽誤時間的。”就這樣,一來一回,不大一會兒,我們就天南海北地聊得熱火朝天。“你在干什么?”媽媽一把奪過手機,嚴厲地批評了我,我只好乖乖地寫作業。
寫著寫著,忽然感覺腳底下有個東西,拿起來一看,原來是我可愛的小魔方,它在呼喚我:“小主人,歇會兒吧,時間還早呢玩一會兒吧!”我想也是的。不知過了多大一會兒,媽媽猝不及防地進了房間,我立刻收起魔方,裝模作樣地寫起作業。“快點寫!”望著媽媽的笑容,我深深地吁了一口氣,閃電般地將作業收尾,開始讀起書來。
現在想想真可怕,一寸光陰,一寸金,人最寶貴的就是時間,抓緊時間寫完作業還可以看看書,增長自己的見識,才會有更大的進步。在學習生活中,我們要遠離拖延,讓自己變得更加積極,爭取做最好的自己!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19
昨天,破天荒的拿出自己上次踏過泥洼坑的鞋子洗了起來。是那么的可憐,又是那么的罪有應得。
明明已經不是七八歲的孩子,卻還是免不了不小心的時候。現在想想也覺得很氣,所以當時回家,根本就沒有想要洗。出門遇上臺風,買了雨傘也沒有什么用,回到家一身濕透就算了,還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因為天色有些黑,根本沒注意,就不幸地踏入泥坑,論誰都會覺得倒霉吧。那天回家后,就脫了身上的衣服,洗了熱水澡,還把白運動鞋,給收了起來。當然,當時已經不是白色運動鞋了,而是泥色運動鞋。
所以,一直都沒有拿出來洗。今天,收拾床底的時候,忽然想起來。才發現自己已經忘了那么久。于是,終于把鞋子放入水里,拿起自己的小鞋刷,開始洗涮涮了。過程和往日一樣,費力不討好,消耗了不少的時間。不過,因為每次洗鞋都是這樣討厭,所以我也算有些習慣了。自然,也是沒有什么抱怨的洗完了。
然而,沒有放過我的是。在我收拾鞋盒子的時候,發現我的另一雙白色球鞋,還沒有洗。是前幾天我出門弄臟的,因為剛下過雨,所以地面潮濕,在外表和朋友說說笑笑,所以回家就覺得明天再洗。結果,自然是說一時,忘記一陣子。于是,我又只好拿著這雙鞋子去洗涮涮。因為已經洗過一雙,所以洗第二雙讓我覺得更加不悅了。好在是球鞋,好洗。但是,喜歡白色的我,鞋子也常常買白色,對于污漬總是過度計較。于是,就把自己吃力的勁給用上了,才收拾完畢。好在洗完之后就可以休息吃飯,不然,我又不知道要抱怨多久了。
可是現在想想,不都是自己太懶惰了,才會有這樣的后果嘛。明明最開始的自己,就是把不喜歡的事情先做掉,然后再去做別的事情,結果現在,越來越會拖延了。不是玩手機,就是做些有的沒的,根本就沒有做什么正經事過。
確實,很多不想做的事情,越放只會變成,遺忘的事情。最后在一個不湊巧的時間,才會終于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不情不愿的去做。既然這樣,何不像從前一樣,小心一點,注意一點,盡量不要被其他的事情耽誤,好好盤算天氣和穿著,也不要拖延放置討厭的事情,盡快去做。
有些事情,拖延還可以解決,可是有些時候,你一但有了這樣的心思,就會變得麻煩了。從前看過一句話,“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你的余生都不夠用”。古話不是也說嘛“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所以,不要給自己理由浪費時間。
今天,我想和大家來說一說在現代社會中,十分普遍的一種“絕癥”——拖延癥。
拖延癥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相信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下周要月考,英語單詞還沒有背熟,但還是不能翻開英語書好好地背單詞,總想著“還有一個禮拜”、早著呢;或者語文要看的古文字詞義還沒記牢,明明手上沒有什么事,寧可翻開小說看幾眼,或者拿起手機玩一會兒游戲,都不愿意翻開課本。總要拖到最后幾天、甚至最后一天才翻開書,嘴里念叨著“來不及了來不及了”、一邊后悔為什么沒有提前復習。這樣臨時抱佛腳、很有可能被佛一腳踢開。考試結束之后,痛定思痛、下定決心,下次考試一定要好好復習;然后呢?然后下一次還是被拖延癥扯斷了后腿。如此循環、周而復始。
對于這樣的事我深有體會。就比方這次演講,在半個月前我就開始想講什么,但是總想著這周是男生講,有一個周末的時間來準備,沒有關系;或者就算這周是女生講,但是輪不到我,還有時間。就這樣一直拖拖拖,直到昨天我才決定,用自己血淋淋的.教訓,作為今天演講的話題。
我們都知道拖延癥有多么嚴重的后果,那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呢?一位心理學家尼爾·菲奧里有一本書叫《戰勝拖拉》,書中提到這樣一個方法,叫“逆向日程表”法。簡單來說,就是從最終完成任務的那個日期算起,往前推,到哪一天該完成哪一階段,一直逆推到當下。這樣就不會沒有緊迫感;同樣,一個巨大的任務被分割成小局部,看起來也會輕松一些、人的畏難心理也會減輕。
還有一種方法被叫做“番茄工作法”,這個方法一個番茄計時器,這個計時器每30分鐘會報一次時。實驗者在這30分鐘內分配休息和工作的時間,每30分鐘被稱為一個“番茄時間”。經過很屢次實驗后,人們發現,25分鐘工作和5分鐘休息是比擬合理、容易被人接受的;也可以讓人專心工作、不被誘惑分散注意力。
那到現在,我的演講也基本結束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同樣也是給自己一些克服拖延癥的好的建議;也希望下次輪到我演講時,別再準備得如此倉促。謝謝。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20
尊敬的文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
上臺前,我做了一下斗爭,想著要不要和大家講這件事,畢竟這不是什么露臉的事,最后我決定,要講!
有這么兩句話,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一句是“車到山前必有路”,一句是“船到橋頭自然直”。有人說這是終極的人生智慧,我要說這是拖延癥患者自我麻醉的毒物,這樣的想法是萬萬要不得的。
為什么這樣講呢?先說說我自己吧。相處這幾天,大家都知道我在單位是副處長,但是,你們不知道,上個月我曾與處長失之交臂。當時,我們單位五個人參加競聘,其中比較有競爭力的有三個人,我就是三個中的一個。無論從工作業績還是群眾看,我應該是眾望所歸的。但是,事與愿違,最后,我輸了。
我輸在了演講。我的競聘演講做得比較刻板,沒錯話,沒毛病,但是也沒新意。而另一位同事講得是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特別吸引人。最后綜合評定,他比我多一票。這樣被淘汰下來,我特別郁悶,特別不甘心,也特別后悔。
因為,早在一年多以前,我就在上看到過“張嘴就來”的演講培訓介紹,當時也動過心學,但又一想,這又不是什么要緊事,不急,看看再說吧。就這樣,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一拖再拖,拖成了這么個結果。
說起這段經歷,我不由得想到一個小故事。故事講的是:有三個人結伴而行,上帝為了考驗他們,在他們前進的途中設置了一座獨木橋,橋下是萬丈深淵。第一個人到橋前,想都沒想,大步流星地過去了。第二個人看看窄窄的獨木橋,再看看橋下的深淵,害怕,不敢過。最后在第一個人的鼓勵下,上了橋,盡管在橋中被一根刺劃破了腳掌,也還算是有驚無險地通過了。可第三個人卻死活不敢上橋。這時,天漸漸黑下來了,身后響起了凄厲的狼嗥,他被逼得沒有了退路,只得壯著膽子,顫顫巍巍地上了橋,可沒走幾步,就掉入了萬丈深淵。
天使看到這一幕,不解地問上帝:為什么讓第一個人順利通過,給第二個人制造了點小麻煩,卻讓第三個人墜入深淵?上帝說:我無非是想告訴人們,在困難面前,回避的時間越長,付出的代價就越大。
朋友們,車到山前不一定能有路,船到橋頭也不一定直,自助者天助。無論是面對困難、機遇、抉擇或者是其他問題,你必須迅速地迎上去,拖不是辦法。在等等再看,過過再說的惡性循環中,我們喪失的或許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或許是敞開心扉的最佳時機,或許自我提升的最佳時機。最后,我想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拖延是大敵,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不要拖延,不要用后悔去為自己的拖延買單。
謝謝大家!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21
每次吃完飯,看著僅有的一個臟碗,心想,下次再洗吧。下次復下次,買的新碗已全部用完。看著灶臺上摞著的一大堆泛了白毛的碗,我一臉發愁,以前還總嫌一個碗也洗,廢水費工夫,現在我卻懊悔了,自己弄的亂攤子只能由自己來整理。碗堆了那么多,我花了一個整個晚上的時間才洗完,實在累的不行。
躺在床上休息時,我又開頭了以往多次無效果的埋怨:我為什么這么懶?干什么事都愛拖延,別說渴望成為什么勝利人士了,竟然幾個碗也洗不好。打開微信和,大家所發的動態中也不乏很多公開責怪自己懶散,愛拖延的狀況。我們經常只在思想中進行激烈的斗爭,可是在形體上卻總是無動于衷。其實解決這些毛病的關鍵就在于一個詞——行動。
古人曰:“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若坐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延洗碗,最終得到的'只是一大摞長白毛的碗;拖延作業,最終“贏得”的是老師的批判與父母的“雙打”;拖延人生,我們將無所事事,一事無成!“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有走出舒適區,行動起來,我們才能鑄就所憧憬的輝煌。人生亦是如此,我們應當明白,空想是一無全部的源頭,實干才是翹起幻想的杠桿,沒有人情愿自甘墮落,天上也不會掉下餡餅,假如想要真正的轉變現狀,那么請行動起來吧。
想要行動,應做到以下三點:一,不怕困難,這種無畏的精神正是我們所應當去學習的,要知道,一個連洗碗都怕累的人不行能做出大事。二,不能拖延。狄更斯說:“永久不要把你今日可以完成的事留到明天做,拖延是偷光陰的賊,抓住它吧!”要做貧僧,不畏困難,用行動游歷九州四海;莫做富僧,安于現狀,拖延而徘徊不前。三,不停止奮斗。當今時代飛速進展,豈會等待停滯的少數人?請永葆奮斗之心,用行動踏出屬于自己的光明將來!
愛默生說:“一心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行動起來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青年伴侶們,行動是連接抱負與現實的橋梁,行動起來吧!不怕困難,不去拖延,不止奮斗。行動起來,我們定能書寫人生的華章!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22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語文期末模擬練習也拉開了序幕。
試卷從前桌傳了下來,我像是接住了一個燙手的山芋!我仔細地閱讀著試卷,發現前面部分并不是很難。可作文直把我嚇了一跳,這可是命題作文啊。我靜靜地思考著,希望能想出一點什么作文的靈感來。“我懂得了什么?”作文要求里的一句話。我想了很長一段時間,不知不覺考試時間已經開始了。我還在這里浪費太多時間,于是我先寫好了班級姓名,學號。
從前面開始做了一題,比較滿意,順利完成。第二題也還好,我一路過關,斬六將,一直攻到了是閱讀題。可一看到閱讀的習題我可就傻眼了。“請你評價一下文中的人物是個怎樣的人?”這可是我最弱項的題目,我一下子就卡住了,可是我記住如果遇到無法解決的題目就跳過,他先做會做的題目,然后再來慢慢解決它。于是我接著往下做,可就在這時,我就是前面的題目有點不大對頭,我又往前檢查了一遍,發現是有一個錯了,我趕緊改掉,再看看其他有沒有錯其他并沒有錯,我又不放心就仔細來回掃了好幾遍才放心。才安心的放過試卷。
閱讀題的文章,我讀了一遍又一遍,一直讀了十來遍。我努力做這題目,做完后,仔細檢查著,發現我做得不錯,于是翻過了,去做下一面。我又突然覺得不放心,來回看了好幾遍,這時我發現別同學已經開始寫作文了。我仔細看了看別人寫到哪兒了,這可把我嚇了一跳,人家都把格子寫完了,我連動都還沒動。我真想說,我的磨嘰神功,可把我害慘了。
我趕緊起筆開始寫,也不管會不會,也不管好賴,一想到句子就往上抄。可我寫了沒多久,老師就說:“同學們這次考試還有二十分鐘可以做,請仔細檢查。”“媽呀,二十分鐘,可我才寫了三行啊!我趕緊寫……我幾乎受驚得要跳起來了。但是我的筆好像越越來越重,仿佛跟金箍棒一樣,我的手吃力地在紙上滑動。我寫字的速度也越來越慢,越來越慢,這只筆好像涂了502,一動也不動。我心里這個著急呀,好像屁股都著了火一樣,可是越寂寞越急越慢極了,后來就再也想不出來了。就在這時靈光在我腦海中閃過。發現有一本書,正好能拿來用。我趕緊……我努力回想書的內容,并根據根據書上的故事進行改編擴充。然后,把書上一百字的內容擴充成了五百字。也就在這時下課的鈴聲響起,我匆匆地檢查了一遍,長吁了一口氣,把試卷交了上去。哎呀,剛才真是嚇死我了,要不是我讀書讀的多,那可就真卡殼了,如果作文沒寫完,那么那可就頂多只有六十分了。直到放學以后,我還是心有余悸!
哎呀,我的拖延癥啊!你什么時候能離我遠去?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23
始終以來,我都是同學、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我始終在與一個“病魔”作斗爭,它就是拖延癥。
請不要驚異,這個“病”已經伴隨我很長時間了,可謂是根深蒂固。它有時輕,有時重,間歇發作。媽媽經常半開玩笑地說:“你這是病,得治!”
就拿上學期來說,美術老師要求我在6月30日前創作一幅《綠色承諾》手抄報。我心想,這還不簡單,分分鐘搞定!于是,這件事就被一拖再拖,結果直到交稿截止前一天,我才開頭沒日沒夜、加班加點地趕“工程”。就這樣,原來有一兩個月的充裕時間,被我拖到了最終一天。這場較量,拖延癥“完勝”。
再拿一次寫作文來說吧。原來我給自己定下了兩個小時完成的目標,這時,拖延癥跳出來了:“反正有兩個小時嘛,不妨先看會書,找找靈感?”我欣然應允了它的'懇求,開頭肆無忌憚地看起雜書來。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了,我開頭有些焦急,把書扔到一旁,心想:作文該如何開頭呢?冥思苦想之際,我又瞥見了書架上的雜志……
就這樣,我的時間被這個大惡魔一點點蠶食了,原本綽綽有余的作文時間打水漂了。這一次,我又惜敗了。
當然,更多時間,我會提前作好方案支配并嚴格執行,這時,拖延癥的囂張氣焰也隨之煙消云散。在這樣的較量中,我當然能夠戰勝“病魔”。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改掉一個壞習慣,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在這場曠日長久的較量中,我信任,我肯定會把它徹底毀滅掉,等著我的捷報吧!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24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語文期末模擬練習也拉開了序幕。
試卷從前桌傳了下來,我像是接住了一個燙手的山芋!我認真地閱讀著試卷,發覺前面部分并不是很難。可作文直把我嚇了一跳,這可是命題作文啊。我悄悄地思索著,盼望能想出一點什么作文的靈感來。“我懂得了什么?”作文要求里的一句話。我想了很長一段時間,不知不覺考試時間已經開頭了。我還在這里鋪張太多時間,于是我先寫好了班級姓名,學號。
從前面開頭做了一題,比較滿足,順當完成。第二題也還好,我一路過關,斬六將,始終攻到了是閱讀題。可一看到閱讀的習題我可就傻眼了。“請你評價一下文中的人物是個怎樣的人?”這可是我最弱項的題目,我一下子就卡住了,可是我記住假如遇到無法解決的題目就跳過,他先做會做的題目,然后再來漸漸解決它。于是我接著往下做,可就在這時,我就是前面的題目有點不大對頭,我又往前檢查了一遍,發覺是有一個錯了,我抓緊改掉,再看看其他有沒有錯其他并沒有錯,我又不放心就認真來回掃了好幾遍才放心。才安心的放過試卷。
閱讀題的文章,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始終讀了十來遍。我努力做這題目,做完后,認真檢查著,發覺我做得不錯,于是翻過了,去做下一面。我又突然覺得不放心,來回看了好幾遍,這時我發覺別同學已經開頭寫作文了。我認真看了看
別人寫到哪兒了,這可把我嚇了一跳,人家都把格子寫完了,我連動都還沒動。我真想說,我的磨嘰神功,可把我害慘了。
我抓緊起筆開頭寫,也不管會不會,也不管好賴,一想到句子就往上抄。可我寫了沒多久,老師就說:“同學們這次考試還有二非常鐘可以做,請認真檢查。”“媽呀,二非常鐘,可我才寫了三行啊!我抓緊寫……我幾乎受驚得要跳起來了。但是我的筆似乎越越來越重,仿佛跟金箍棒一樣,我的手吃力地在紙上滑動。我寫字的速度也越來越慢,越來越慢,這只筆似乎涂了502,一動也不動。我心里這個焦急呀,似乎屁股都著了火一樣,可是越孤獨越急越慢極了,后來就再也想不出來了。就在這時靈光在我腦海中閃過。發覺有一本書,正好能拿來用。我抓緊……我努力回想書的內容,并依據依據書上的`故事進行改編擴充。然后,把書上一百字的內容擴充成了五百字。也就在這時下課的鈴聲響起,我匆忙地檢查了一遍,長吁了一口氣,把試卷交了上去。哎呀,剛才真是嚇死我了,要不是我讀書讀的多,那可就真卡殼了,假如作文沒寫完,那么那可就頂多只有六非常了。直到放學以后,我還是心有余悸!
哎呀,我的拖延癥啊!你什么時候能離我遠去?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25
開場:同學們好,老師好。相信絕大多數同學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新名詞——拖延癥。顧名思義,所謂拖延癥,就是指事事都會無意識的拖延。也許本來做好了詳細的計劃,一到實行的時候,就想著,再等一會 ,等一小會。等著等著,這件事就那么過去了。
曾經有一位叫做錢鶴灘的學者寫過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從某一方面來看,拖延癥無疑壓制了一個人的執行力。本來無關緊要的事,日積月累下來就做不完了。說到這里,我想做個小調查。各位同學認為自己有拖延癥的,請舉一下手。那請問,這些舉手的同學,你們是否認為拖延癥阻礙了你們的計劃,壓制了你們的執行力。
其實,根據調查發現。拖延癥大多來自一定的時間限制。假如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給你10天去完成,幾乎絕大多數人都會無意識選擇拖延,因都認為,這件事既然無足輕重,一定很容易就辦到,等期限快到的時候再去做也不遲。結果到了第八天,第九天甚至第十天你才去做這件事,本來慢慢做可以非常漂亮并且輕松的完成任務,卻因為拖沓導致任務完成倉促,虎頭蛇尾。甚至需要外力的幫助去草草解決。
我自己本身是一個拖延癥十分嚴重的人。我相信班里有很多同學都和我有著相同的困擾。一到放假的時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許多的計劃,計劃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在這個時間段做什么,我要幾點起床之類的雜事。可一到實行的時候,就變成了:現在才幾點幾點,我還可以再多睡一會。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給自己放松一天吧。這個時間段應該用來休息啊,還是待會再做吧。這樣的情況下,結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發呆一整天,也不愿意去執行原本的計劃。更多的情況是,假如今晚數理化政史地六科作業,肯定有一部分同學這么想:政史地可以直接抄答案,我先寫這些吧,數理化我要留著好好做。可實際的情景是,我抄完了政史地作業,看向鐘的時候發現,啊,都這么晚了,算了,數理化明天再做吧。到了第二天早上,原本計劃好哪怕作業不交也要認真寫完,可實際上,在倉促的交作業熱潮中,不聽話的手還是伸向了答案,抄完之后,陷入了深深地自我譴責中。
所以,綜上所述,拖延癥帶來的負面作用更多的表現在給自己帶來壓力,負罪感,效率低下,還有人們對你不能完成任務的不良。而且,在這樣的負面作用下,往往會產生惡性循環,導致進一步的拖延行為。
通常情況下,人做選擇依循兩個原則:或者是追求快樂,或者是逃避痛苦。你覺得上學無趣,所以會遲到,但是你跟喜歡的人約會就不遲到;老師來檢查,你就不會遲到,老師一不來,你就昨天晚上忘了訂鬧鈴,或者鬧鐘沒有響。對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對于你事關重大的事情,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你也在所不辭。
當然,有時拖延癥也有積極地一面。一件事情拖著拖著,我們干脆就不做了。這也是拖延癥的價值:通過它,來區別事情的重要性。我常常覺得,有的時候我們是自動選擇了“拖延”這樣一個方式,以來激活自己的創造力。我現在就制定好復習計劃,可實際上,我到了考試前一天才開始背書。但往往這種抱佛腳的行為卻出奇的有效,所以我認為,我不怎么努力不怎么拼命也可以做的和那些努力的人差不多。雖然知道這種想法不正確,我的知識也沒有努力的人鞏固,可我還是忠于這種想法,這就是拖延癥。
對于拖延癥來說,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時候,憧憬忙碌的狀態,在忙碌的時候,去悔恨當初自己的拖延。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拖延公式“U=EV/ID,戰拖=信心價值/沖動回報延遲。
是否拖延,其實本質上來講,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價,和你的獲得之間,你做一個選擇。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26
拖延是大多數人的通病,那么如果產生了拖延風氣,會產生什么后果呢?
首先第一個就是會做事猶豫不決,不果斷。韓信是漢朝的奠基者之一,在韓信人生達到了巔峰,也就是當上了齊王的時候。韓信手下的謀士蒯通就已看出劉邦起了殺死韓信的心思,盡全力勸韓信起兵謀反。但是韓信重義氣,他覺得劉邦在他落魄的時候授其上將軍印,予其數萬眾,解衣衣其,推食食其,言聽計從,便不肯起兵。而到了只是個淮陰侯的時候,韓信想起了蒯通說的話,便與陳豨意起兵謀反。但心里依舊惦念這劉邦的舊情,于是謀反之事一拖再拖,直至高帝十年,陳豨自立代王,起兵謀反。韓信雖也在京城部署了兵力,但被人告發,呂后采用蕭何之計,把韓信誘到宮中,殺死于長樂宮鐘室。
其次就是在做事的時候分心,拖延之前,肯定給自己下達了很高的目標,并且自信滿滿,相信自己能夠做完。
然而,自己卻在各種事情面前失去自控力,一會去看看雜志小說,一會刷刷微博。結果到最后猛然發現自己當初的目標一個也沒實現。我弟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示例。他現在在上一年級。但志向很大,像什么早上說要把一本數學作業做完,結果首先去飲水機接一杯水,再去看看課外書,跟大人閑聊幾句。看了一下時間,嗯,該吃飯了。最終結果就是一天過去了,弟弟什么作業也沒寫。大人看到這樣的情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弟弟卻一點也不急。
拖延的本質其實就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對自己定下了一個很高的,很難完成的目標。但內心卻逼著自己去做,所以才會拖延,并且拖延之后,心理上會有很強的負罪感。因此,只要將內心的目標標準降低至自己平常水平,便不易拖延了。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27
開場:同學們好,老師好。相信絕大多數同學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新名詞——拖延癥。顧名思義,所謂拖延癥,就是指事事都會無意識的拖延。也許本來做好了詳細的計劃,一到實行的時候,就想著,再等一會,等一小會。等著等著,這件事就那么過去了。
曾經有一位叫做錢鶴灘的學者寫過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從某一方面來看,拖延癥無疑壓制了一個人的執行力。本來無關緊要的事,日積月累下來就做不完了。說到這里,我想做個小調查。各位同學認為自己有拖延癥的,請舉一下手。那請問,這些舉手的同學,你們是否認為拖延癥阻礙了你們的計劃,壓制了你們的執行力。
我自己本身是一個拖延癥十分嚴重的人。我相信班里有很多同學都和我有著相同的困擾。一到放假的時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許多的計劃,計劃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在這個時間段做什么,我要幾點起床之類的雜事。可一到實行的時候,就變成了:現在才幾點幾點,我還可以再多睡一會。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給自己放松一天吧。這個時間段應該用來休息啊,還是待會再做吧。這樣的情況下,結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發呆一整天,也不愿意去執行原本的計劃。更多的情況是,假如今晚數理化政史地六科作業,肯定有一部分同學這么想:政史地可以直接抄答案,我先寫這些吧,數理化我要留著好好做。可實際的情景是,我抄完了政史地作業,看向鐘的時候發現,啊,都這么晚了,算了,數理化明天再做吧。到了第二天早上,原本計劃好哪怕作業不交也要認真寫完,可實際上,在倉促的交作業熱潮中,不聽話的手還是伸向了答案,抄完之后,陷入了深深地自我譴責中。所以,綜上所述,拖延癥帶來的負面作用更多的表現在給自己帶來壓力,負罪感,效率低下,還有人們對你不能完成任務的不良評價。而且,在這樣的負面作用下,往往會產生惡性循環,導致進一步的拖延行為。
通常情況下,人做選擇依循兩個原則:或者是追求快樂,或者是逃避痛苦。你覺得上學無趣,所以會遲到,但是你跟喜歡的人約會就不遲到;老師來檢查,你就不會遲到,老師一不來,你就昨天晚上忘了訂鬧鈴,或者鬧鐘沒有響。對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對于你事關重大的.事情,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你也在所不辭。
當然,有時拖延癥也有積極地一面。一件事情拖著拖著,我們干脆就不做了。這也是拖延癥的價值:通過它,來區別事情的重要性。我常常覺得,有的時候我們是自動選擇了“拖延”這樣一個方式,以來激活自己的創造力。我現在就制定好復習計劃,可實際上,我到了考試前一天才開始背書。但往往這種抱佛腳的行為卻出奇的有效,所以我認為,我不怎么努力不怎么拼命也可以做的和那些努力的人差不多。雖然知道這種想法不正確,我的知識也沒有努力的人鞏固,可我還是忠于這種想法,這就是拖延癥。對于拖延癥來說,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時候,憧憬忙碌的狀態,在忙碌的時候,去悔恨當初自己的拖延。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拖延公式“U=EV/ID,戰拖=信心*價值/沖動*回報延遲。
是否拖延,其實本質上來講,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價,和你的獲得之間,你做一個選擇。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28
拖延癥是指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這種行為深深毒害著我。
晚上8點鐘的時候,我感覺床正在低聲呼喚我,可我之前一直在看小說,還沒完成我的作業。算了吧,反正我寫得快,明早起來一樣能寫完。于是,我倒在床上就睡著了。
第2天早上,我突然睜開眼睛,想起作業還沒寫。我剛要伸手去拿作業,床就把我吸了回來,我不自覺地瞇上了眼睛,卻見作業卷攤在床上,我馬上拿起筆刷刷地寫了起來。2分鐘過去了,我寫完了所有的作業,我心里暗暗高興,簡直不敢相信我居然能寫的那么快。既然寫完了,那就再睡一會兒吧,我把作業放在了床頭,便又睡著了。
當我睡得正香的時候,只聽媽媽大吼一聲:“小兔崽子快起床!”這一聲,嚇得我一機靈,我撇了撇嘴,不滿意地說道:“我作業都寫完了,就不能再睡一會兒嗎?”說著,我還用手往床頭劃了劃,可令我驚訝的是,床頭空蕩蕩的,什么東西都沒有!我睜開了眼睛,瞧了瞧床頭,真的什么都沒有,我看向書包,發現作業卷還在書包里靜靜地躺著,翻開一看,作業一頁都沒寫!這是什么情況?我傻眼了,我剛才明明把作業都寫完了呀。原來,我在想象中寫完了作業。看來,沒完成作業睡覺也不安心呀。
我又看了看表,嗯,才7點,大不了我早飯不吃了。我開始寫作業,可腦子里一直想著昨天看的小說,當我想到有趣的地方時,還會笑一笑,完全忘記了我還沒有寫完作業。直到老師上課時,我才想起來:我的作業還沒有寫完!,面對老師的質問,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很顯然,我已經患上了嚴重的拖延癥……
拖延時間是世界上最省力的事情,但后果不堪設想。我希望我能盡快地克服拖延癥,變成一個守時的人、一個有生活規律的人、一個身邊的朋友都信賴的人。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29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是“拖延癥”病毒。
什么!沒有聽說?那你就孤陋寡聞啦!我們家族還有“自私癥”病毒、“自大狂”病毒……
我們專門“攻擊”未成年的小朋友。看,我們的情報員又發現了一個目標——一個名叫吳嘉誠的男孩。
每人一挺機槍,五人一門大炮,十人一輛坦克……一切準備就緒,我們直接坐上運輸槍,飛到男孩的臥室里,從嘴巴、耳朵、鼻子等進入到男孩體內。不一會兒,白細胞就發現了我們,戰斗異常激烈,持續了兩個多時辰,才把它們給打敗。我們沖到大腦控制室,干掉了幾個哨兵,占領了這里,然后通過控制臺向男孩發出指令。下面就是我們占領一周的情況:
周一:老師布置完作業,吳嘉誠看也不看,因為我們向他發出暗示:沒事的,睡覺前也能做,于是他就在睡覺前才勉強寫完。
周二:老師布置完作業,我們又向他發出指令:第二天早點起來做也來得及,于是……
周三:我們讓他早點去學校做……
周四:……
哈哈哈,吳嘉誠你這個大傻瓜,只要你有堅強的意志,就能消滅我們啦!哈哈哈!不好,一不小心,剛才的話好像被他聽見了,哦不!完了!
果不出我所料,第二天,我們就被源源不斷的白細胞給包圍消滅了!
不僅如此,吳嘉誠還把這個方法告訴了其他被我們所控制的孩子,并幫助他們消滅了我們,還一齊高呼:“讓我們向拖延癥宣戰吧!”
描寫拖延癥演講稿 篇30
拖延癥是種惡習,幾乎曾經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因此想要提升執行力,首先我們得學會如何治療拖延癥,不要等到火燒眉毛了,才知道如何去處理一件事情。那么如何提高個人執行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拒絕拖延癥。
拖延癥狀歸納為五點:1、面對事情無從下手時,有目標、有方法、缺乏步驟!(猶豫型)2、在做事的過程中缺乏思考,缺乏技巧,總是結果不好,后悔。(沖動型)3、定下目標,就是做不到,缺乏執行力或者堅持,光說不練。(懶惰型)4、沒有目標,沒有激情,不知道該往哪去,混一天是一天。(迷茫型)5、有了目標,有計劃,但總是被他人影響,最后總是偏離自己的目的,甚至做了完全相反的結果。(盲從型)
克服拖延,提升執行力:
一、掌握方法,做正確的事。很多人之所以行動力不足,部分原因是在已有目標和方向的前提下,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因此導致辦事效率低下,手頭事物的序列混亂、復雜、思路不清晰,因此對于事務的進行非常不順利,久而久之變成了拖延,這屬于執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方法,導致進度緩慢低下。
二、學會排列事務序列以及進行時間管理。專門針對注意力分散,思維跳躍的人。對于這類人需要學會“番茄工作法”,就是將時間分成一個又一個的.番茄塊,盡可能讓時間形成塊狀而非碎片化的方法,以達到高效的目的。在排列事件方面,需要按照嚴密的邏輯順序一步步的來,比如我要解決某個問題,第一步并不是去馬上提出解決方案,而是盡可能的先收集各類信息,進行綜合的分析處理,才能找到解決方法。
三、學會拒絕。在工作中不必馬上回復的信息和被人要求幫助常常都會影響效率,引起拖延,而拒絕別人是一個高效能人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而這個能力卻是大多數人都不具備的,在某些事情會影響到自身情況下,一定要學會用或硬或軟的方法拒絕。
四、目標合理。想要在工作中更加順利的完成任務,首先目標要合理。贏家往往都是盡可能的完成每個小目標,從而促使全局發生質的改變。目標不合理的情況下,即使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在完成小目標時也會備受壓力。如此容易導致對長遠目標喪失信心。最佳狀態應該是每完成一個小目標還有余力,這樣可以產生一種得勝者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