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演講稿(精選7篇)
關于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演講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當今社會,科技越來越發(fā)達,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而個人的智慧和知識面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一項事業(yè)的成功,往往涉及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為更好的完成某項任務而合作,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合作可以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取得更大的成功。
也許你會問: “合作是什么?”
科學家說:“合作是幾種物質(zhì)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生成一種新的物質(zhì)。”
字典上說:“合作是為了共同的目的,互相配合著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事。”
關于合作,也許大家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饑餓的人有幸得到了仙人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條鮮魚。其中一個人吃了魚,但兩天后還是餓死了;另一個人要了魚竿,走向大海,但路途遙遠,兩天后他到大海邊,還沒來得及釣魚便一命嗚呼了。
魚可以暫時充饑,但解決不了長遠的生計問題;魚竿可以解決生計問題,但卻無法改變眼前的饑餓處境。
由此看來,只有兩者結(jié)合起來,才能徹底解決眼前和長遠的問題,只有兩個人合作,一起享用這條魚,一起走到海邊,才可能同時獲救。從這層意義上講,合作便是1十1 > 2。
合作是成功的土壤。1935年遵義會議前,受左傾機會主義的影響,紅軍的處境非常艱難,被迫長征。紅軍在長征途中召開了遵義會議,在周恩來等人的堅持下,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新的黨中央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加強了合作、團結(jié)一致,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從此,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想航船,跨越過了最為狹窄的航道,駛向了光明和勝利。
沒有合作,哪來我黨的歷史性轉(zhuǎn)折?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讓成功之花在合作的土壤里盛開,讓成功的清泉在合作的泉眼中噴涌,為了社會主義美好的明天,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吧!
謝謝大家!
關于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上午好!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
國際二十一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呈給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報告中說,“由于競爭成為日常生活中各個領域中一種無處不在的現(xiàn)象,團結(jié)互助就顯得尤為重要。”他們認為,當今社會需要合作的精神。不錯,當今社會如果沒有良好的合作精神,那么這個社會將會混亂一片。
集體,一個溫馨的詞語,它離不開個體而存在,同時個體也只有緊緊地依靠集體,才能有無窮的力量。集體是大家的,只有人人都主動去關心,愛護集體,為集體建設出力,集體才會成為我們依戀的家。在一個班級體內(nèi),作為班級的一份子,如果你不和大家搞好關系,搞好團結(jié),那你就不是一個善于合作的人。如果班級體內(nèi)的每一個同學都對班級體的事情采取漠不關心,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話。那么這個班級體就將會是一盤散沙。即使淋上水,它也只會隨水流去,因為它沒有凝聚力。大家在一起學習,要上進,競爭是難免的。但不能因為個人的成績而影響班集體的榮譽。有些同學肯定會想班級的榮譽關我什么事,又不是我的榮譽,我來學校是學習的,不是來搞班級建設的。這種說法我不贊成。雷鋒說過:“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里,水才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把自己和集體事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我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在了一起,班級體就是我們共同的家,班級體的榮譽就是我們大家的榮譽。為了把我們的班集體建設成為一個健康向上、積極進取、文明進步的班集體,那就需要我們每個成員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家擰成一股繩,發(fā)揮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
翻開歷史的畫卷,我們不難看出如果沒有合作的精神,我們怎能推翻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又怎能取得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呢?正因為有了合作的精神,我們才從一個被外國人嘲諷為“東亞病夫”的中國,成長為一個屹立于當今世界東方的強國……
如果你是一個恃才傲世、缺乏合作精神的人,現(xiàn)代社會不需要,因為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潮流是崇尚團隊精神和群體智慧,干事業(yè)光靠個人的力量是不會成功的。一個人倘若缺乏容人雅量、孤傲脫群,時時處處老想突出自己,這樣的人不足為取。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三個和尚”的故事吧?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一個和尚沒水喝。故事很簡單,反映的道理卻很深刻。本來干活的人越多,應該越有力量。怎么弄到最后竟沒水喝了呢?這就是缺乏合作精神的結(jié)果啊!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如果我們想要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必須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的人士,又有誰不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呢?為了我們的學習能夠進步,班集體能夠健康,親愛的同學,請你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吧!
關于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次武術展演讓我懂得了:合作更是成功之父。
我們身邊處處有合作。喏,前些日子學校武術隊的同學要參加江蘇省青少年運動會開幕式展演,我們每天都要利用大課間的時間進行訓練,這里就需要各位同學的積極配合,每次大課間集中的鈴聲一響,我們都會以最快的速度沖向訓練場地綜合樓四樓大教室。
這是一間大教室,在我們學校再也找不到第二個這樣大的教室,全校師生在此集會,一點兒也不覺得擁擠,每次集中訓練,教練何老師和韓校長講授動作要領時,大家必須凝神傾聽,才能掌握動作要領,把每個動作做到位。
正式展演的那一天,觀眾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我們身上,我們排著整齊的.隊形,個個昂首挺胸,目光炯炯,一動不動,大家深知,現(xiàn)在我們的每一個小動作都會影響整個隊形,就連我左前方的小吳,平時嬉皮笑臉,此時也一臉嚴肅,巋然不動。
“咚咚咚”音樂的節(jié)奏響起,每一節(jié)的拍子都好像敲在我的心上,我默默地數(shù)著節(jié)拍,做好每個動作。“哈!”那氣勢磅礴的吼聲,震撼了全場每一位觀眾。我們揮舞著剛勁有力的臂膀,每一拳,每一掌,在空中劃出一道道整齊優(yōu)美的弧線。我們就像一群暴怒的獅子,咆哮者、揮舞著,聲音里充滿了斗志,充滿了殺氣觀眾席上傳來的一陣陣掌聲,如雷聲一般慣過耳邊,賦予我們更大的力量,更強的吶喊,更堅定的意志。
這次展演很成功,我們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訓練,靠什么獲得成功?那就是合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不怕失敗,更要學會合作,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關于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演講稿 篇4
“義不容辭,責無旁貸”這兩個詞語,人人耳熟能詳。“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東林黨領袖顧憲成的這副對聯(lián),很好地為其做了注腳。歷史發(fā)展到今天,它顯得尤為重要。身為新世紀新中國的一員,我們該如何做?二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到“人管好自己就是對社會盡到了責任”。我們姑且不論其狹隘與否,單就個人發(fā)展的起始階段而言,我們便不可否認:做好本職工作,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
怎么做好本職工作呢?今天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1、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事業(yè)觀。
“思想決定行動”,正確的人生觀、事業(yè)觀是我們做好本職工作、促進個人發(fā)展、求得長足進步的取勝之匙。
任何地方、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樹立“工作為個人”的思想,每個人生下來,都一樣一無所知,都一樣數(shù)蕓蕓眾生之列,但其后卻前途迥異、命運別樣,為什么?縱觀古賢今人的成長軌道,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哪一個不是在千錘百煉之后才脫穎而出的?
“工作是施展自己才能的舞臺。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應變能力,決斷力,適應力,以及我們的協(xié)調(diào)能力都將在這個舞臺上得以展示。”人生離不開工作,工作不僅能賺到養(yǎng)家糊口的薪水,同時,艱難的事務能鍛煉我們的意志,新的任務能拓展我們的才能,與同事的合作能培養(yǎng)我們的人格,與他人的交流能訓練我們的品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工作就是為了自己。
猶如書法,“心正則筆正”;猶如航船,“道明則帆順”;猶如古訓“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2、要不斷學習,勵精圖治。
世事滄海桑田,知識日新月異,我們不能有吃老本的思想,我們也沒有多少老本可吃。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去審視自己,要用與時俱進的'素養(yǎng)去獲得有形的翅膀。要自覺加強學習,提高工作能力。工作能力的提高,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惟有靠刻苦學習,長期積累。深刻認識加強學習的極端重要性,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把學習當作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形成濃厚的學習風氣,勤于學習,善于學習。不斷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jīng)驗,增長新本領,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
“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虛心求教,學而不厭,是方向、是動力、是生命力!
3、要善溝通、重協(xié)作。
“只有團結(jié)才有力量,只有團結(jié)才會出戰(zhàn)斗力”,工作中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使工作健康良性發(fā)展。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會對你笑。在同事間要以溝通促進友誼,以諒解促進團結(jié),珍惜緣分,增進了解,相互補臺,奮發(fā)進取,充分發(fā)揮1+1>2的作用。
4、要勤奮地工作,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
鋼鐵大王卡耐基曾經(jīng)說過:“有兩種人成不了大器,一種是別人非要他做,否則不會主動做事的人;另一種是即使別人讓他做,也做不好事的人。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做事,而且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將比成功,這種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點點,而且做得比預期的更多。”我們?nèi)魏我粋員工,都不能只是被動的等待別人告訴你去做些什么,而是應該主動去了解自己應該做什么,還能做什么,怎樣才能精益求精,做得更好,并且認真地規(guī)劃它們,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懶散的人、等待吩咐的人只會在成功門外徘徊,要想有成功就要拿出我們的進取心。
5、要學會管理壓力并科學釋放壓力。
一個人無論多么喜歡自己的工作,工作多多少少都會給他帶來些壓力。面對壓力,應該學會管理壓力并科學釋放壓力,減輕對工作的恐懼感,心情輕松才容易重燃激情。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每人都應弄清楚自己是誰、在哪里、該干什么.工作中平時難免要受點氣、受些委屈,這需要我們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想得深些,說到底是要有度量。在你的崗位上,有多大的胸懷,就有多大的事業(yè)。古人說,人要有氣質(zhì),要大氣。大氣就是胸懷,心里要能擱得住事,容得下人。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既要有目標、方向,又要不怕受挫折、傷面子,應當把個人看淡些,把事業(yè)看重些,努力干成事。把握時機,掌握分寸,對紛繁復雜的事情應當細思量,尋找好切入點,把握好平衡點。
天道酬勤,天道酬和,天道酬善,天道酬容。一顆松動的螺絲釘可能導致車輛剎車失靈,可能導致飛機失事,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如果全社會的人都在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全社會的各行各業(yè)就會欣欣向榮、朝氣蓬勃!
關于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演講稿 篇5
大家好!
我國一向倡導合作,“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是相傳已久的古訓。
“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更成為時代的風尚。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過多地強調(diào)個人奮斗,而忽略了應該怎樣與他人合作以取得成功,更忽略了如何在競爭中不傷害別人。
在我國經(jīng)濟生活中,有一種“龜兔雙贏理論”。賽了多次,互有輸贏,后來烏龜合作,兔子把烏龜馱在背上游過河去。這就是“雙贏”,競爭對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相成就一番大事,必須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在外國,一位老師引導學生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火海逃生”。老師將許多乒乓球放進瓶子,只露出系著的棉線。花瓶代表樓房,細細的瓶頸是唯一的出口,七只乒乓球是居民,要求當大樓起火時,全體居民能在短時間里安全逃離。七名學生興奮地上場了,他們個拿一根棉線,都以最快的反應拉扯棉線,可一個“人”也沒能脫離火海,原來,七只乒乓球都卡在了瓶口。這幾個學生面面相覷只見其中一個小聲跟同伴們商量了幾句,又開始了新的一次實驗,這回大家沒有各顧各的拉棉線,而是由左到右依次地拉。果然,火還沒有起來時,七位“居民”已離開了出口。
由此見,良好的合作很重要。
謝謝大家!
關于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演講稿 篇6
大家好!
有時候,雖然我們可以完成任務,但是合作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也許效率更高。
跟別人合作是20世紀,人人都要學會的事,起初我跟其他人合作都是一點也不默契,而且沒有一次成功過,可是上回的星期六我卻和胡丘尤卻做了一回愉快的和作伙伴,令我終生難忘!
那 是一個星期六,我早早的約了胡丘尤來我家一起做模型飛船,并規(guī)定他七點鐘一定要到,因為家中沒有螺絲,鐵錘這些東西,所以吩咐他一定要帶這些物品。我站在 門口東瞧西望,這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出現(xiàn)了一位身穿白色短袖,腳穿白色中褲的人,我仔細一看正是他,他大約有一米42左右,微胖,一張圓圓的臉上掛著兩 片月牙兒似的眉毛,頭梳馬尾辮,一張小小的嘴巴,還有兩顆黑寶石般的眼睛,就形成了一個天真活潑的他。
我站在那兒,原以為我叫他帶的東西他會沒帶,沒想到的是,他竟拿著東西一拐一拐的走來,我連忙問:“你的腳怎么了?”他搖搖頭說:“沒事!”“是不小心用鐵錘砸去的,”“哦,幸好沒事!”我一邊說一邊把他請進了屋。
做模型開始了,我把零件都奪了過來給自己拼,做的手忙腳亂,可我卻還不耐煩的責罵他,他沒有回答,只是默默的幫我擦汗,這時我的心像觸電一般。
不一會兒,我們就做好了模型,他也漸漸消失在人海之中。
謝謝大家!
關于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合作開創(chuàng)輝煌的先例比比皆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有兩個宰相,一個是房玄齡,一個是杜如晦。唐太宗每與房玄齡討論國家大事時,房玄齡總能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使太宗心悅誠服,但房玄齡做事優(yōu)柔寡斷,總不能做出最后的決斷。于是,太宗又叫來杜如晦,讓他來分析房玄齡的見解,最后一起作出判斷,這兩位宰相,一個善于謀略,一個善于決斷,將國家治理得繁榮昌盛,出現(xiàn)了唐朝著名的“大唐盛世”,他們兩人也被人們美譽為“房謀杜斷”,成為歷史上的一段美談。
“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孫權(quán)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東漢末年,曹操率領百萬雄師進攻東吳,在這危急關頭,孫權(quán)和劉備聯(lián)手抗曹,諸葛亮和周瑜更是同心協(xié)力。吳軍、蜀軍強大的軍事力量合作了,二軍主帥的智慧合作了,這種從力到智的合作,曹操焉有不敗之理。但退后一步想,假如孫權(quán)和劉備當年不聯(lián)手,也許歷史就得改寫了。
集眾人之力可以得天下,同樣,失眾人之力亦可以失天下。楚漢時期,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兩人都是亂世豪杰,但勝利卻只屬于一個人。項羽本來擁有極為有利的形式,但他不注重聚攬人心,導致兵敗烏江,自刎絕世。劉邦在戰(zhàn)爭的初期雖然處于不利形式,但幸運的'他卻擁有眾多人才的扶助,最終成就了大漢王朝。
由此可見,合作是成功的前提,合作能創(chuàng)造奇跡。在21世紀這個多元化的年代里,競爭固然不可避免,但是合作卻更為重要,只有擁有了合作,我們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