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為主題演講稿(精選5篇)
文明為主題演講稿 篇1
大家好!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體現(xiàn)在金錢。
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原則和道德底線。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xiàn)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了樓,他才下樓。在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么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公共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個公開場合,惡習發(fā)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就是一個不遵守公共文明的歷史教訓。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飲料瓶、食品包裝袋,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么區(qū)別!
當我們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扔進垃圾桶時,在擁擠的公車上讓座給老弱病殘;在公共場合用輕聲細語代替大聲喧嘩;在與他人發(fā)生沖突時懂得寬容待人;在別人處于困境時能夠伸出援助之手,文明也隨之產生。一個簡單的行動,一個小小的改變,一顆博大的心靈,一個看似不經意的舉措,都體現(xiàn)出你的文明,文明的禮贊永遠屬于你,文明之歌也會為你而演奏。
小手拉大手,文明全社會,從現(xiàn)在起,從我做起,讓我們一起掀起文明的熱潮,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為學校爭光,為祖國添彩!
謝謝大家!
大學生文明為主題演講稿篇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做個文明之人》。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后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yǎng),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fā)揚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
同學們,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愿我們自己一步步地邁向文明!
做文明之人,永遠的呼喚!一生的追求!
謝謝大家!
文明為主題演講稿 篇2
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人類生存、生產與生活的基本條件。
草木蔥蘢、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周圍環(huán)境良好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家園。可是看看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空氣污染十分嚴重,人們出行都要戴著防霾口罩;土地遭到破壞,樹木被砍伐,森林面積減少、溫室效應向人們逼來,生物多樣滅絕……人們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
現(xiàn)代社會,幾乎每家都有車,排出的廢氣不但污染了環(huán)境而且危害了人的身體健康。在綠樹環(huán)繞中,人們可以鎮(zhèn)定神經,減少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降低血壓,解除疲勞,還能殺死由粉塵帶來的各種病菌……除此之外,樹本還可以調節(jié)氣候、防風降噪、蓄水防旱,是人類的最好的朋友。可是人們卻亂砍亂伐,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我們要珍愛樹木,在植樹節(jié)的時候多多種樹,加強綠化。
另一方面,我們還要保護環(huán)境,不亂扔垃圾,不踐踏草坪,不破壞生態(tài)資源等等。我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建設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樹木參天,小草嫩綠,鳥語花香,空氣無污染,湖水碧綠,魚兒自由的游著,從此再也看不見干涸的湖水,矮小的樹樁,遍地的垃圾,河上漂浮的魚骨,被人折斷的樹枝,被摘的光禿禿的花莖,渾濁的水源,塑料袋在天空中飛舞……如果我們能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那么這些美好的愿望都會實現(xiàn)。
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建設綠色生態(tài)環(huán)境!
文明為主題演講稿 篇3
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尊重自然,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是城市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縱觀我們的城市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商貿大樓、休閑娛樂街和四通八達的水泥路和柏油路。到處都是好吃的、好玩的、好喝的、好看的……,城市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同時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污染卻越來越嚴重了,很少看到藍藍的天空;很少看到清清的小河;很少聽到鳥語花香。到處都是生活垃圾,散發(fā)出刺鼻難聞臭氣,隨風四處飛揚。馬路上車來車往,生活區(qū)地面上到處油作跡斑斑,在陽光的照射下,空氣中彌漫著的刺鼻嗆人的味道。我想美麗的城市不該是這樣的,作為一名小學生,雖然我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規(guī)范我的日常行為,不亂扔垃圾,將垃圾分類,不踐踏草坪,節(jié)約用水……。只要大家一起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我們的城市將會更加美麗。
生態(tài)文明,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讓我們大家共同行動起來,保護環(huán)境,綠化環(huán)境,讓天空變得更藍,讓空氣變得更清新,讓城市變得更美好。
文明為主題演講稿 篇4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地球只有一個。但是,面對這么一個寶貴的星球,我們又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愛護我們偉大的地球母親,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她。難道不知道,我們的地球母親現(xiàn)在已經傷痕累累了嗎?
地球母親引以為傲的綠衣已被我們破壞得千瘡百孔,風一吹來,媽媽就冷得瑟瑟發(fā)抖,原來水嫩光滑的肌膚現(xiàn)在已布滿了黑斑,陪伴媽媽的小動物也都瀕臨滅絕……地球媽媽傷心地流下了眼淚。就這樣,原本健康美麗的地球媽媽如今已變得疾病纏身了,也變得丑陋了。而這一切,都是她的孩子——人類造成的,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呀!
我們該清醒了,我們憔悴的地球媽媽再也經不起一點打擊了。難道我們要眼睜睜地看著這么一個美麗的星球一步一步走向毀滅嗎?不,我們要行動起來。在這里,我要向大家提出號召:“生態(tài)文明,從我做起。”
大家想想看,只要我們每人種一棵樹,就等于給地球母親的綠衣打上了一個補丁,我們每個人多撿一片垃圾,多凈化一分空氣,對地球母親的病就多了一分幫助。還有,我們還應該減少使用或拒絕使用一次性衛(wèi)生筷,少使用塑料袋,不亂丟垃圾……舉手之勞,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對恢復地球母親以往的容貌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不文明的事。比如:一些人會隨地吐痰。這對空氣是不好的,比較容易傳播疾病。我建議大家都文明吐痰——把痰吐在衛(wèi)生紙中,再丟入垃圾桶中。有的人還有見花就摘的習慣,這不是一個好習慣,花兒也會疼的,更何況,它們的花期并不長,應該讓它們在有限的生命里盡情釋放自己的美麗。除了這些,更為嚴重的是工業(yè)污水的排放,這是對地球母親肌膚的最大的傷害。政府應該嚴格地對工廠進行監(jiān)督,讓他們把廢水經過處理后再排放到規(guī)定的地方……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生態(tài)文明,從我做起。讓我們攜手為地球盡一份力,讓我們的地球母親永保青春。
文明為主題演講稿 篇5
許多同學都以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離我們小學生很遙遠,仔細想了想,我們的生活還真與生態(tài)息息相關,就說說我們生活的寧國吧,這里有一個頗有名氣的旅游景點,那就是國家風景區(qū),世界木屋村--——恩龍山莊。
在恩龍山莊,春天你可以看見綠草成蔭,滿樹雪白的梨花,夏天的雨后,池塘里的荷花是那樣的嬌脆欲滴,秋天里你可以在一路游玩觀光時,可以隨時品嘗到香甜嫩脆、味道不同的新鮮水果,尤其是那長廊,早早爬上架的葫蘆藤結滿了許多的小葫蘆,從長廊下走過時,仰起頭,望著那些可愛的小葫蘆,連大人都有一種回歸童年的樂趣,別說我們這些小孩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漫山遍野的銀杏林了,一望無垠,氣勢壯觀!可是你們相信嗎?恩龍山莊以前曾是一片荒蕪,是恩龍公司員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的辛勤勞動,一棵棵小樹苗才長大了,一片片荒山也變綠了,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時無不贊嘆那里工人們的偉大!
工人叔叔們能建造出如此美麗的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作為小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確實,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們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節(jié)約用紙,節(jié)約5000張紙,就可以少砍一棵樹,我國有13億人,每個人節(jié)約一張紙,13億張紙就是20萬顆樹。看到這個數(shù)據(jù),你可能會覺得危言聳聽。但,這就是事實。再想想吧,如果這26萬棵樹幸存,會有多少不毛之地變得鳥語花香啊!
再比如,隨手關燈,大家還記得20__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嗎?事后統(tǒng)計,熄燈一小時節(jié)約下來的電可以讓20萬臺電視機用一個小時,五萬兩車跑1小時。全球如果有1億個家庭關燈1小時,就將減少55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保護生態(tài)文明,更多的時候甚至是舉手之勞,離開房間時隨手關燈,用完電腦及時關閉,節(jié)約每一張紙,一滴水,等等。保護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文明其實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