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的經典演講稿800字(精選3篇)
課前的經典演講稿800字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關于青春有太多太多優美的句子。有人說:青春是一首歌,她撥動著我們年輕的心弦;青春是一團火,她點燃了我們沸騰的熱血;青春是一面旗幟,她召喚著我們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書,她啟迪著我們的智慧和心靈。
然而,曾幾何時,我們這些帶著彩色的夢走進大學校園的莘莘學子們卻擁著青春,在被賦予“本科大學生”之稱的壯麗歲月里,我們每天都重復的相同的日子,雨倦日出,吃了睡,睡了吃,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下一頓我們該吃什么?時常說,我們是什么,都會笑著回答,豬啊。是啊,我們都是豬,潦倒在希望中的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大夢想,每個人都無法實現自己的大夢想,剩下的只是睜開眼睛睡意荏苒的朦朧。是什么使我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校園生活減退了繽紛的色彩呢?是因為我們沒有走進夢想中的象牙塔?是因為我們未走出自我困惑的地帶?還是因為我們的心真的不再年輕,確實把一切都看的平淡了呢?然而我要說不!都不是!主宰世界的是我們,放棄世界的仍然是我們。
雄鷹在風雨中練就堅實的翅膀,梅花在嚴寒中綻放撲鼻的芬芳。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我們不能畏畏縮縮,瞻前顧后,我們將在競爭中學會生存,在逆境中譜寫人生的樂章。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對于凌駕于命運之上的人,信心是命運的主宰!
任前方荊棘叢生,我們將持之以恒。茫茫學海中,我們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風破浪、共赴前程,古人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青春的腳步如行云流,青春的歲月容不得半點浪費。
生命的年華就如同開往遠方的火車,到站才停,過站之后,就不能再趕上。同樣的一班車,同樣的場景,不同的是再也沒有同樣的一樣。溫柔美麗的手也抓不住時光,過去的一切都不允許我們后悔,就算是未來也不允許我們操控。
大學就是個未完片,其中有太多的偶然,一切都有可能發生。有夢想的人,請帶著你青春的熱情去追逐你的未來吧。別回頭,別后悔,別想念,一切的一切都將屬于你自己的青春。同學們,讓我們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向著金色的彼岸前進。
謝謝大家!
課前的經典演講稿800字 篇2
自信與自卑、自負,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精神境界根本不同,結果也大相徑庭。
青春時代是一個短暫的美夢,當你醒來時,它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它不僅是對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對自己所追求目標的堅定信念。有了它,才能駛向勝利的彼岸。當中國革命處于低潮時,毛澤東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敵人日搜夜捕,陳毅“屢不得脫”時,他滿懷自信,高唱“血雨腥風應有涯”,“人間開遍自由花”!陳毅的《梅嶺三章》就是撼人心魄的自信之歌、勝利之歌!著名科學家門捷列夫說得好:“只有自信,才能讓人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工作,而不致被懷疑吞食你的想象力”。蘇格拉底也說:“一個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和自信。”總之,自信是指向勝利的導航塔,是前進的不竭動力。
自卑卻與自信背道而馳。自卑者往往對別人的優點看得過多、過重,而對自己的長處認識不足,只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又不想去努力趕上,于是沉重的心理壓力使這些人唯唯諾諾,裹足不前。自卑者的心理障礙限制了能力的發展,使他們坐失成功的良機,最終一事無成。而走出自卑陰影,前面必定是艷陽天!無論是《千手觀音》還是舞動奇跡中的《追光》,演員們都以強者的信念與命運抗爭,戰勝了自卑,他們震撼的演出博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深受人們的喜愛。可見,戰勝自卑,培養自信,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補何及!權德輿斗爭的生活使你干練,苦悶的煎熬使你醇化;這是時代要造成青年為能擔負歷史使命的兩件法寶。茅盾
自負者與自信者也格格不入。自負與自卑都是極端心理,自負者在取得一些成績后沾沾自喜,甚至目空一切,妄自尊大。這些人就算是先前取得一些成就,也只是曇花一現。歷史上的教訓值得我們記取。楚漢相爭時,項羽在推翻暴秦的殘酷統治的斗爭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暫時的軍事優勢使他盲目自負,自封“霸王”,結果被劉邦打敗,昔日不可一視的英雄,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三國時的曹孟德折戟沉沙,覆軍于赤壁,又是一個自負導致失敗的教訓。由此可見,正確估價自己的長處和成績,正視自己的短處和不足,劃清自信與自負的界限,對一個成功者來說真的很重要。
在富有、權力、榮譽和獨占的愛當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會得到幸福,而且還一定會失去幸福。---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怎樣看待自信、自卑、自負,其中充滿辯證法。我們要相信自己,卻不自負;要正視不足,卻不自卑。選擇自信,
課前的經典演講稿800字 篇3
公司總經理到外地出差,總要司機拉著他到處轉轉。目的是要為老婆買點禮物。在一家時裝店里,他看中了一件360元的女式睡衣,粉紅色,很性感。付了錢,總經理感到有些后悔,因為沒有開“辦公用品”的發票。他很為難,回去怎么報銷呢?
返回的路上,總經理一直想這個問題。車行至一路口,忽見一老農趕著一群豬過來。總經理頓時來了靈感,對司機說:“我給你嫂子買了件睡衣。回去無法報銷,你打個便條,就說路上開車不小心,撞死了農民的一頭小母豬,賠款360元。”
第二天,司機打了便條,總經理簽了字,拿到財務科報了銷。司機心里覺得很不舒服:睡衣你老婆穿在身上。花的錢公家報銷,卻把責任推到我的頭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過了幾天,司機也拿著一張便條找總經理簽字。上面寫:“某月某日出車至某某路段,不小心撞死農民一頭小母豬,賠款320元。”總經理拿著便條大筆一揮,簽了字。
過了些日子,總經理又到外地出差,又讓司機拉著他到處轉。在一家珠寶店。總經理看中了一對850元的耳環,付了錢,珠寶店的營業員不肯開具“辦公用品”的發票。
回去后,總經理又讓司機打了一張和上次一樣的便條。不過這次總經理在便務上改了一個字,把“撞死了一頭小母豬”改成了“撞死了一頭老母豬”。
總經理的車接連撞死母豬的消息,兩位副總經理和10位中層干部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今天是李副總經理,明天是王副總經理,后天是計劃科的趙科長,再后天是安全辦的賴主任……隔三差五,就有人拿著“撞死小母豬”或“撞死老母豬”的便條讓總經理簽字。
于是,總經理召集所有公司干部開了一個會,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經過充分發揚民主,他們研究出了一個《公司關于干部外出撞死母豬的規定》。
《規定》強調:總經理每年可以撞死12頭豬,其中老母豬不得超過6頭;副總經理每年可以撞死6頭豬,老母豬不得超過3頭;中層干部每年可以撞死5頭豬,其中老母豬只能撞死1頭;一般員工外出一概不準撞死豬。超過指標的,費用不得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