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觀看《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影評觀后感【五篇】
《使徒行者2》的故事以一對幼時意外失散的兄弟為引,三十年后,已然身處不同陣營的兩人因為一起跨國案件又 被命運鏈接在了一起,電影也隨之帶出了一如《使徒行者》的元素,警匪、兄弟與臥底。關于觀看《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影評以及觀后感,小編準備了以下文章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影評觀后感【1】
1. 童年的回憶
在影片題目之前,講述的是阿井(古天樂飾)和阿滔(張家輝飾)童年的故事。相比于第一部,這部對于過去的鋪墊做得很好,給了兩人后面行為充分的動機和情感。
魔方作為貫穿全片的線索,設計的很巧妙,我們很多人都有難以忘記的童年的回憶、童年的快樂時光,而魔方就是屬于阿井和阿滔共同的寶貴美好記憶。后面他們通過魔方,確認了彼此的身份,并通過魔方暗中傳遞信息。另外,以各種機械魔方作為片頭,挺酷炫的。
后面阿井和阿滔遭遇人販子綁架,阿井在驚慌中掙脫了人販子跑掉了,但在聽到阿滔的呼救后,立馬沖上去救阿滔。我想這里很多觀眾為阿滔捏了一把汗,“別過去送人頭啊!”,小孩怎么可能打得過大人呢?可是孩子不會考慮那么多,他只知道和自己互扒褲子的交情的兄弟有危險,自己就要去救他,就如同當初兩個人一起揍比他們高又壯的男孩時一樣。
結果是很顯而易見的,兩個孩子打不過綁匪,但應該說萬幸的是,阿滔失足墜下了山坡,否則兩個人肯定都會被綁架了。
關于誰是被綁架的奀仔的身份,影片賣了好久的關子,在電影前半段制造了一個很大的懸念。
2. 香港恐襲
香港繁華的鬧市街頭,人們正在日常上下班的路上,突然竄出了一輛車,碾過多人,最終撞到了一輛大巴后,司機面露驚恐的表情,割頸自殺。
顯然,從他驚恐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并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像這樣襲擊市民,面對這樣的慘劇自己也是驚魂未定。警方很快查到,襲擊者是一名上市公司的老板,這樣富有的人為何要襲擊市民呢?
3. 保護姚可儀
影片中出現的連環撞人事件已經是第二起了,并且這兩起事件發生之前,都曾經有人提前做出過警告。
警方很快將這個發布預警消息的人找了出來,就是姚可儀(姜佩瑤),并對她進行跟蹤保護。
這個時候張家輝就出場了,飾演刑事情報科的阿滔。
為了脫離險境,張家輝把姚可儀扔到了吳鎮宇飾演的葉警官的車上。
這里我說一下,我覺得姜佩瑤這個年輕女演員在這部電影中的表演還是可以的,情緒和表情很到位。比如被扔過去的這個鏡頭,臉上寫著難以置信和氣憤,還有委屈,仿佛在說:“你個大騙子!”
4. 審訊室的博弈
為了尋求警方的保護,姚可儀交代自己是一名記者,在獲取資料的時候黑進了一家網站,得知世界上有一個恐怖組織,拐賣小孩并將他們訓練為特工,潛伏到世界各國的警隊當中。
正在這時,(接到幕后董先生指示的)古天樂出現了,片中飾演安保部的阿井。阿井把姚可儀的案子搶了過來,姚可儀的話引發了葉警官和阿滔對阿井的懷疑,而阿井則反過來指出葉警官和阿滔都有嫌疑。
4. 葉警官生日會
通過葉警官生日會,進一步展現了三人的關系,阿井和阿滔都是葉警官帶出來的徒弟,阿井更早一些。
5. 緬甸爭奪硬盤
為了破獲恐怖組織的信息,香港警方決定派阿井和阿滔去緬甸仰光取回硬盤,葉警官負責調度支援。本次行動絕對保密,除了負責行動的三人和警司高層之外,沒有其他人知道。
到達仰光后,(阿井在得知取盤地點后,設法通知了恐怖組織?植澜M織派人先一步去搶硬盤,并布置后阻截警察的炸彈)阿井和阿滔率領一隊警察前去取硬盤,遇到了爆炸襲擊,恐怖組織搶先一步“搶走了硬盤。”
阿滔找到瀕死的姚可儀的男朋友(名字記不清了,劉宇寧飾),發現硬盤還在,被姚男友掉了包。
后面阿滔攔下了盜取硬盤的恐怖分子,并把空的硬盤扔給了支援的直升機。
阿井和阿滔在仰光街頭與恐怖分子展開激烈槍戰,期間阿井替阿滔擋了致命的一槍。(這說明在這個時候阿井已經確認了阿滔的身份,就是自己童年的兄弟,只是為了不牽連到他,所以一直假裝不認識他。)
在警方派的直升機支援難以支持的情況下,葉警官為了保護硬盤完成任務,給直升機下達了撤離的命令,做出了艱難的抉擇。
在陷入死亡困境的時候,阿滔和阿井四目相對,最終阿滔回過頭沖過去救阿井。
(處長安排的支援)房頂上有人用火箭筒轟阿滔和阿井,轟擊過后,阿井發現到處也找不到阿滔(已經借機按計劃消失)。
這里我再說一下劉宇寧,他飾演的這個角色戲份很少,所以就不說演技了。我是覺得導演這個設計還挺不錯的,給唱影片插曲的歌手一個很小的戲份,讓他也參與到電影的拍攝中來,使他更了解電影的故事,唱歌的感覺也能和電影更配。我覺得片尾曲《如約》一出來,我感覺還蠻感動的。
6. 揭秘真相
姚可儀被阿滔率領一伙人從阿井手里劫持了。
阿滔等阿井醒來后,與其交談,說想要錢,想要和他交易姚可儀。
然后就是阿井和阿滔的一陣對打,期間雙方看出對方都未想殺害自己,之前的擔心與懷疑到此刻都變成了信任。
后面處長和阿井帶姚可儀參觀了隱蔽戰線部隊,并向她道出了真相。
阿滔并不是壞人,而是隸屬于一只專門打擊恐怖分子的隱形部隊,稱為隱蔽戰線部隊,由處長直接領導。
而這個部隊的成立,是為了打擊30年以前綁架奀仔的那個恐怖組織。
通過血樣比對,確認了阿井就是當年的奀仔。
身份揭開,每個人的立場、想法和選擇依然是個疑問。
7. 三影帝飆戲
三人私下會見的這場戲真的很炸。
董先生授意阿井約阿滔出來進行交易,由張亦馳飾演的角色(名字不記得了,代號A吧)進行操控。(為了證實阿滔的立場,確認他也是想要錢的黑警)A把葉警官也交了過來,并命令阿井要求阿滔殺了葉警官。
為什么說這場戲好?為什么說這部電影好?關鍵就在于這場戲了。
其實整部電影說起來不難理解,但在看的時候,情節一直非常緊張,懸念一個接一個揭秘,反轉一個接一個出現,觀眾無暇太多的思考。在片中最復雜的不是情節,而是每一個角色的立場和行為都不一樣,而這些不一樣,以及懷疑和下決心的過程都通過這場戲被三位影帝很生動的表演了出來。
兩人剛開始會見的時候,阿井是想表面上進行交易,偷偷用魔方傳遞消息;而阿滔則是想勸阿井回頭,了解其難言之隱;阿井背后的A和組織,想要得到姚可儀,并確認阿滔是否可靠;而阿滔背后的處長則對阿井并不信任,畢竟三十年可以改變一個人很多,在阿滔的勸說下,給了阿滔一個努力爭取的機會。
本來就很復雜的局勢,因為葉警官的加入而變得更加復雜。
葉警官第一眼看到阿井和阿滔坐在一起,是驚喜的,但喜一閃而過,震驚的內心卻久久難以平復。面對兩個自己親手帶出來的徒弟,他是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的,從來沒有懷疑過他們。
但面對眼前的一切,阿滔被恐怖分子襲擊,失蹤后在這里出現;阿井被懷疑是被恐怖分子所綁架,卻又好端端地坐在這里。他開始懷疑了,他心里有無數個疑問想要問這兩個他從來沒有懷疑過的徒弟。
但是他們兩個是不可能告訴他的。阿井被恐怖組織所要挾,為了女兒的安全,不敢做出不符合恐怖組織命令的事,他只能通過魔方暗示阿滔,卻無法告訴葉警官;阿滔為了保護阿井,不可能在此時說出阿井是黑警的真相,否則他一直的努力全都白費了,而且他這次的行動也是保密的。
三人開始緊張地對峙,阿井思考的是如果保住面前的兩人,使他們脫離困境而又不讓恐怖組織懷疑自己的忠誠;阿滔思考的是明白了阿井的難言之隱后,應該如何幫他,又該如何避免使葉警官參與進來;葉警官思考的是面前兩人的態度和其立場。
可惜雙方都未給對方太多的時間,恐怖組織想要殺死葉警官,并栽贓嫁禍,斷了他們倆回警隊的可能,確認兩人的立場;警方也想盡快逮捕阿井,以免生變。
于是三人拔槍,卻一致的決定先相信彼此,先共同解決眼前的危機。
在混戰中,葉警官最終選擇相信阿井,并想要救他離開,但A突然出現(一直掌控著局勢的人),射殺了葉警官。葉警官面臨死亡,但他的眼神透露出此時他最關心的是阿井的立場,他到死都不愿意相信,阿井是恐怖組織的人,但卻又看著阿井被恐怖組織帶走。
欣慰的是,盡管阿滔什么都沒說,但他相信阿滔是站在警隊一邊的,是在秘密執行任務,他希望臨死之前確認自己沒有看錯人,詢問阿滔,但得到阿滔的答復之前,就咽了氣。阿滔在葉警官死后,拼命說是啊,我是在執行任務啊!可惜葉警官再也不可能聽到了。
可以說這部電影的預告片壞得很,剪輯的時候剪的葉警官也很有嫌疑,好像三者之間互相懷疑,可能是相互制約的關系。但其實本片中吳鎮宇的戲份還是較少,他的立場一直很堅定,沒有被懷疑的理由。這部電影還是雙雄戲!
但僅就這一場戲,就足以體現出葉警官在這部片中的重量。
這場戲設計的非常好,三位影帝的表演相當牛逼,能抓住觀眾的情緒,這一段值得反復觀看,非常經典!
8. 奔牛節的博弈
恐怖組織通過阿井和阿滔聯系,在西班牙潘普洛納市交易。但此時,恐怖組織并不相信阿滔,而警方也提前部署了應對措施。
這里的反轉可以說非常成功,既騙過了董先生,也騙過了觀眾。實際上,警方在隧道并沒有調包姚可儀,替身又返回了原車。也許你能看到我的部署,但你猜不透我的心思。
而影片的真正大反轉是由于姚可儀的獻身,恐怖組織對她妹妹慘無人道的迫害使她對恐怖組織結下了深仇大恨,她寧愿犧牲自己也要為妹妹報仇,搗毀恐怖組織。
關于姚可儀人物動機的鋪墊前面也有很多,比如記者只是她為尋找妹妹所用的一個身份,而發現妹妹被恐怖組織慘無人道的迫害后,她就想要把恐怖組織挖出來,所以才有了電影開始她黑恐怖組織的網站。后面姚可儀用指甲扣自己的手,不是因為害怕緊張,而是因為即將能夠報仇的興奮。
這段的特別評論席留給張亦馳的A吧,這種神經病似的全程鬼畜笑的表演,成功的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就是個變態啊!好好一動作片,因為這一個角色活生生變成了恐怖片。我女朋友見了他怕的直往我懷里鉆,這人好像除了笑沒有別的表情,而且完全無視自己的傷勢,眼里只有完成任務——殺了阿井和阿滔,變態的很。
這笑容真的是夢魘,千萬不要帶小孩去看這電影!
9. 瘋狂的公牛
最后的10分鐘,公牛的戲份真的很重,直接決定了結局。關于結局這段,我直接在后面答疑里寫吧。
另外,電影前面有個鏡頭也處理的特別好,就是三個人同時頭痛、做噩夢驚醒的時候。這段鏡頭穿插了阿井和阿滔的童年經歷、恐怖組織的錄像、奀仔的痛苦回憶和三個人痛苦的鏡頭。
這些鏡頭相互穿插,使人看不出來到底誰是奀仔,誰是黑警。甚至給人造成錯覺,也許黑警不止一個?
這個鏡頭在電影前半段起到了很強的迷惑作用。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影評觀后感【2】
沒想到,看《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時候哭了。
有淚點的地方不少。
張家輝失蹤后,吳鎮宇扮演的警長直接向上級表示自己更關心手下的安危,而不是硬盤去向。
這里有一個心理情境的設置,張家輝之所以生死未卜,很大部分是因為吳鎮宇命令直升機撤離現場。
吳鎮宇當時處在兩難情境中:一者是保住硬盤,履行他作為警察的責任,一者是解救受難的張家輝,這是友情和人性發出的吁請。
當然,在這兩者之間,還有另一個因素在起決定作用:直升機覆滿彈孔,即將宕機。
在此情形下,吳鎮宇最終選擇保住硬盤。
與此同時,他也為自己的選擇導致張家輝下落不明陷入自責,張家輝與他的關系超越了長官與下屬的權職關系,而上升到純粹的兄弟之情。
這并不是《使徒行者2》中僅有的涉及兄弟情的橋段,更大一部分還埋設在后面,等待觀眾發現。
這就是發生在張家輝和古天樂之間綿延三十年的兄弟情。
而此時此刻,他們成為了正邪對立的兩方。
對于張家輝來說,一方面他要履行自己作為警察的職責,另一方面,他則希望曾經救過自己一命的童年玩伴能改邪歸正。
兩者產生了劇烈的沖突,徘徊在道義和私利之間的兩難抉擇,這正是法哈蒂發現的敘事法則。
而對古天樂來說,情形更加復雜。
自小就被當特工訓練的他基本上已經被洗腦,但人性的善仍然潛藏在他的心底,等待激發出來。
臥底的身份決定了他具有雙重人格:在警司里當稱職的警察,在家當好丈夫和好父親,與此同時,他為恐怖組織服務。
除此之外,他還要面對童年記憶帶來的侵襲。
他屢次幫助張家輝脫險:推開張家輝讓自己中彈,對決時放棄殺掉張家輝……
他內心的沖突是非常劇烈的,電影得到了呈現。
張家輝和古天樂之間的兄弟情已經不再是老式港片中宣揚的純粹的義氣或情義,這指的是可以為了兄弟出生入死。
《使徒行傳2》因為加入了諜戰元素,張家輝和古天樂之間的兄弟情變得更加復雜。
這里有對人性的洞悉,對善惡的探討——人并非一貫的善或惡,而是兩者兼而有之,并受環境影響。
我想這是很難得的。
大多數警匪片在動作場面上下足功夫,情感線僅僅作為輔助元素,這也成了它們詬病的原因。
《使徒行者2》相當不同,前半部的懸疑點放在“找臥底”上,這是我們慣?吹降恼檻鹌奶茁贰
后半部的懸疑焦點則轉移到了“誰是兄弟上”,這種將懸疑和情感相互結合的思路,使得《使徒行者2》又燃又好看。
譬如像我,久不對銀幕默淚的人兒,竟然會對一部警匪諜戰片中的兄弟情動容,想想也是不可思議。
當然,三大影帝(古天樂、張家輝、吳鎮宇)的演技功不可沒。
強強聯手,互飆演技,讓人過足眼癮。
但也不能忘記,這更重要是編劇對角色形象和沖突情境的設置,以及導演的詮釋。
作為一部改編自高口碑、高收視率港劇的電影,《使徒行者》系列有其受眾基礎。
與第一部《使徒行者》相比,《使徒行者2》在故事和制作上既有延續、也有升級。
相同的核心元素、相同的主創班底、相似的警匪臥底,在單純的警匪故事中加入間諜元素。
同時,在保持高水準制作的同時做了升級,遠赴緬甸、西班牙等地取景,觀眾能感受到一種異國風情。
而且為了保證港片慣有的真實效果,全程采用實景實戰拍攝,不過分依賴于電腦特技。
比如西班牙“奔牛節”飆車那一幕,奇詭的不是這個構想怎么來的,而是怎么把它實現。
據說,攝制組用的是真實的蠻牛,其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影評觀后感【3】
如果說《無間道》系列是香港電影人在逆境中的一次勃發,那《使徒行者》就是香港電視人在新形勢下的突破,二者在立意上也有血緣上的聯系——“臥底與反臥底”的交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是敵人,誰是兄弟的懸疑,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曉。
《使徒行者》無論是TVB劇版還是三年前的電影版,都創造了后港片時代的不錯口碑,6億票房足以讓這個IP延續下去。《使徒行者2》既可以看作是續集,也可視為“外傳”,從導演到幾位男主演都是原班人馬,在動作戲和情感方面繼續挖掘,也算來了次“平行宇宙”式的重啟。尤其是古天樂和張家輝之間撲朔迷離的關系,最微妙的“發小情”拿出來再度開發,拍出他們童年時的過命友誼,也在身份和立場上留足懸念。畢竟,觀眾最熟悉的還是他倆的顏值,能看到他們背靠背掩護的鏡頭就已足夠了,這種上接《英雄本色》和《喋血雙雄》的情懷,依然是港片最大的遺產。
一對勢均力敵的天才兒童,高階魔方玩得溜,原本可以讓他們跳出貧窮,靠智商跨入精英社會,卻也因此成了犯罪集團的獵物?鐕缸飯F伙綁架天才兒童,訓練他們當特工的陰謀,《城市獵人續集天使心》等作品中早有涉及,在這種扭曲環境下長大的人,即便成年后心理上仍備受摧殘,《使徒行者2》就把漫畫里的噩夢給拍了出來,古天樂三十多年遭受的痛苦和煎熬,也真只有張家輝才能理解。“他也是受害者”,單憑這么一句話,也不枉古天樂把張家輝當作知己,寧愿不顧身家性命也要和過去決裂,這就是港式兄弟情,哪怕三十年不見也肝膽相照。
其實這部的臥底懸念并不是最重要的,古天樂的身份暴露時劇情才過了一半,張家輝的二重身份更是直接交代,后面的情節側重于兄弟情的補足和渲染,兒時的魔方也成了承載情感的重要道具,專屬于天才的心有靈犀。
從疑點重重到敞開心扉,片中幾場重要的動作戲,其實也是兩個人從試探到重認的過程。吳鎮宇飾演的警司作為前輩,同樣擔當了情感上的紐帶作用,甚至可以說正是他的犧牲,讓古天樂下定決心告別過去,餐廳里那場三人戲相當有復古感,導演文偉鴻畢竟是TVB出身,拍警匪也總帶著市井的氣息,把個“義”字展現了出來。
其實只要古天樂和張家輝的兄弟情夯實了,后面再怎么“碟中諜”都不為過,《使徒行者2》這次有意在正邪莫辨的動作戲中,加入了高智商和高科技的成分,這也是在向《諜中諜》等好萊塢經典學習的嘗試,黑客和反黑客的交鋒,通過虹膜加密和解鎖互探;警察與犯罪組織之間,也有車載炸彈和偽造攝像的博弈,這讓處變不驚的張家輝也有了湯姆·克魯斯的風采,劇情也是靠他的閃回才揭開伏筆,多了份峰回路轉的贊佩。
至于片中最火爆的緬甸槍戰和西班牙奔牛節兩場戲,應該歸功于動作指導錢嘉樂和他的錢家班,前者在緬甸最熱鬧的街頭對決,上到飛機下到汽車,剪輯清晰,動作利落,雙方都體現了不錯的戰術素養;奔牛那場戲假如只是借個人多的節日背景不足為奇,難得是一陣亂槍后,要讓追車戲和牛群一起跑,這要控制起來就得別出心裁了。
看得出影片主創混用了實拍、CG特效和素材剪輯,利用現場人群在奔牛前的驚慌失措,營造出逼真的牛追車氛圍。而且最后的高潮里,那頭野蠻的公牛還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一根筋”式的不畏生死,也算是用這種“充滿血性”的方式致敬了香港特產的兄弟情吧。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影評觀后感【4】
“港片已死”這句話,每個影迷可能都聽到耳朵起繭了。
我想沒有誰不曾為香港電影感到自豪的,那個號稱“東方好萊塢”的年代,香港一塊小小的地盤,卻以每年兩百部的驚人產量,引領了整個亞洲的電影審美。
那些年,香港也出了數不清的好電影,好導演,好演員,時至今日,我們仍能在各大論壇聽到懷念的聲音。也和后來港片的衰微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隨著這兩年《追龍》,《無雙》等電影的出現,港片這頭沉寂已久的雄獅似乎又逐漸醒來,如今又有了這一部《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
它以港產懸疑片的風格開場,在利用蒙太奇快速述完童年經歷后,立刻轉入三十年后,將角色一個個列出,并直接拋出了問題“誰是臥底”。
于是每一個人都成了可懷疑的對象,生日派對上,程濤,井進賢,葉國帆三人互相打量,是警察觀察誰是特工?還是特工在警惕警察是否對自己有懷疑?
這種曖昧的兩面性一直維持到角色主動將身份揭曉,直到特工和警察面對面對決,身為觀眾的我們仍無法分清。
然而令我沒想到的是,電影在四十分鐘左右,突然就轉了風格。
臥底答案揭曉,一方逃走,另一方奉命追捕,并暗中希望重拾舊日情誼,走起了兄弟路線。
故事重點也從解謎轉到兩個角色的心理互動上,阿DEE和奀仔情誼深厚,卻因立場相反,只能無奈將對方置于生死之地。
這種惺惺相惜,卻無法共為摯友的唏噓,是典型的“雙雄”模式,像《喋血雙雄》,《無間道》都是這類。
《使徒行者》頗為有趣的,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港片類型融合在了一起。
在片中,你還能看到許多大大小小,對港片的致敬。
像是身份揭曉后,那場用環繞鏡頭拍攝的三人對峙戲,有著典型杜琪峰的味道。表面不動聲色,暗地里風起云涌,每個人心里都打著自己的算盤。
西班牙那場戲更加明顯,導演特地設計了一個高速拍攝,身后白鴿飛舞的鏡頭,簡直就是對吳宇森的復刻。
其實這一方面是為了吸引觀眾,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傳統港片故事的創作艱難。
在好萊塢特效電影大行其道的今天,無論是懸疑片,還是“雙雄”式的江湖片,傳統港片的“小格局”,都已經難以滿足如今口味變化的觀眾。
影人們明白,傳統的港片故事已經不再適應市場,也正因如此,新的港片們紛紛展開了“自我改良”,《無雙》將傳記片套路融入自身劇情當中是一種辦法,《使徒行者2》用重新解構老港片特點,消化融入,也是一種辦法。
而且它的融入并不止于港片,還包括了好萊塢電影。
跨國犯罪組織,數據硬盤,秘密交接,主角在全球各地完場任務,它的劇情推進完全是特工片式的,相對前作,視野與格局都擴大了許多。
電影在投資上的舍得也是顯而易見的,從開場的緬甸槍戰,到后面西班牙的小巷汽車追逐與公牛節的橫沖直撞,都有著強烈的“好萊塢”感。
就連吳鎮宇飾演的角色都在戲里開涮:你們真把自己當湯姆克魯斯啊。
或許對于《使徒行者2》的改變,保守的人會反對,但至少在我看來,它以一種大膽的方式,為港片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三位主角,古天樂,張家輝,吳鎮宇,也依然敬業的展現出了他們最好的演技。無論是面對下屬叛變時的失落,發現對方是童年好友時震驚而悲傷的眼神,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說實話,電影的第三幕結局,有點崩。要不是兩位影帝演技撐場,真不敢想象是什么效果。
除了老戲骨,兩個新人也很亮眼。姜珮瑤飾演的姚可儀勇敢而堅毅,顏值是真的賞心悅目。車中上傳數據那場戲,也算是電影最打動人的地方之一。
而張亦馳飾演的“殺手”,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他身手不凡,冷兵器,槍械,賽車樣樣拿手,從香港一路追到西班牙,是主角們最大的威脅。
最特別的是,他臉上永遠帶著一絲笑容,可眼神卻毫無笑意,一開始還覺得有點滑稽,可越往后,無論是殺人,疼痛,將死,笑容都詭異的掛在臉上,就讓人感到有些毛骨悚然了。
這讓我想起了《黑暗騎士》中的小丑,同樣也是滿臉“笑容”,內心卻陰暗的毫無人性。
電影中演員也給角色設計了很多小動作去表現他的“變態”,像是拿起刀準備殺人時,他偏著頭聳了聳肩,如同要玩一場游戲。
出于好奇查了一下演員本人,竟然就是《流浪地球》里那個四眼田雞李一一這角色反差有點大啊。
在《流浪地球》里,他演的畏畏縮縮,膽小又懦弱,一副宅男模樣。這次演一個如此外放張狂的殺手,我愣是沒認出來。
這也算是最近流行說的劇拋臉了吧,小伙演技,可以啊。
目前,《使徒行者2》憑借口碑,已創造首日一億+的票房佳績。
港片或許衰落過,但還港片電影人們從未衰落。
他們始終以大膽的想法和認真的態度在制作電影,從導演到演員都是如此。
而且,作為政治特殊的地區,它不像內地電影一樣有諸多條框,這導致拍攝這類題材,《使徒行者2》遠比我們要沒有限制的多。
電影中,香港社會的不安動蕩,警方系統的腐朽都明白的展現在觀眾眼前,正是這些陰暗面的存在,才讓故事更加刺激和充滿張力。在《使徒行者2》中,我真正看到了華語類型片工業成熟化的可能。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影評觀后感【5】
創新對于港片來說,可能是永遠的進行時!妒雇叫姓摺返腎P尤為如此。站在邵氏、TVB以及超人氣口碑的戰績之上,這部續集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整體來說,導演文偉鴻的創新是令人滿意的?吹贸鰜,導演的目光放的更遠,格局設定更宏大,跳出了傳統港片的傳統模式。續集著重“諜”字,故事從前傳的菲律賓,轉戰香港,交火緬甸,終結與西班牙,很明顯是在對標更加國際化的《碟中諜》、《伯恩》系列。
《使徒行者2》主打兄弟情,三位影帝吳鎮宇、張家輝、古天樂同場飆戲,導演看來自信滿滿,連感情線都沒安排。這三位“銀河映象”時期被杜琪峰殘酷調教的演員絕對是影片的質量擔當。吳鎮宇和張家輝的對手戲已經多年不見,心頭好當然是十幾年前的《放·逐》。此次挑戰師徒關系,二人默契度不減當年,雖然吳鎮宇的皺紋有點讓人感慨。張家輝更是多變,以高深演技掩蓋真實身份,不到謎底揭曉真的看不透。古天樂,對,又是他。今年的《追龍2》、《掃毒2》再到《使徒行者2》,古仔簡直變身港片黃金時期的“勞模”劉德華。此次古仔的角色難度不小,常常處于精神崩潰的邊緣,在正與邪之間被撕扯。三人談判那場戲,師徒的舊情、背叛的怨氣、彌漫著的猜疑把影片推向了第一個高潮,是近年來港片中“兄弟情”的最佳演繹。過命的交情,為兄弟擋的槍,同為淪落人的惺惺相惜貫穿全片,。
演職表看到動作導演錢嘉樂,暗想動作戲差不了。緬甸鬧市區的爆裂開打,為整部影片設定了高起點的期待。殺機四伏,恐怖分子以香港為要挾,最冒險的場面則切換至西班牙奔牛節,大硬派動作戲傾力獻上。不用在驚嘆于阿湯哥《諜6》的搏命特技了,“渣渣輝”帶來華人份動作誠意。尤其要提到導演設定要讓動作戲發生在奔牛節上,白色為主色調的服裝襯托噴射的血色,預設期待讓之后牛的出現助力男主制敵,鋪墊其合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小道具的使用非常巧妙,魔方不僅承載了童年記憶,還在關鍵時刻發揮了暗語的功能;卡通手表的前后呼應也別出心裁,將兄弟之間化不開的情感再次升華。
《使徒行者2》并沒有延續第一部的故事,可以說是很大的挑戰。還好這種嘗試是成功的。IP的改編正是如此,有時需要先清零,才能走得更遠,做得更出色!稈叨2》在前打了個樣兒,《使徒行者2》完美完成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