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就業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五)以就業轉移為目標,扎實開展就業技能培訓。一是與鎮、村聯手,做好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今年我們加強了與各鎮政府的合作,一方面在培訓中心做好宣傳培訓工作。為方便農民進城培訓,在辦班形式上采取了白天班,晚班一起開的形式,同時采取了隨到隨學滾動式培訓的方式。在各鎮方便農民,采取了到村辦班或到企業辦班的方式。為企業做好定向培訓工作,針對企業需新招的對象,進行培訓后再上崗。上半年我們先后組織了電腦、電動縫紉 等培訓班,共培訓 人。二是多管齊下,做好外省勞動力培訓工作。針對外省勞動力幾乎沒有機會參加當地組織培訓的特殊情況,通過派出所在外省勞動力進行暫住人口登記時,就將他們組織起來進行就業引導性培訓,向他們介紹人文地理,企業概況。介紹一些擇業方法、步驟。并在外省勞動力就業的熱門行業中組織培訓。上半年,對保健按摩行業,美容美發行業中組織了四期培訓班共 人。為進一步拓展外省勞動力培訓,我們還在外省勞動力較集中的鎮、企業,將外省勞動集中起來進行勞動安全、職業道德及有關專業技能知識的培訓。上半年在祥鴻印染、寶龍集團、方強鎮等處分別組織了三期外省勞動力培訓班。三是四個結合,搞好失業職工培訓工作。即:面上宣傳發動與個別動員相結合。通過電視臺、《xx日報》等市級媒體上進行宣傳的同時,將培訓中心的培訓信息分發到每位新登記的失業職工手中。與此我們對家庭較困難的失業職工進行走訪,個別動員,根據他們自身的特點幫助他們選擇培訓專業,走向勞動力市場;免費培訓與落實優惠政策相結合。用足用活優惠政策,實現減免費培訓。對成本較高的專業,如數控車床、電焊、電工、鉗工等實行部分免費。對成本較低的專業如電動縫紉、紡織、電腦操作等實行全額免費;就業指導培訓與技能培訓相結合。對我市所有新登記的失業職工全部組織起來分期進行就業指導培訓與創業意識的培訓,及向他們推薦目前勞動力市的熱門行業,征詢他們的培訓意向,實行專業培訓。對有創業愿望的人員進行項目推介、小額貸款政策咨詢服務。四是培訓與就業相結合搞好培訓工作。培訓后為每一位培訓學員推薦一個就業崗位,保證每位培訓學員都能充分就業問題。
三、存在問題
1、少數企業招工難問題一時難以解決。主要是兩方面因素:一是在資源總量減少。新成長勞動力比利時XX年前減少一半;加之大中專職業技術院校擴招,大多數初高中畢業生選擇升學,兩后生所剩不多,每年不到1000人,后備勞動力總量不足。絕大多數大中專畢業生不愿意回鄉就業,就連我市職教中心培養的每年近千名的畢業生,也大多數前往了外地。加之本市地域優勢不明顯,對外地勞動力吸引不大。二是企業方面用工存在誤區。少數企業主認為我市屬蘇北地區,勞動力應該十分低廉。不簽勞動合同,不繳社會保險。有的企業工資福利低,企業文化缺失,工人難招難留;基礎設施與三區建設不配套,廠區離市區較遠,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不通公交、沒有醫院、超市和文化休閑娛樂場所,工作、生活很不方便,在某些程度上增加了企業招工難度。
2、結構性失業現象加劇,困難人員就業更難。從宏觀上講,我市勞動力總體狀況仍是供大于求,結構性失業矛盾依然存在,有人沒事做和有事沒人做現象并存。由于用工企業需要勞動者技能水平與崗位要求不匹配,特別是三區企業,新興企業的入駐,需要高學歷、高技術的人才和產業工人,而我市又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這就造成了一方面,有大量的失業人員要求就業,而得不到就業;另一方面,企業用工缺口較大又招不到工人,形成“用工荒”的假象。據調查這樣的崗位近3000個,在工種上,主要集中在機械加工、紡織縫紉、化工生產操作、餐飲服務等工種;在年齡要求上,主要集中有18-35歲,這種結構性失業矛盾有加劇趨勢。經調查,上半年全市僅“4050”靈活就業人數達2897人,這部分人員就業崗位不固定,收入不穩定,無合同無保險,一旦優惠政策到期,由于年齡和技能等原因就業和生活將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