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下半年學校工作總結
4、強化科研管理,實現科研工作大進展。
(1)健全科研機制。首先,抓好科研隊伍建設,加強科研骨干教師的培訓與指導,提高科研水平。其次,繼續加強教研組、備課組、課題組的建設,健全教學管理研究制度,充分發揮它們在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中的作用,形成濃厚的學習研究氛圍。再次,繼續實行教科研考核制度,將教師的教科研工作納入月考核和學期考核之中。
(2)加強課題研究。①語文課題《重視語言積累指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在結題的基礎上,我校重點做好此課題研究成果的推廣工作。②數學課題《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行動研究》于2010年1月順利結題。③課題組除了開展好專題研討外,還與教研組相結合,積極開展各種研討活動,不斷提高研究深度,總結階段成果。為了把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凸顯課改主題,扎實開展好課改活動,我校堅持開展“開課日”活動。各教師都能圍繞學校課題,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四、完善辦學條件,提高使用效率。
1、改善辦學條件。
根據配置標準調整各室用房,按標準配齊各室用房,各室設備設施到位、環境優美。對原有的櫥柜進行整理,并新增一些櫥柜,使櫥柜能夠滿足儀器存放要求,并有一定余地,有專門存放危險品的櫥柜,能安全使用。按要求安裝好各室內外部水電。根據我校實際情況,科學實驗室水電線路為地下預埋線路,已全部安裝到位。各班各室安裝好防盜窗,確保室內器材設備的安全。整理好有關體育運動場地。
2、提高使用效率。
學校各個活動場所和活動室,都安排了相關學科的教研組長負責,學校提出要求:管理要規范化,使用要制度化、經常化,使器材有效使用率達到100%,做到:課表上墻;學期初,對各室的使用作出統籌的計劃和安排;任課教師作出使用記載;分管領導定期與隨機檢查活動室的使用情況;分管領導定期與隨機聽課,對教師課堂中對教學用具的使用情況作出評價、分析和反饋。
學校信息技術課程開設到位,四至六年級都能按規定開設信息技術課,并都能到網絡教室上課,教學效果優良。另外,學校藝術教室、網絡教室、技藝教室等活動室使用率達100%,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這樣就使課堂教學的手段更加多樣化,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五、強化安全教育,打造和諧校園。
1、加強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①建立安全工作網絡。我校切實增強做好安全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強領導,成立了校長為組長,各科室主任為組員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②制定安全管理責任制。為全面落實安全責任,明確目標,加強管理,確保全年安全工作目標的實現,推進我校教育事業穩定健康的發展,我校與總務主任、教導主任、德育主任、食堂負責人分別簽訂了安全工作目標管理責任狀,提出了具體的安全事故控制指標和安全工作目標。各部門負責人再將安全目標層層落實到各個班級、各教職員工,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地執行。對安全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我們制定了嚴格的考核獎懲措施,把學校安全工作考核與各責任人的年終獎金和聘用掛鉤,獎優罰劣。③積極開展安全教育與培訓。在周工作安排中,我校有計劃地安排安全教育內容,教師圍繞該內容,充分利用晨會、班會、中隊活動、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組織有關安全教育活動,如開展以“火中求生”消防演練活動,加強對學生進行有關安全規范、自救知識的培訓。④規范安全生產操作。我校各部門都能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法》及有關要求,規范操作程序。如在食堂安全生產工作中,食堂從業人員都能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上崗,從業人員每學期還進行健康檢查一次;與供貨方簽訂保質協議書,凡購進的菜及一切原料都實行登記造冊,由購物者驗貨,賣方簽名。
2、重視校園文化,豐富教育內涵。
建立和諧校園,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一學期來,我們堅持獨特文化品位,堅持“樂園、學園、家園、花園”為一體的特色,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創造教師樂教、學生愛學的和諧環境。努力踐行“融入社會,關愛生命,理解他人,發展自我”的辦學理念,努力優化育人環境,提升教育服務水平。
3、抓好網絡管理,架構交流平臺。
①大力推進信息技術 “三服務”工作。在服務管理上:加強上網管理,實施網絡道德教育,進一步了加強網絡使用的安全與管理。在服務教學上:進一步深化信息化校本培訓,集群體教師之力,擇教學資源之精髓,建設好學校網站。在服務學生上:認真抓好信息技術課,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力爭各年級學生信息技術水平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②學校網站內容豐富,及時更新,點擊率高,教研組、骨干教師有主頁;學校資源庫已有一定規模,有優秀教案、優秀課件、優秀論文等內容;每個學科教師都能經常點擊教育網,通過網絡來完成學習、查閱資料、教學交流等活動。③加強文明上網的教育,引導師生文明、安全、健康上網,使網絡真正成為師生學習、成長、創新、娛樂的健康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