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把握文學作品主題的技巧方法淺談
快速把握文學作品主題的技巧方法,怎樣才能做到定位準確、方向明確、有的放矢呢?如何才能筆定乾坤、精確答題、有所收獲呢?
一、抓題目——我高高在上
我們常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明顯的;“秧好一半谷,題好一半文”,它居于最上端,實為文章之首,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文章的題目常常先行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顯或隱地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抓住明顯的文題,常可以讀題析文,從而快速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明確文章的主旨,透過這雙“眼睛”,走進文章靈魂的深處,提高閱讀速度和得分率。
例如,xx年安徽卷《鄉村的風》。從題目上看,考生可以在第一時間明確本文的寫作對象——風,并在此基礎上先行一步,從總體上大致把握文章的中心:風是“鄉村”的風,而非城市的風。這樣一來,“風”便與“鄉村”緊緊聯系在了一起。考生可以緊接著思考“風”與“鄉村”的關系,再聯系農村生活生產的實際,可以很容易地考慮到本文的主題極有可能是要表現“風”對“鄉村”的重要性,從而把握住作者的寫作意圖,抓住作品的靈魂,即農村的人、物、事都離不開風,與風息息相關:風給鄉村帶來生命與活力,給平常之物帶來詩意,讓我感受到鄉村的溫情,表達作者對風的喜愛和懷念之情。有了這些認識,再來解答下面的題目就有了主心骨,就能抓住最核心的東西,從而方向明,答題準。
附題目:第一題,“作者為什么說風是鄉村的魂”,第三題,“第④段寫歪脖子黃櫨有什么用意”,第五題,“無形的風在文中被描繪得可見可感。試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從第②段舉出一句加以賞析”。
又如:xx年遼寧卷《爐火》。題目“爐火”,能驅散冬日的寒冷,象征著溫暖、活力、熱情、蓬勃、希望等。抓住了這些,就抓住了文章的靈魂。再解答下面的第五題,就簡單、快速、高效得多了。
附題目: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懷舊”?為什么?(答案:不是。文章有懷舊情緒,但并非全文主旨。文章主旨是藝術地揭示了“爐火”帶給人的溫暖與活力、希望與勇氣,表明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抓關鍵句——我鶴立雞群
除文章題目外,正文中有很多關鍵句子,抓住這些關鍵句,有助于簡單而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旨。這些關鍵句從表達方式看,多是議論句和抒情句;從在文章中所處位置看,多是段落或全文開頭、結尾和中間的句子。因為作品的主題常常在議論和抒情時便明顯地表現出來;開頭常總領全文,結尾常總結全文,中間常勾連上下文。抓住這些,對于抓住文章的靈魂、把握整體內容意義重大,作用非凡。同時,這些關鍵句相對其他句子而言,都是比較明顯的,有利于視覺快速捕捉。
例如前面所舉《鄉村的風》一文,文章一開篇便是一個非常吸引目光的句子:“風是鄉村的魂。”此句處于文章開頭處,且兼具議論性和抒情性。此句特別重要,可以說,抓住此句,就抓住了全文的靈魂。“靈魂”之重要,人盡皆知。無魂則無生命、無精神、無情感、無生活、無生命的靈動、無生活的幸福。而“風”是“鄉村”的魂,非言其對鄉村之重要而為何?是為議論。對如此重要之物,非愛之惜之思之念之而何為?是為抒情。“風是鄉村的魂”,此句實乃文章的魂。抓住了這一顯眼的句子,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魂,大大提高了整體把握全文核心內容的效率。
又如:xx年安徽卷《董師傅游湖》。文章結尾處四個字單獨成句——“他很快樂”。此句是個總結句。既是作者對主人公的描述,又是對主人公的評價。此句要抓,因為根據寫作邏輯,上文必然要通過具體內容說明“他很快樂”的原因。抓住這一明顯的句子,就很容易抓住文章的靈魂,從而從整體上把握住文章各局部內容的作用——必是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即表現“董師傅”“很快樂”的原因。此句一抓,勾連各處,如此,豈能方向不明、思維不清、效率不高呢?
附題目:“文末說‘他很快樂’。請舉例說明董師傅快樂的緣由。”
三、抓“復現”信息——我一唱三嘆
“復現”信息即反復出現的信息,或為詞,或為句,或為某一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