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國怎能忽略農村人才略談
世界上農業產業化程度較高國家的農民培養方式對中國有很多的借鑒意義。日本的農業教育體系從低到高形成了5個層次,農業指導士教育、就農準備教育、農業高等學校教育、農業大學校教育和大學本科教育。德國的農民教育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德國的農業教育區別于普通高校自成體系,專門為農業產業化生產培養人才。借鑒國外的經驗,結合中國的實際,著眼于長期,可以在國家“村官”工程的基礎上,仿照國家免費師范生教育工程,在高校開設免費農村社會管理和農民合作社專業管理的村官專業,培養農村所需的各類經營管理人才;中期基于面向農村的鄉鎮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設合作社管理的有關專業,培養實操性的人才;短期結合村官工程,為村官提供系統的合作社經營管理培訓,一方面為村官聘期結束后留在農村創業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可將合作社經營管理知識在農村的培訓傳播作為村官聘期內的工作職責。通過長、中、短期的人才培養工程,在國家立項編制教材的基礎上,系統培養各層面的農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