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會計誠信問題的理性思考
摘 要:誠信是每個人必備的優良品格,講誠信的人,會受到歡迎。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當前,誠信已經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國家也加大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力度。筆者根據自身工作經驗,論述了導致現代會計誠信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完善現代會計誠信問題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會計誠信問題;理性思考;完善措施
會計誠信主要指的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時刻秉著誠實守信的原則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待人接物要誠信,實事求是,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是真實可靠的,數據計算應精確,不泄露工作機密。然而現階段,對于上述所述的要求,會計人員工作中并沒有完全的遵守,直接造成會計誠信問題的發生。要知道,會計誠信不單單關乎到企業的健康發展,同時還直接影響到社會經濟的持續前進。因此,強化會計誠信建設已經是現代企業、社會乃至國家重點關注的話題,實際建設過程中,應充分分析研究導致會計誠信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處理,從而實現會計工作的透明化。
一、導致現代會計誠信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1.業務素質水平低
從事會計這門工作的人員應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水平,但現階段,有不少會計工作者達不到這一要求,在賬務賬目等工作的管理上力度不夠,加之社會負面風氣的影響,嚴重沖擊著他們的價值觀,常常會在利益的驅使下,不管企業與國家的利益,將誠信二字拋到腦外,提供假的財務信息來實現自己的利益。
2.市場制度有待健全,監督不到位
首先,市場制度中缺乏一套詳細的制約機制,市場制度就是有實力的勝出,沒實力的淘汰,于是,處于弱勢地位的弱者就會通過不誠信的辦法以求獲得市場;其次,我國有部分上市公司主要是從國企改制而來的,由于改制力度不夠,故公司治理水平不高。現階段,有不少企業在劃分股東大會、董事會的管理上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沒有設置專門的監督部門有效監督企業財務與經營狀況,致使企業信息透明度低,操作缺乏規范性。
3.國家相關法規貫徹落實不到位
當前,我國頒布實施的關于企業財務與會計的法規還存在不完善之處,這樣一來,部分企業就會為了自身利益,想盡一切辦法鉆國家法規的空子,造假賬,進而導致企業會計卷進違法的漩渦中,誠信全失。此外,國家部分有關機構的執法不嚴,導致諸多由于職責權限劃分不清晰而出現了“灰色區域”,直接威脅到了投資者們的合法利益。
4.會計工作者的主觀性原因
一方面,在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企業利益面前,企業管理者往往會將企業的發展作為根本目標,對于全局利益考慮的甚少,在利益的誘使下,他們會利用自己的權利命會計人員做假賬;另一方面,有的會計人員實踐工作中抱著敷衍的態度致使會計信息可靠度低,帶來誠信問題。
二、完善現代會計誠信問題的具體措施
一旦企業出現會計誠信問題,不僅會造成自身聲譽的降低,而且,還一定程度上對其他行業以及社會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危害,所以,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嚴防該問題的發生。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大力開展相關的培訓與教育活動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水平,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時刻保證工作的精確性,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積極樹立以誠信為基礎的職業道德素質;同時,企業必須定期開展相關的業務素質培訓活動,并加強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從而培養他們遵紀守法的意識,提高業務水平。此外,還應對會計人員進行信息化培訓,加強電算化學習,全面掌握與了解現代化會計手段,確保工作質量。
2.加強社會監督力度
會計誠信需要社會輿論的大力監督,比如通過電視、網絡等媒介的監督。當前,企業應把握好正確的輿論導向,充分利用輿論的正面效應嚴防會計弄虛作假行為的出現。實踐工作過程中,企業要不斷完善監督機制,保證會計信息的透明度,詳細劃分財務等相關部門的職責權限,并且,加強保護輿論監督。政府部門應對監督部門的監管工作予以規范,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辦事,構建高效、切實可行的監督標準,力爭將監督作用淋漓盡致發揮。
3.構建完善的民事賠償機制
凡是實際工作中嚴格按照規范標準進行,誠實守信的人員不僅要公開予以贊揚與鼓勵,同時,還應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而存在違紀違法,造假賬的會計人員必須加大嚴懲力度,倘若是在企業法人的逼迫下而弄假賬,對社會公眾合法利益造成嚴重損害的,除了要對會計人員予以懲罰外,還必須懲罰企業法人,加大經濟懲罰,不斷提升企業的造假成本,構建完善的民事賠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