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會計誠信問題的理性思考
4.強化會計管理制度與經濟制度
若實際中缺乏一套完善的經濟制度與會計管理制度,那么,就會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所以,企業應積極構建詳細高效的各項會計制度,比如會計預算制度、會計核算制度、會計人員遵循條例等,這樣會計人員工作中就會有相關的法規依據,此外,通過相匹配的經濟體制,全面分析研究會計工作的利益性。其次,構建會計誠信法律制度,規范會計工作;在我國頒布實施的相關法律法規中,只明確的強調了“應該做什么”卻沒有詳細的說明“不這么做會怎樣”,這足以證明我國在相關法規制定過程中并未對會計誠信問題的懲罰力度予以足夠的重視,因此,在制定與執行有關法規時,必須提高法律的強制性,嚴厲禁止有貪污受賄、弄假賬、虛報等諸多不良行為的出現。
5.加強誠信教育與誠信檔案的構建
誠信教育主要是采用教育的形式促使會計人員自覺樹立起誠實守信的意識,工作中實事求是,時刻保持認真的工作態度。誠信檔案的構建主要是充分運用一種稍微強硬的方式手段,詳細記錄毫無誠信可言的個人與單位。并且,社會公眾可隨時進行查詢。該方式的主要作用就是強迫會計工作者時刻以誠信為本,樹立科學合理的誠信意識。當前,西方國家中均構建了誠信工程,為個人、社會公眾構建了誠信檔案。我國可吸收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明確規定不守誠信的個人與單位必須承擔應有的責任。
6.健全產權制度
如果企業產權不夠清晰明確如交易主體與其中的權力、義務間無法實現對稱,那么,將出現推卸責任而只要求權力的行為。加強完善健全產權制度能夠明確交易主體實際中應當承擔的義務責任,以促進良好社會道德的形成。要想確保產權制度的完善有效,企業就必須健全內部治理結構,改善當前的內部控制環境等,并且,也應健全外部治理結構,貫徹落實信息披露制度,加快獨立的董事會形成。
三、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現階段關于會計誠信問題的法律有很多,比如,《會計法》《證券法》等,均詳細明確了會計的具體行為,并將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性作為了根本性要求。
強調會計工作者工作中必須詳細全面的記錄、計算與分析企業一切經濟活動,嚴厲禁止個人或者單位有弄虛作假的行為發生,同時,對會計信息的產生與披露,會計核算內容、具體流程、依據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一套誠信機制方可增強思想素質,主動按照相關規定辦事,在法律范疇內科學合理的進行一切會計活動。
參考文獻:
[1]李清玲.會計誠信問題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1).
[2]靜波.淺析會計誠信[j].吉林金融研究,(2).
[3]梁青花.關于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8).
[4]曹曉國.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16).
[5]鄭梅.關于會計信息失真的探討[j].中國外資,(17).
[6]陳萍娣.會計教學中的誠信問題[n].江蘇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