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貿專業畢業論文范文:如何看待中外銀行的股權合作
四、走出中外資銀行股權合作困境的策略選擇
(一)內外兼攻,主次分明
既然引進境外投資者的首要目的是為了擺脫我國銀行業長期存在的“一股獨大”和行政干預的制度困境,實現股權的多元化,進而完善銀行內部的公司治理結構。那么,我們就沒有必要把重要的籌碼都放在外資銀行身上,我們完全可以和應該允許、鼓勵中國更多已經在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做的比較好的大型優質企業參與到股權中來,一方面可以借助他們來優化股權、提升銀行的總體質量;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分散股權,防止外資銀行的勢力滲透過大,威脅中方的控制權。
(二)走雙向開放之路,既要“引進來”,又要“走出去”
面對中外銀行在中國境內的單邊合作,我們當然不能漠然視之。如果說,我們在加入wto之前,沒有機制讓我們行使對等的權力,不能要求別人。那么,在加入wto之后,我們已經有了這個權力。過去的中資銀行有自己的硬傷,不良資產難以消化、公司治理有待完善、資本充足率不高……在這樣的條件下,外資銀行可以有理由拒絕我們。但在銀行改制后的今天,我國銀行業的總體質量和價值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完全應該有與外資對等的開放權利,在國內合作的同時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爭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
我們應盡快建立起以政府、參股的中外資金融機構以及入股企業共同出資的官商合辦的存款保險機構,保險基金則可采取事前收取和事后補充的方式繳納。當銀行嚴重資不抵債,面臨破產危險時,為了總體的金融安全,中國政府可以承擔起最后挽救責任,但一旦銀行度過難關,必須在事后按應該承擔的比例向政府補償。
(四)政府應采取一定的政策傾斜,鼓勵外資向中西部和民營企業流動
銀行在引進外資之前,中西部差距的不斷擴大和民營企業在貸款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已經引起政府和社會的極大關注,為此,國家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學者和企業界也紛紛要求對民營企業和自主品牌加以資金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引進外資之后,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民企又將面臨著被冷落的境地,因此國家必須加大對它們的政策支持力度,以更優惠的措施將資金引流。
金融作為經濟的中樞,關系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金融系統的穩定是一個國家經濟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礎,因此,金融業的開放需要在謹慎和穩健中邁步前進。
參考文獻:
[1]李金亮.關于外資金融機構入股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分析[j].中國產業,,(12)
[2]盛三化,曾宇平.淺析外資參股我國商業銀行的積極效應——以上市商業銀行為例[j].廣西輕工業,,(11).
[3]郭珊.外資入股中國商業銀行動機、方式及影響分析[d]暨南大學,
[4]周建,程廣林.中資商業銀行與外資機構戰略聯盟合作路徑分析——基于資源基礎觀的角度[a]第四屆()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