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論文范文模板全
二
“易有太極……”既然是“大衍之數五十……”的一種縮寫,那么其意義就不僅僅是對筮法的重復,而是要借助對筮法的解釋而發揮出一種哲理,也就是說,要提出一種關于宇宙生成、變易的理論。從宇宙生成論言之,對“太極”如何解釋是分歧的要點。
在先秦典籍中,“太極”為何,其義不詳,這或是由于在當時不盲而喻,或是由于書間有缺。筆者傾向于前一種可能。在較為近古的漢代易學中,“太極”都解為“氣”或“元氣”。如鄭玄《周易注》解釋“太極”說:“極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氣也。”《易緯·乾鑿度》云:“易始于太極,太極分而為二,故生天地。”鄭玄注;“易始于太極,氣象未分之時,天地之始也。”《河圖括地象》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未分,其氣混沌。”《漢書·律歷志》引劉歆云:“太極中央元氣”,“太極元氣,函三為一”。《乾鑿度》等緯書在“太極”之上另有“太易”說,如《乾鑿度》云:“夫有形生于無形,乾坤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離,故曰混淪。”,這里雖然引入了的“有生于無”的觀點,但“無”只能稱為“太易”,而不能稱為“太極”;“太極”實即“太初”以后的“混淪’。《易緯·乾坤鑿度》云:“太易始著太極成;太極成,乾坤行。”鄭玄注:“太易,無也;太極,有也;”要之,“太極”不能稱為“無”,而只能解為“氣”。
希望大家喜歡本科論文范文。
更多推薦:
文科論文系統化講解讓你答辯一步到位
文科畢業論文致謝收藏版集錦